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阶段!我们能做得只有一个字...

进入新阶段!我们能做得只有一个字...

00:00
05:38

这个周末对我而言,是手忙脚乱的。

一方面接了好几个咨询:

“现在满仓,接下来怎么办?”

“从‘提振’到‘稳住’,还能不能格局?”........

另一方面周末相关《学习材料》接连不断的出炉。

我坦言,面对即将到来的新阶段,我心情是复杂的。

一方面市场自10月8日以来,开启了“Sport”模式,个股等权指数不断突破新高,但请注意,量能始终未能同步放大。

这说明,确实存在一定隐患,市场资金追逐热点却缺乏持续性支持。

就好比网路直播,漂亮女主播又是“气爆五指山”、又是胸口碎大石,但一到打赏时刻,大哥都不见了.......

只留下空洞的欢呼。

另一方面,自12月10日成交额达峰,但从筹码结构上来看:主要集中在中小市值个股。

这同样意味着:隐患。

明明有大饭店,结果大家伙只盯着“低买高卖”的快餐摊,这很反常。

成交额看着猛,实际上不过是在一堆毫无影响力的小市值股票上打转,这说明:

市场资金更多在局部博弈,系统性上涨动力不足。

更重要的是,长期这么持续下去,大饭店也扛不住......

那么眼下市场的核心问题就出现了:

1.从“提振”到“稳住”,政策护盘动机随“指引”落地,会对眼下市场格局带来哪些影响?

2.市场情绪会如何演绎?

3.市场风格会如愿从“小市值”切换到“机构重仓股”吗?

01

要回答这个3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清楚,目前主导市场的三股力量:

1.gjd,更多关注稳定指数、完成政策目标,护盘行为明显,但不主动推动市场上行。

2.机构,持续争夺市场定价权,不断通过以退为进的方式,打压市场价格,逐步被边缘化;

3.游资和散户,是现阶段活跃的主力,集中精力炒小炒妖炒题材,对热点题材追涨杀跌,但导致资金分布更加分散,难以形成系统推动力。

正是这三股力量的反复拉扯,导致了眼下指数的失真与天量的成交。

02

三股力量为何选择截然相反?

究其根本在于:诉求与目标的不一致。

我之前就提过,眼下市场的核心矛盾是:

广大金融消费者急于赚钱的行为,与市场培养着手于培养耐心资本之间的矛盾。

各位试想一下,这段时间如果你给身边的“同事、亲戚、朋友......"科普,95%的散户不仅不赚钱,反而会赔钱,结果会怎样?

大概率会被人翻白眼,甚至被骂“挡人财路”。

所以,抖Y老师们才横空出世,迎合他们情绪,将他们培养成“镰刀”好下口的形状。

那么,市场如此极端意外吗?

其实挺意外的。

机构也好,GJD也罢并没有在这个过程中掌握主动权。

但反过来想,融资市的定位就在这里,只要成交放量,有助于融资,就算完成任务了。

都是臭打工的,何必给自己加戏?

那么,市场走成眼下这样又显得很合理。

03

所以,我们看到12月12日,说法变了。

强调“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着重于提高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要求从制度入手解决根本问题。

另外,周末下发的《学习材料》总结起来也是一句话:

紧紧围绕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工作主线,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贯彻落实。

显然,市场很快进入到“先打扫屋子,再迎客”的新阶段。

04

在我看来,这意味着:

1.随着监管出手,那些具备“风险”特征的,炒小、炒破、炒差的个股行情大概会告一段落;

2.这将进一步导致题材分化,随着龙头股可能率先调整,或将拖累市场情绪;

3.市场情绪获奖由高亢逐渐转为谨慎。

这时候,我们需要密切关注的是:

某队和机构会在何时出手?

我们倾向于:

护盘力量会在关键技术点位被动出手,而非主动推动行情。

道理不复杂:

1.过去机构几次出手,都是这类似的手法,突出一个“稳”字。

2.对于机构而言,要想成绩足够好,需要建仓的成本足够低。

05

站在这个角度,我们有三策应对当下接下来的行情:

1.市场中的情绪化行为不是问题,而是机会。

DY等平台的短视频讲师利用简单、情绪化的内容吸引散户,是对市场现实的有效迎合。

对于专业投资者,与其试图纠正散户行为,不如通过分析情绪波动设计策略,回避高位股的同时,关注成交量放大的低位补涨标的;

2.长期横盘不一定意味着没有机会,反而可能表明融资功能正常运转。

我们可关注融资需求旺盛的领域。

3.捕捉政策信号,监管层面维稳政策和结构性改革的重点。

我们需要长期关注政策性资金推动的重点方向以及防御性较强的板块。

也只有这样,才能让“金融消费者”向“耐心资本”转变。

06

尽管下周还有一些潜在利好,比如:美联储预计将在周四宣布降息25个基点

再比如:200多家上市公司获得回购增持贷款,并有企业主动提高回购价格......

但我还是想说,进入新阶段!我们能做得只有杜绝妄念,突出一个字——稳。

结语

之所以求稳,根本在于:金融市场是一个充满复杂性的领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在金融领域并不适用。

道理不复杂,你赚钱并不意味着你是对的,索罗斯对此有精准的描述:

市场价格只是在特定时刻的反映,市场的价格能反映有效性,但并等同于真理。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要用更长期的思维来看待投资行为。

比如,“房价永远上涨”是阶段性波动,还是真理?

事实上,金融市场的特征是动态的不均衡,市场中的趋势和反身性机制经常打破平衡,放大一切——包括误判和谬误。

这就带来一种现象:越深的深坑的初期,往往看起来都很诱人。

当然,越是这时候,我们越要小心谨慎。

不能错过机会,当然,更不能踩坑。

本文提到的详细数据、一线资讯,持仓交易日志均同步更新到我们的圈子。

有需要的读者,可自行加入后阅读。

余不一一,欢迎加入,我们一起乘风破浪。

许多人误以为,赚到的钱就意味着正确的判断和成功的真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