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会觉得,扩大内需和对外投资是矛盾的,这个理解其实是有问题的。”12月15日,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在“《财经》年会2025:预测与战略暨2024全球财富管理论坛”期间表示,对外投资与扩大内需之间存在相互转换的关系。在周小川看来,扩大内需要确实见到效果,还有很多研究工作要做;但要想把超额储蓄全部用于国内并不容易,可能还会剩余的相当一部分用于境外投融资。
周小川指出,其实这中间主要是对外投资是需要一个优化的问题,减少盲目性,也是经济工作会议所要求的“提高投资效益”,而不是那么容易就把它全部替代掉,而且替代掉也不见得是优化的安排。“我们在扩大内需方面,决心很大,但是过去我们这方面的经验并不丰富,目前还在摸索过程中。”
谈及如何做好中国对外投资,周小川认为,可以从七个方面进行优化。第一,国别方向的优化。要看到当前国际形势,使得中国的对外投资更多地选择“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对中国具有很大的战略意义,同时,在全球气候变化、绿色发展和能源转型影响等方面,‘一带一路’投融资的空间也更大。”他说。
第二,产业布局的优化。要看到中国在一些新产业方面的优势和潜能,应有利于国内产能利用率的提高,绿色能源发展和能源转型是实现优化的重点。
第三,优化对外投资主体结构。过去外汇储备和国家大型金融机构在对外投资中占比较大,而近十年、二十年来民营经济对外投资增长很快,未来应该进一步制定好民营经济对外投资优化的政策。
第四,优化融资结构,即优化股权和债权之间的关系。过去,中国的债权融资占比很大,要逐步有效地扩大股权投资,适当减少债权所占的比例。“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多实践,除了大家常规理解的股权以外,还有些准股权类的投资形式,包括BOT模式,以及项目出问题后再转为BOT或者债转股等形式。”周小川表示。
第五,优化债权融资类别。周小川指出,三四十年前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融资曾是以贷款为主;后来,慢慢地贷款减少,更多是由需要资金的国家通过发债,特别是有相当一部分是向私人投资者发债来进行融资。我国在这方面也已有所开始,比如熊猫债,一些国家需要上项目,可以发熊猫债,不一定非要像过去一样找商业银行、找国开行和口行进行贷款,可以通过发债在中国进行融资。
第六,“走出去”的机构结构需要优化。“过去我们‘走出去’的主力是国开行、口行和少量商业银行,还有像中投公司和丝路基金这样的机构。未来会更加多元化,有更多的民营机构参与进来。”周小川认为,要更多用好区域性多边机构,比如AIIB和NDB,中国也是很多区域性开发银行的重要股东单位,这些机构能发挥作用。
第七,币种的优化。随着人民币在整个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人民币未来的前景会更为广泛。“与此同时,也要认识到,受传统习惯和惯性的影响,这种转换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做很多的工作,做很多的探讨,也需要搞好自己内部的改革和优化,因此币种方面的优化也是很有前景的。”周小川说。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