在城市楼宇之间,无人机运输医疗物资大大缩短开车需要的时间;在田间地头,植保无人机可精准、均匀、高效地喷洒农药;在更远的山巅,电力专家能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对输电线路“把脉问诊”,还有航空救援、无人机城市物流、短途运输、无人机综合运用……地面之上、蓝天之下,一个新的低空经济市场已经来到。
然而,这片低空大气环境复杂多变,有着对流强、天气变化相对剧烈、局地性天气和小气候明显、近地面能见度变化剧烈等特点,相较于民航飞机,低空飞行器速度慢、体积小、重量轻,其自身抗强天气能力较弱,更容易受到气象条件制约。
因此,为低空经济的这些应用场景提供更精准的气象情报尤为重要。此前12月6日,中国气象局正式批复同意,成都成为全国首个气象赋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试点城市。
12月27日,成都低空气象台启动,一批新技术加持的最新最前沿气象设备一一亮相,成都将借此探索形成一批又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26日,红星新闻记者来到成都低空气象台,提前进行了探访。
成都低空气象台
全覆盖:
给城市铺上一层“气象皮肤”
3公里以下的大气环境,是地气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气象条件常常是影响低空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而对该区域天气状况精准预测的背后,靠的是完备的数据支持和齐全的平台搭建,还有愈加精密的气象探测设备。
26日下午,走进成都低空气象台,大厅中放置的几台形状大小各不相同的设备,就是运用于低空气象探测目前最新最前沿的产品。小巧的体型,有三脚架的结构,一款精巧的智微气象站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现场展示的各种气象设备
“每分钟,都有城市各处的气象感知信息,通过无线网络实时传输至各类应用平台和预报员的桌面。”成都市气象探测与信息中心主任杨东说,智微气象站是一款可实时测量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雨量等要素的智能微型气象观测仪,能够便捷地架设在通讯铁塔、智能路灯、楼顶等公共资源上,他们能为成都敷上一块“气象皮肤”,通过这块“皮肤”获得非常精密的低空气象数据,为低空飞行提供保障。
“很多设备功能相似,但运用场景大有区别。”杨东介绍,有适用于120米以下楼宇之间的低空气象装备,也有可以探测近地面至高空甚至十几公里风速的三维测风激光雷达。这种主动式光学遥感测风装备,实现全空域风场探测的同时,还可反演空间气溶胶、云等,广泛应用于低空气象监测、气候监测、天气探测、空气污染追踪、大气研究和风能利用等领域。
YW-LR相干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
轻量化:
几十公斤减重至几公斤
可以看到的是,很多气象探测设备在向着小型化、轻量化的方向发展。
230mmX200mmX280mm的长方体,提起来不到10公斤,一款装载于无人机上的超小型测风激光雷达把小型化、轻量化做到了极致。就是这么小的一个装置,里面大有乾坤,内含定制化小型激光光源及收发系统,数据采集、处理分析、传输一体化高集成设计,模块化设计。
更重要的是,超小型测风激光雷达的测风精度小于0.1m/s,即空气中一丝微弱的动荡都能被测到。“作为业内最小的雷达之一,虽然还没有量产,但很快将在成都投入试用,在无人机飞行时就能通过这个设备进行激光探测,所以机动性很强。”杨东介绍道。
在减重这方面,另一款X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也非常出色。“现有的同类型设备大约一个就有好几百公斤甚至上吨,而这个只有几十公斤。”
X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除了测风,还在小区域降水、雹云、龙卷、气旋等小尺度强天气的识别、小尺度云系发展的监测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而且这款雷达靠太阳能就能供电。质量减轻,成本降低,方便架设于偏远无人区、地势复杂地区等局限性位置,对站点周围75km范围内天气目标的发生、发展进行实时监测。低光照情况下,仍可持续工作10天以上,具备“架设便捷、能源自给、通信自备”优势。“希望借助此先进雷达,进一步提升西部沿山雷达覆盖率。”杨东告诉记者。
便携式激光测风雷达
扑灭森林火灾的“功臣”
重大保障气象探测的“帮手”
在成都市低空气象台,一架翼龙-2H气象型无人机也在展陈中。提到这款无人机,杨东讲到了今年3月份它在四川一次森林火灾气象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了森林火灾,翼龙气象无人机还可用于城市大型赛事等重大活动保障,“如大运会或者和明年的世运会,在重点关注的地区进行大气探测。”杨东介绍,施放探空气球等固定点位的探测方式,无法满足针对特定区域应急保障需求,气象无人机的机动性、灵活性,将有力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翼龙-2H气象型无人机
“它可以连续飞翔20小时。”杨东说,翼龙气象无人机具有航程远、留空时间长、承载能力大、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可根据任务需求模块化搭载气象雷达、下投探空系统等多种大气探测气象设备和气象作业设备,具备气象情报搜集分发能力,支持探测数据接入气象专网。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该机可在强对流、结冰条件下的高原、海洋环境下,完成多参数、立体化气象参数采集,也可采取“边探测、边播撒”方式实施精准、高效的气象探测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要提升低空气象保障能力,除了先进精密的低空气象监测外,还需要海量探测数据的高效管理、多源数据的融合应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加持、融入式平台的支撑。”杨东认为,从城市短途运输、外卖快递配送、跨境电商物流、空中应急救援,到路产巡检、空中游览、医疗救护……伴随低空经济蓬勃发展,低空飞行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对低空气象的发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气象×低空经济”如何更好发挥乘数效应,气象部门将持续主动谋划并开展探索。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