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顺其自然、天真的态度、放下操控、超越修行者

第一部分顺其自然、天真的态度、放下操控、超越修行者

00:00
19:42
粤语《真正的修行:发现纯粹觉知的自由》:顺其自然、天真的态度、放下操控、超越修行者

作者:阿迪亚香提

第一部分:顺其自然

我们将重新审视修行这个名词,什么是修行,我们为什么要修行,以及修行可以达成什么。

在这里,我想要探究的是:什么是我所称的“真正的修行”。根据我的描述,你将渐渐明白,实际上它具有特定的含义,跟大部分人通常听说的有很大的不同。但是请让我首先从一些个人经验开始讲起。

 结束与心念的争战

“如果你想要贏得跟心念的争战,你会永远处在争战中。”

我的传承是佛教禅宗,在禅宗中,禅坐作为基本修法有着很长的历史。禅宗要求你一天中花一定的时间在端坐的姿势中修行。通过许多年的禅坐实修,我发现自己并不特别擅长于此。我觉得很多人在开始禅坐的时候做得并不好——他们头脑中有很多杂念,身体想要伸缩活动,他们很难安静下来。因此,我的经验是,一开始的时候禅坐实际上对我来说是很难做的。同时我也发现对很多人来说也是如此。

我在家里和不同的静修营里禅坐。在家里,我会每天坐大约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有时候更长。我会在静修营里花多得多的时间禅坐。但是我的禅坐实际上常常是什么都像,就是不像在修行。其中有很多挣扎,很多想要平息杂念、控制思想的努力,以及很多想要安静下来的尝试,大多时候这些不会奏效——除了一些神奇的时刻,那时修行似乎自然地发生了。

因为我起初对禅坐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天分——可以控制自己的念头并进入禅修状态,几年之后,我意识到我需要找到一种不同的修行方式。正是在这个时候,我才开始了解什么叫“真正的修行”。

有一天,我在跟我的老师讲话,她说:“如果你想要赢得跟心念的争战,你会永远处在争战中。”这句话真正触动了我。那个时刻我意识到,一直以来我都将禅坐看成是跟头脑的争战。我想要去控制自己的心念,平复自己的心境。

我突然之间想到:“天哪,永远是无比漫长。我必须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去看待这个问题。”如果我继续这样禅坐,那就意味着我将无限期地跟我的头脑争战,我需要找到一种不跟头脑争战的方式。不知不觉中,我开始探索一种安静而深入的修行方式:怎样不跟自己的头脑、不跟自己的感觉、不跟自己内心的全部体验发生争战。

我开始以一种不同的方式禅坐。

我放下了禅坐应该如何的观念。

我心中有着很多关于禅坐的认识。它应该是平和的,我应该感受到一种特殊的体验,主要是宁静。禅坐应该将我带入到某些深远的境界。但是因为我不能掌握所学的禅坐技巧,我不得不找到一种不同的禅坐方式,一种不以技巧为导向的修行方式。因此我会坐着,只需沉入内心并顺其自然。我开始放弃想要控制自身体验的努力。这就是我开始为自己找到“真正的修行”的开端。从那时起,这一转变——从想要完善一个技巧或训练转变到放下任何技巧或训练——照亮了我的修行之路。


天真的态度

“在修行上我们需要一种开放的态度,一种真正天真的态度,也就是一种没有受到个人经历、文化环境、媒体或各种修行传统和宗教传统所影响的态度。”

我们对于修行的观念通常受我们的过去所制约——我们曾经了解到或认为它是什么样的,我们认为修行应该达成什么样的结果,等等。有些人修行是为了身体或心理健康,或者是为了让身体或心灵平静下来;有些人修行是为了打开身体中的能量通道——通常被称为脉轮;有些人修行是为了培养爱心和慈悲心;有些人修行则是为了达成意识的更高境界;另一些人修行是想要获得灵性或通灵的能力——他们称之为“神通”。然后,还有一种修行是为了帮助灵性觉醒和开悟的。这种修行——有助于灵性觉醒和开悟的——就是让我真正感兴趣的修行。这也是“真正的修行”的所有内涵。

它跟一个人是修行路上的新人还是老手没有什么关系。我发现,过往的历史并不会造成任何差别。重要的是,我们用什么态度进入修行。最为重要的是,在修行上我们需要一种开放的态度,一种真正天真的态度,也就是一种没有受到个人经历、文化环境、媒体或各种修行传统和宗教传统所影响的态度。我们需要以一种新鲜而天真的态度接近修行。

作为禅修老师,我碰到过不少修行时间很长的人。我从这些人那里听到的最多的事情之一就是,尽管修行了这么长时间,但是他们都感到自己实质上没有发生任何转化。很多人,甚至那些长年累月的修行者,都被挡在了开悟的门外,内在根本的转化没有发生在他们身上。

为什么有些修行(包括我自己曾经做的那些修行)不能帮助你获得它所承诺的转化?这背后其实有一些很实在的原因。主要的原因实际上非常简单,但也因此而容易被忽略:我们的修行取向是错误的。我们的修行态度是操控式的,这就是修行将我们带入死胡同的真正原因。开悟的境界也可以被看成是一种自然的境界。操控怎么可能带入自然界呢?

放下操控

“真正的修行无关技巧的掌握,它是对控制的一种放下。所有其他的东西实际上都是某种形式的专注而已。”

从根本上说,开悟无非是存在的自然状态。抛开那些复杂的语汇,开悟的本质就是回到我们自然的存在状态。显然,自然的状态是一种没有干预、无需通过努力或纪律来维持的状态,是一种并非通过身心的控制而达成的状态,换言之,那是一种完全自然、完全自发的状态。就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到为什么修行常常将我们带入到一个死胡同。

你仔细看,就会发现许多修行的技术实际上是一种控制的手段。只要头脑在控制和指引着我们的体验,你就不可能进入到自然状态。自然状态是一个人不被头脑控制的状态。当头脑处在控制和操纵之中的时候,它可以达成各种各样的意识状态:你可以学习如何使自己的心念安静,或者你也可以变得能够通灵。通过某种基本上属于技巧取向或操控取向的修行方式,你可以做成很多事情,但是你无法做到的是达成自身存在的自然、自发的状态。

这似乎是这个世界上最为显而易见的道理。任何人都可以告诉你,通过内在的控制和操纵,你无法达成自然、自发的存在状态,然而,不知为什么,我们总会无视这一道理。很多年来,我也曾对此视而不见。问题并不一定发生在修行方式甚至修行技术身上,尽管采取什么样的修行技术确实会对我们产生深远的影响。

问题在于我们看待修行的态度。如果我们的态度是操控——如果我们采取的是想要去掌握一个戒律的姿态,那么,这样一个态度就会成为障碍。实际上是头脑或自我在那里修行。而当我们在谈论开悟的时候,我们事实上谈论的是从头脑中醒悟过来,从自我中醒悟过来。以此,我称之为“真正的修行”,即从一开始就放弃对头脑的操控和受训倾向。放弃操控是真正的修行的基础。听上去很有意思,修行最简单的起步就是放下控制,放下操纵。

大部分人坐下来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好吧,那我该如何控制心念?”那就是我所说的操纵。操纵是一个语气很强的词,我用它是为了引起你的注意,让你注意这样一个事实:每当我们坐下,我们就在问自己:“我如何控制我的头脑?我如何获得平静?我如何进入静默?”我们的头脑真正在做的是在问:“我如何控制自己使自己感觉更好?”你可以学着通过实施一些控制的技巧来控制自己,使身心得以安静。有一阵,这样做的感觉还挺好的。但是,当我们为了获得一种平和宁静的状态而控制自己的头脑时,它就很像通过为了让某个人安静下来而封住他的嘴。你成功了,他安静了下来,但是你是通过一种操纵的技巧来完成的。只要你将胶带从他的嘴上撕下来,他就会有一些话想说,对不对?事实上,他会有很多话想说!我认为任何修行过的人都了解那种进入禅修状态、获得某种控制身心的经验。这可能感觉非常非常好,甚至是一种深不可测的感受。但是随后你停止了修行——你从坐垫上起身,站了起来,你的头脑马上又开始窃窃私语。我们通过控制经验到某种平静,但是一旦我们放下控制,杂念又会卷土重来,一切又回到了从前。大多数修行者对这样的一个困境都相当熟悉。我们在修行的时候可能会达到某种平和的状态,但是在停止修行的时候,那种平和就会再次远离我们。

真正的修行无关技巧的掌握,它是对控制的一种放下。这才是修行。所有其他的东西实际上都是某种形式的专注而已。修行和专注是两回事。专注是一种纪律,专注是引导或控制我们的体验的一种方式。修行是放下控制,放下引导我们的体验,不管那个体验是什么。真正的修行的基础就是放下控制。

对人类而言,放下控制实际上是一件天大的事,“只需放下控制”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大多数人来说,我们整个的心理结构、整个的心理自我、我们的自我几乎都是由控制所组成。所以,要求头脑或自我放下控制是一个具有革命性的想法。当我们放下,哪怕是片刻,一些隐藏的恐惧和犹豫就会生起,头脑会想:“如果我放下控制会发生什么?如果什么也不会发生呢?如果我们坐下来修行,随顺万物,如其所是,而结果是一事无成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会抓住一些技巧或纪律不放的原因,因为头脑害怕放下控制就会一事无成。

在“真正的修行“中,我建议我们真正地去“看”,将修行看成是一种观照的方式。“真正的修行”事实上并不是一种新的修行技术,它是一种观照自身的方式——观照你自己的身心、你自己的真实性、你自己经验的真实性,在你开始放下控制、随顺万物自行其是的时候,看看会发生什么。当你允许自己的经验如其所是而不作任何改变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与其说它是一种技术,不如说它是一种观照的途径。在我们真正放下操控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超越修行者

“从觉醒的角度——悟到我们的本性——来看修行,我们必须超越那个修行者,超越那个控制者,超越那个操纵者。”

真正的修行的第二个方面是禅式的自我质询。禅式的自我质询是通过引入一个问题——一个有力量、有意义的灵性问题——而使内心进入禅境的一种修行实践。我们不单是问询那些古老的问题,我们问询具有真正价值的问题,它们具备穿透条件制约的重重表层直达本性的威力。

我们可以问询的最为有力的问题是:“我是什么?谁是那个修行者?”这个问题切断了自我想要控制经验的通路。它问的是:“谁在控制经验?谁在禅修?”让修行超越修行者——超越自我或头脑——的主要理由就在这个问题中。只要修行者还在控制,超越自我或头脑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这就是为什么在“真正的修行”中修行就是放下那个修行者的原因。修行的最初一刻就是一个放下控制和随顺万物的邀请。这样的修行脱离了修行者。如果说修行者还在那里做什么,那么,他所做的就仅仅是放下控制,放下想要改变的企图。

当我讲“修行者”这个词的时候,要意识到修行者指的是那个在控制的人,意识到这一点很重要。修行者是那个在努力的人——那个操纵者,那个在用力的人。在大部分修行形式中,修行者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头脑一直在找事情去做,找事情去掌握——头脑喜欢有事情可做!它喜欢有事情可以去掌握,因为那样它就可以始终处在控制的位置。但是从觉醒的角度——悟到我们的本性——来看修行,我们必须超越那个修行者,超越那个控制者,超越那个操纵者。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