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能阳逻电厂是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华中分公司所辖的大型火力发电企业,装机容量为259.75万千瓦,约占武汉市统调装机容量的59%,年发电量超100亿度。
2024年11月,华能阳逻电厂斥资3.01亿元,历时两年的封闭煤场改造项目投入使用,封闭煤场杜绝了特殊天气下煤场扬尘对周边特别是对长江环境的影响,实现了煤尘零排放。
作为湖北省内首批实施烟气脱硫、脱硝改造和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建设的燃煤电厂,阳逻电厂也是湖北省内最早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火电企业。“十二五”以来,公司累计投入各项环保技改资金达23亿元。
近日,九派新闻记者走进华能阳逻电厂,探访中发现,火电厂里悄然“藏”着一座现代化的植物工厂。
电厂资源循环利用,为植物“烹制一日三餐”
黄黄绿绿的小蕃茄,一咕噜一咕噜挂满枝头。一畦畦白梗叶恣意舒展,满目青翠。带刺的黄瓜顶着黄花从藤蔓中探出身子,若隐若现。饱满的彩椒撑起一个个红红绿绿的小灯笼。刚从催芽箱中转出的嫩芽娇憨可爱,仿佛能听到生长的声音……
植物工厂果蔬长势良好。秦朗/摄
这不是普通的蔬菜基地,这是湖北首座与电厂高度耦合的植物工厂,也是华能阳逻电厂与华能清能院携手打造的科技结晶。在这里,先进的农业科技与传统的火电工业实现了深度融合,电厂不再仅仅局限于发电,而是探索出了一条能源综合利用与现代农业创新发展的新路径。这座参照实验室标准建立的植物工厂,因地制宜,在原有厂房的基础上改建升级,采用立体种植,空间利用率极高,室内种植面积达到了近230平方米。
记者发现,整座植物工厂都处在封闭的环境中,没有阳光射入,且找寻不到泥土的痕迹,蔬果培植区、工作间与培养储液区都十分干净整洁。技术人员为记者解惑:电厂利用自身独特资源,为植物精心“烹制”专属“一日三餐”:
发电厂厂区分布式光伏项目输出的“绿电”,点亮LED人工植物光谱,化作替代阳光的“光源”,给予蔬果稳定且均衡的光照,让每颗果蔬在这“不落的太阳”下茁壮成长;规模化应用后,将捕集电厂烟气中的二氧化碳,当作气肥使用,浓度维持在800-1000ppm,远超空气中的400ppm,既保障植物光合作用“原料”充足,又开辟二氧化碳减排新途径;
化学除盐水摇身一变成为植物“营养液”,水质优良,省去提纯设备费用,叶菜与茄果依此进行水培,营养液在种植周期内循环使用,直至收获。
蓝莓因根系怕涝、水培成活率低,则采用基质栽培,当下基质以泥炭、珍珠岩和蛭石为主,后续还计划融入电厂固废粉煤灰和炉渣,它们所含锌、铜、钼、硼等元素恰是植物生长必需,有望变废为宝。
植物生长,温度至关重要。记者观察到,植物工厂内的监测屏上室温一直恒定在18℃到23℃。负责人介绍,“一方面借助空调控温,另一方面巧妙利用电厂循环水余温,通过管道接入种植间热交互,确保环境恒温。同时,智能环控系统如同‘智慧管家’,实时监测调节二氧化碳浓度、光源、营养液浓度、PH值,精准分析植物能耗与生长态势,为果蔬健康生长保驾护航。”
工作人员监测果蔬生长情况。秦朗/摄
科研赋能,植物工厂欲开拓高端果蔬市场
记者观察到,叶菜成熟后,工作人员熟练地将其从托盘中拔出整理送往包装车间,而托盘则又回到了综合车间清洗消毒后准备迎接下一批新苗,实现可循环再利用。阳逻电厂相关负责人介绍,植物工厂通过创新技术与资源整合,为叶菜、茄果等作物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
在这座工厂里,各类果蔬生长周期有序且高效。叶菜从种子到成熟约36-42天,黄瓜需70-90天,番茄、彩椒耗时更长些。记者到来时正好赶上一批叶菜的收获期,尝到了植物工厂的“招牌菜”。沙拉是保持果蔬鲜度的首选,从采摘到入口,不到几分钟,鲜嫩多汁,色泽诱人。收获的叶菜经过打包,一部分直供内部食堂,员工刷卡十块钱就能带上一大袋零污染的有机蔬菜回家。
凭借优良的生长条件,工厂最高年产叶菜6000公斤、茄果1380公斤、蓝莓48公斤,且主打无农药、无重金属污染“绿色招牌”,市场售价达66元/公斤,“我们未来将锁定大型商超、星级酒店等高端消费市场,植物工厂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厂区负责人介绍。
“植物工厂现在占支出比例最大的其实是人工和用电,但我们的光伏发电项目不仅满足了实验室的用电需求,还有余能供给主厂区的生活用电。”阳逻电厂相关负责人介绍,后续将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围绕火电资源循环利用、减碳固碳潜力,火电厂煤基固废基质栽培利用技术,火电厂综合能源系统运行调控优化三大课题深入探究,探索能源与现代农业融合最优路径,在传统火电根基上绽放创新“新绿”,实现产业变革与生态效益双赢。
九派新闻记者刘光菊 实习生秦朗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