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可彝故居:闹市中一片红色的心灵净土

林可彝故居:闹市中一片红色的心灵净土

00:00
05:59

      欢迎收听由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推出的《红色闽都——红色遗迹》。

      穿过罗源县城北大路喧闹的街市,在左拐右行的曲径小路中,隐藏着一座革命者的故居,这就是林可彝故居,它是闹市喧哗中的一片心灵的净土,让你在静谧的人文环境中感受林可彝伟大而不平凡的一生。

      今天的红色遗迹就和大家分享林可彝故居的红色记忆故事。

      林可彝原名瑞鼎,字可彝,1893年出生于罗源县城一个富贵家庭,他自幼聪敏,勤奋好学,富有钻研精神,在私塾念书时,所作文章就常被先生作为范文荐举。1913年考入福州法政专门学校,开始接触民主革命思想。19178月,林可彝东渡日本,考入早稻田大学就读,后又到明治大学进修。其间阅览进步书刊,关心国内政局,怒斥日本侵略中国,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1920年8月林可彝毕业回国,翌年赴北京平民大学任教,他坚信马克思主义,向往苏俄社会主义,发表多篇文章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19237月,林可彝被派往苏联,入东方大学学习,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旋即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48月奉调回到北京,在朝阳、平民、文化等大学任教,传播马克思主义知识,积极开展学生运动。

      林可彝留日、留苏回国后,曾两度回乡探亲,向乡亲宣传革命道理,启发他们的思想觉悟,并悉心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办实事。

      1926年1月,列宁逝世两周年之际,林可彝应北京文化大学纪念会邀请作苏联革命成就专题报告,发表《社会教育与政治运动》文章,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的联合进攻,愤怒声讨北洋军阀的卖国行径。

      1927年1月,林可彝奉调武昌,在董必武领导下,出任武昌中山大学教授,身兼武昌中山大学、汉口中山大学教授及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政治教官数职,穿上了军装,作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政治部成员,抱着“马革裹尸”的决心,林可彝参加叶挺组织的保卫武汉战斗。

      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白色恐怖中,他坚持革命真理,宣传马克思主义,领导青年学生同反动派进行坚决斗争。中共“八七”会议后,林可彝被派往鄂西开展农民运动。11月,为营救武汉震寰纱厂被捕的23名工人,他带领中山大学学生同反动派进行面对面的斗争。1226日,敌卫戍司令部出动大军包围中大,封锁交通,林可彝临危不惧,照常入校上课,不幸被捕。

      面对敌人的酷刑折磨,林可彝始终坚贞不屈,敌人一无所获。次年14日,以“在校宣传共产,蛊惑青年……罪大恶极”等罪名,将林可彝判处死刑。

      林可彝的遗体后来由战友集资护送回罗源,出殡时,万千居民涌上街头,洒泪祭奠。

      英雄身虽死,革命志长存,经修缮后的林可彝故居如今已成为罗源县革命传统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这里,我们可以寻访到林可彝昔日的生活足迹,重温当年烈士不畏艰险、坚贞不屈的革命情怀,增添心中无穷的革命信仰。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