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7月27日,南影编导石征先为了完成《淮海战役》一书的创作,几经辗转找到了粟裕大将。当时,71岁高龄的粟裕身患多种疾病,医生嘱咐他一定要多注意休息,所以这次采访仅有20分钟的时间。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多了解一些有关淮海战役的历史,石征先提前好几天准备好了采访提纲,结果被医生的话泼了一盆冷水。粟裕笑着对石征先说:“别担心,我给你4个小时,午饭也在我这里吃吧!”石征先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随后这次采访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开始了,还没等石征先发问粟裕就开门见山地说:“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岂料粟裕刚说完这句话,一直在旁边默不作声的秘书,用手扯了他的衣服一下说:“这个您就别讲了吧。”粟裕回头看了看秘并把他的手推开,毫不避讳的继续和石征先往下讲。这一幕让石征先记忆犹深,他后来回忆说:“粟裕大将的这句话让我十分震惊!”了解粟裕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低调谦逊的人,很少和外界谈及自己在解放战争中创造的辉煌战绩,即便是子女他也很少提及。但在接受石征先采访时粟裕难得敞开心扉,秘书之所以不让粟裕继续说下实则也是一片好心,因为关于淮海战役的指挥仍然存在一些争议。在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粟裕遭到了错误的批判并被撤销了一切职务。此后,以国防部副部长的身份兼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可以说这次错误的批判对粟裕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不仅迫使他离开了军事指挥第一线,还一直让他顶着“教条主义”的帽子,至死都没有看到平反的那一天。其实,毛泽东曾在接待外宾时曾讲过:“淮海战役粟裕立下了第一功”,已经承认了粟裕在淮海战役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早在1948年9月16日凌晨,被誉为“三大战役序幕"的济南战役打响了。在这场战役进行到第8天傍晚时,粟裕率先向军委和毛泽东提出了发起淮海战役的建议。粟裕指出我军已经具备足够的阵地战经验,而且现在的士气和斗志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已经到了进行战略决战的好时机。粟裕提出的这些重要建议,其实对军委和毛泽东作出正确战略决策,具有不可替代关键性作用。可见,他才是淮海战役"发明权"所有人,而这早已成为了不争的事实。粟裕的秘书之所以在他接受石征先采访时,不让粟裕说淮海战役是他指挥的,实则和一个重要人物息息相关,这个人就是大家熟知的邓小平。石征先之所以对粟裕的话表示震惊,原因就在于此前邓小平也曾说过自己是淮海战役指挥人。实则,他这样说也有一定道理。淮海战役打响之前成立了总前委,成员有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和谭震林五人,其中邓小平是总前委一把手。而粟裕说淮海战役是他指挥的,并不是在和邓小平争功。因为这场至关重要的战役构想是粟裕最先提出的,战役打响之后他的功劳也是有目共睹。其中,华野在人数、武器装备上都要优于中野,而且还承担了大多数的攻坚任务。战争结束后,华野消灭了敌军4个兵团,中野只消灭了一个。华野的实际指挥者正是粟裕,所以他才会说淮海战役是他指挥的,这也是一个无法抹杀的历史功绩。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