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4)

第一章(4)

00:00
12:40
我读《道德经》(4)
——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原创 : 超越苦海
(音频内容来自微信公众号:超越苦海,欢迎同修们关注学习。)

大家好,本期我们来看“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上期我们谈到“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这里要再给大家分享一下埃克哈特·托利在《新世界·灵性的觉醒》一书中的一个案例,这个案例也许能帮助我们更容易理解老子这两句话的内在含义。
这个案例的主角是一位四十多岁身患癌症的女人,医生说她最多只有几个月可以活了,作为咨询师和灵性老师的埃克哈特·托利,会时不时的去探访这位病人,跟她聊几句,但大多数时候作者也只是跟她一起静坐。
在静坐中,她有过瞥见内在定静的体验,但作者没有提及这样的体验是一次还是多次。有一天,当作者探访她时,见她处于极度不安和愤怒的状态,经过询问,原来是她的钻石戒指不见了。由于这个戒指对她而言,具有极大的金钱和情感价值,所以她显得异常的愤怒。
鉴于此,作者与她进行了一番对话,其中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这个损失会缩减你的本质吗?”
这里作者的所说的“本质”其实就是指生命的主宰——道。也就是人们可以在身中去觉知的那股气。
病人在听了作者这句话后,经过几分钟的沉默,终于平静了下来,并告诉作者说:“这次我试着去感受,而不是思考这个答案。突然间,我能够感受到我的本我,我以前从来没有感觉过。如果此刻我能够如此强烈地感受到它,那么我的本质就应该丝毫没有被缩减,我现在还是可以感觉到它,很平静但是非常地鲜活。”
一个普通人,在愤怒之中,通过往内的觉知和观照,让胸口那股被愤怒的感受所捆绑的气突然松弛了下来,正是这一紧一松,让她觉知到了胸中一股气的变化,从而觉知到唯一能主宰生命的只有那股气,觉知到那股气的本自圆满与俱足。而戒指的遗失并不能使这股本自圆满的气有所损失,而恰恰是对戒指遗失这件事的抗拒,才让这股本自圆满的气受到了制约。
可见,“有欲”其实与外在的人、事、物无关,而与自己内在的感受有关,与感受上攀附的知见有关。所以观“徼”,其实就是观内在的感受,具体的说就是观胸中一气的感受。而观“妙”呢,同样也是观胸中一气的感受,观气的圆满造化,所以老子接着说“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此两者”,指观“妙”、观“徼”。“同出”,同出于胸中的那股气。“异名”,指那股不断变化的气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也就是说无论是在“有欲”时观“妙”,还是在“无欲”时观“徼”,观的其实是同一个位置上的同一股气,只不过因为人对其感受的不同,产生了对感受的执著,才让这股气偏离了造化的方向。
因此,“同谓之玄”是说,气的本质其实是没有所谓的好与不好,善与不善等区别的,无论变化为怎样的形态,都是大道的精妙之造化。
这里的“玄”,是说道广大而又精微的造化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只好用“玄”字来替代。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是说唯有在时时处处,不人为干扰,阻碍道的这种广大、精微的造化,让其自然周流,造化,才是真正实现人类大同世界之理想的有效途径。
这里涉及到对“众妙”的理解问题。
从个人来说,解脱烦恼罣碍,实现内在的自在和自由,以至于成佛、成仙,是大道在个人内在的造化之“妙”。
而对整个人类来说,人与人之间因此而没有纷争,国与国之间因此而没有战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才是老子这里所说的“众妙”。

好,第一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由于这一章是整部《道德经》的总纲,对于之后的章节的领会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再来回顾和梳理一下第一章的要点,以便之后章节的理解。
“道可道,非常道”。
道,让宇宙万物生生不息的那个道,无法人为创造、人为造作。只要是人为创造、造作的道,那就不是那个永恒不变,超越时空的道。
为何如此?
因为“名可名,非常名”。
人所创造的、造作的道,源自于其对世界的认识、理解及感受,而这种认识、理解及感受就是老子说的“名”。由于人对世界的认识、理解及感受是随时空的变化而变化的,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叫“名可名,非常名”。
那这样的话,我们就只要永恒的“道”,而不要“名”,不就解决了“可道”的问题了吗?
非也,因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无名”只是道的体,而道若要发挥其造化之功,就必须有所变动。即能量与能量之间要发生互动,又叫阴阳交媾,如此才能造化出宇宙万物。
而人与世界之间的能量互动,就形成了人对世界的认识、理解和感受,而人类世界的万事万物的产生则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理解和感受,所以,老子才说“有名,万物之母”。
那如何才能保证人类世界的万事万物都能够得到可持续的发展(保持道的生生不息之本质)呢?
老子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人无论处在何时何地,何种境遇之下,都应该向内去觉知和观照,去觉知和观照内心有没有被感受所捆绑,有没有因感受的不同而有贪嗔好恶的知见升起。
在无捆绑,无贪嗔好恶知见时,去体悟身中大道的造化之妙;在有捆绑,有贪嗔好恶知见升起时,去看到捆绑,不自由,贪嗔好恶知见等给大道造化制造了怎样的障碍。
那是不是说内观要观两处?
非也。因为“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无论是观“有欲”还是观“无欲”,观的都是胸中那一股气,观那股气的变动,去觉知变动背后其实都是那股气在作生生不息的造化之功。
所以,若人人都能通过内观修身,让那股生生不息之气彻底地自由自在,而不是人为地干扰祂、障碍祂,那么人类便可以彻底地从烦恼罣碍中解脱出来。

好了,本期的分享就到这里,我们下期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