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读书持久与体悟
问:师兄,求解,求教您一个问题。我对学习不感兴趣,一点都不想看书,一点不想学习,怎么都做不到爱学习。高中时,因为学习,内心觉得看书看伤了,所以高考后这么多年一直都是再也看不进去任何书。不想学习。
自从加了中医普及学堂的微信公众号后,每天都看老师们辛勤发出的文章。大学的故事里有很多实用的养生知识,《善书摘要》就是一剂心灵清扫汤,我能感觉到自己在慢慢地成长。谢谢老师们的辛勤付出。
答:读书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任务式的,是要我学。
学的知识大都是自己不太感兴趣的,硬着头皮去学,就会学“伤”了。所以任何事情,你如果没有调整好心态和方法去做,都会伤身体。
第二层次是兴趣式的,是我想学。
有些人天生喜欢画画,有些人天生喜欢音乐。唐伯虎讲, 天然兴趣难摹写,三日无烟不觉饥。教育考试不是发现缺点, 而是要发现长处,因材施教才是正道。所以,以前大家一直提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过只凭兴趣,还远远不够。
第三层是志向式的,是我要学。
比如我们学医的,很多人是看到自己家人或自己身体深受病苦,才发心立志要学医,解脱疾苦。
历史上七成以上的名医,都不是祖传而学的,大多数是自学成才,发心立愿成就的。所以学医需要有一颗敬畏生命的心。
有个证严法师,有一次她看到一位难产的妇人,交不起钱,居然被医院拒之门外,她就发心立愿要建造医院,专给这些穷苦的人看病。可建造医院需要的资金是一个天文数字,所谓心念一发,震动十方。后来她不仅创建了医院,而且还建立慈济功德会,即慈善、医疗、教育、人文、环保、赈灾为一体的基金会,在全世界都享有盛名。
所以我们看,读书能不能持久,能不能得到大利益,还是要看本人对生命的体悟。
这生命之学,好像不属于任何行业,但又是任何行业都最需要的。
对生命不够灵敏、敬畏的人,不适合做老师当医生。而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我们可以很好地体会生命的意义。 真是天下奇观阅尽,不如读书,世间好味尝遍,怎比菜根。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