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人”余华,在岛屿读书

“i人”余华,在岛屿读书

00:00
06:17

冬日的海南岛,阳光比想象中炙热。“岛屿书声日”——《我在岛屿读书》首次线下主题日活动在一个山谷间的草坪上举行。

一块小岛形状的留言板,预先印上了“我在岛屿读《》”的字样。《平凡的世界》《人生海海》《活着》《窄门》《我的阿勒泰》《生死疲劳》……不一会儿,空白处便被读者们用不一样的字体和书名填满了。

文化类综艺《我在岛屿读书3》正在热播。继海南陵水分界洲岛、广东珠海东澳岛后,这一季中,余华、苏童、程永新、叶子等老友们走出国门,相聚在希腊克里特岛,面朝地中海的蔚蓝水域,谈论诗歌与文学。“去希腊就是一次游记,用脚踩出来的游记,不是用手写出来的游记。”余华说。

阅读是一种选择

余华的出现在现场引起了轰动,读者们飞快地朝着他所在的小山坡蜂拥而去,晚到一些的人,只能踮起脚尖,在人与人之间的缝隙中,看余华与学者刘擎谈论“阅读的意义”。

活动现场

今年,余华在海南三亚完成了散文集《山谷微风》,除了12篇新作,也精选了17篇1984年以来创作的散文,时间跨度40年,呈现了作家半生的经历与感悟。书里书外,他都是一个保持着“松弛感”的作家。“我今年2月底到了三亚,这是一个季节性很强的地方,旺季人多、淡季人又很少。到了这里以后,我可以什么事情都不干,可以不读书、不写作,就在那儿无所事事。这就是一种放松。”余华说,自己已经习惯了无所事事,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任何事物都要保持好奇心,“好奇心是最美好的东西,不管是繁忙的时刻、清闲的时刻,都会发现之前没有关注过的东西会出来。一个人活得很有激情,对什么都好奇,不是多管闲事,而是给自己寻找题材。”

前几天,余华做了当下很火的MBTI16型人格测试。“测完以后我很吃惊,我找的是最难测的200道题,付了29块钱。我一直以为自己是E人,后来发现是INFP。”因为具有敏感、有创造力的特质,网友把这种人格形容为“小蝴蝶”。余华却反驳:“老鹰也是飞来飞去,为什么不是老鹰?”

在他看来,阅读是一种选择,你就是你读过的书和你走过的路。“现在地面书店越来越少了,我特别喜欢地面书店。读文学类、艺术类、哲学类的书,看一些好的电影、听一些好的音乐,没有实际价值,但是,它慢慢会改变你、塑造你。”

作家余华

当下是短视频和碎片化阅读的时代。余华觉得,碎片也有碎片的价值。“我年轻时都是读完整的书,看完整的新闻,但有时候,人生启发我们的是碎片化。怀疑主义者认为,任何一个命题的对立面,都存在着另外一个命题。这是我在碎片阅读里得到的,这句话影响了我一生的写作,当我写下这个人物的时候,他有着另一面。”余华妙语连珠。“我也是这样,我的写作和生活是不一样的。我生活中是唯物主义者,但唯物主义没有办法写小说。我不迷信,但是写小说时,我就相信迷信的东西。”

网络上,有不少读者评价余华的作品是“把悲观留给读者”。他稍微修正了一下,“我把悲观留给了虚构,我是很乐观的。我遇到事情的时候有自己的办法,我是越挫越勇的人,有点像体育比赛里内心很强大的球员,一旦被激怒的话,我会把球打得特别好。”

和莫言、苏童是一种“治愈的关系”

目前,《我在岛屿读书3》播出过半,从第一季到现在,这档节目在全网的曝光已超过100亿,今日头条上的累计播放量超过4.5亿。在豆瓣上,前两季节目评分均超过9分。有观众评价,《我在岛屿读书》聚集了一群“合拍的文坛老友”,营造了轻松诙谐又充满思考的场域,成为节目的独特气质。

余华回忆,第一次录制这档节目是在分界洲岛,六天拍摄了12集,每天工作8-10小时。“蛮辛苦的,后来没想到会有第二季,但拍完第二季后,觉得肯定会有第三季,现在肯定会有第四季。”他透露,第三季还将在希腊的电视台播出。

余华依旧幽默。有读者“玩梗”,请他在《生死疲劳》上签个名,他说:“莫言的签名我已经模仿得很像,他现在签名已经变了,怕我刷他的银行卡。所以,我现在已经学不了莫言的签名了。”

他说,自己和莫言、苏童36年的友谊,是一种“治愈”的关系。“1988年我们在鲁迅文学院住一个房间,莫言喜欢贬低自己抬高别人,我没有他说的那么好。我们两个人的关系就是治愈的关系。”他说,“什么是治愈关系呢?一方挑衅另一方回击,反过来也是一样。36年来我们两个人的友谊是这样,跟苏童也是一样,我们也是36年了,一直是互相嘲笑过来的,这也是一种治愈,对彼此都是一种治愈。”

节目海报

“《我在岛屿读书》三年来,已成为许多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岛民’的精神食粮。我们很高兴通过这座桥梁,与更多观众相识、互相影响。”今日头条作者与内容生态负责人李黎说,“平台上聚集了大量热爱文学和阅读的用户,满足他们的需求与期待,正是我们推出《我在岛屿读书》的初衷。”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