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生活不顺时,读一读了凡,一切都会好起来

《了凡四训》:生活不顺时,读一读了凡,一切都会好起来

00:00
05:03
《了凡四训》:生活不顺时,读一读了凡,一切都会好起来

人生就像海上航行,总会经历高峰与低谷,当遭遇低谷的时候,难免会情绪低落,萎靡不振。

其实在人生这艘帆船上,没有人会永远一帆风顺,但是有些人可以快速调整心态,走出低谷;

而有的人则是因此陷入失落的情绪中,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在《了凡四训》这本书中,主人公袁了凡的人生轨迹被孔老先生算的清清楚楚,且都一一应验,

因此他认为所有的事情都是命中注定,自己无力改变,从而无欲无求。

直到经受云谷禅师的点拨,了凡开始修炼心性、行善积德,最后他打破了孔先生的预言,如愿实现了心中所想。

如果你正处在低谷期,不用羡慕别人的高光时刻,不妨读读了凡的故事,学习他的方法。

01

经常自我反省

《诗经》上面写道:“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这句话看起来很短,但它的意思却是很深刻。

一个人应该经常想一想自己的所作所为,看看到底是不是符合天道的规律。

很多时候,只要符合天道,自然能获得很多福报。

因此,自我反省可以算作是人们一种很好的自我修行的方式。

古代先贤们对自我反省都有着深刻的认识。

儒家第一大圣人孔子曾说:“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醒也。”

朱熹也说过:“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修行方式,但是自我反省的效果无疑是最好的。

因为这样做最能发现问题,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去谈解决问题。

袁了凡在云谷禅师的启发下,开始反思自己福薄的原因:

不能考取功名,是因为自己没有积累功德善行,又心胸狭窄,恃才傲物;

不能生儿子,是因为自己脾气不好,没有慈爱之心,又喜欢喝酒、熬夜,身体被损耗。

于是了凡先生开始做善事,一千件一万件的做,人生出现了逆袭,命运也就此改变。

自我反省不是自责,而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的挑战与机遇。
英国哲学家詹姆斯.埃伦说过:
“人的心灵像庭园。这座园,既可理智地耕耘, 也可放任它荒芜, 无论是耕耘还是荒芜, 庭园不会空白。如果自己的庭园里没有播种美丽的花草, 那么无数杂草的种子必将飞落, 茂盛的杂草将占满你的庭园。”

反省就是耕耘并整理自己的精神家园,心灵庭园生意盎然了,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顺。
多做善事,多造善因


俗话说: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因果是万物生长规律。

人的福报也是源于自己的善举,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只要积德行善,抱有善心,就一定能够得到好报。

了凡先生命运的改变,最大的行动就是他开始做善事,三千件、一万件善事坚持着做。

他在宝坻县做知县时,每天把自己所做的事情全部用笔记录下来,无论善事还是恶事,都有记录,以此来勉励自己。

了凡先生这一举措,给宝坻县的老百姓带来了福气,自己的修为也得到了磨炼。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得善果自然而然也会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在《了凡四训》书中,袁了凡列举了很多造善因得善果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是这样说的:

明朝时期,浙江宁波人杨自惩,存心仁厚,为人善良,早年时在县衙里面担任狱史,管理犯人。

当时他的顶头上司也就是县令,是个非常严酷的人,有一次在大堂上审问犯人时,打得犯人血流满身,但是县令还是没有息怒。

杨自惩就向县令跪下,替犯人求情说:
“掌握权力的人失去了正道,老百姓就会离心离德。如果了解了他们的情况,那么就应该哀悯他们,而不是居功自喜。欣喜尚且不可,更何况发怒呢?”

县令也是个厉害的人,听了杨自惩的话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缓和下来,不再发怒了。

杨自惩廉洁奉公,家里很穷。但遇到囚犯缺少食物时,他还总是想方设法地周济。

有一次,从杭州新来的几个囚犯没有饭吃,饿得快不行了,杨自惩回家和妻子商量,夫妇俩就把自家的米拿出来,熬成粥,分给囚犯吃。

后来杨自惩生了两个儿子,都做了吏部侍郎,大孙子做到刑部侍郎,小孙子是四川廉宪,都是名臣。

上天不会辜负每一个善良的人,你的付出,终将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多做善事,多造善因,我们可以不信命,但不可不信因果。
心无妄念才能安身立命

“妄念”、“贪念”、“杂念”被称为”三毒“,意思是这三毒是污染和迷惑我们心灵的元凶。

人一旦有妄念,便会心生虚幻的想法,更会让自己的生活严重地脱离实际。

莫言先生曾写过一篇短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穷汉子因妄念而丧命的故事。

这位穷汉子在沼泽地里打野鸭子,起初他按照平时的量填充火药,每次都能打死一只野鸭。

然而,当他看到沼泽地里野鸭成群时,心中的贪念开始滋生。

他试图通过增加火药量来提高打猎的效率,结果却适得其反。

最后,因为火药装的太多,炸膛导致自己丧命。

妄念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虚无缥缈的想法,也会让我们看不清自己,甚至严重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时常被各种欲望牵引,仿佛陷入了一个无底的漩涡。

欲望太多,就会疲于奔命,继而滋生痛苦,人生也就失去了快乐。

莫言曾说:
“人生的疲惫,往往源于无尽的贪欲。减少欲望,无为而治,才能获得身心的自由。”

我们可以有理想,可以有梦想,但万万不可以有妄想。


写在最后

命运的改变要从内心觉醒,在行动上实践。

世间所有的功德福报,全在于自己的内心,向善求索,摒弃恶念,自然就能得到所追求的东西。

正如了凡先生在书中所言:“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愿我们心存善念,向内求索,反求诸己,人生之路越走越好。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