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冯书记的大字报又贴满了墙(2)
电话是景县革命委员会主任、县武装部长林治堂亲自打来的。
林部长开门见山:“你小子怎么弄的啊?”
冯万斌以为有人把大字报的消息捅到了县里,就问:“你这么快就知道了?”
林部长说:“还这么快?人家把大字报都贴到我办公室门口咧。”
冯万斌这才知道对方的攻势比自己预料的还要凶猛。紧锣密鼓,双管齐下:“大字报的署名也是榆林村贫下中农吗?”
林部长回答说:“哪是一份啊?还有好几份,把我门前都贴满咧。一份是老君台村写的。还有一份明显是针对我的。说是为嘛非要把你举出来当这个公社主任。我说叫你上县里来你不愿来,这里多省心啊。你马上到我这里来一趟吧,咱们见个面商量一下,看看怎么弄好。”
冯万斌看了看表,七点五十分,抓紧还能赶得上班车,也顾不上再说什么,只对李云卿他们说了声到县里去一趟,就出了大门。
来到县革委林部长的办公室,冯万斌没近屋,先看看大字报写了些什么。
整个山墙都贴满了还盛不下,延续到了后墙。除了一份和榆林公社的一模一样的,另一份署名是老君台革命群众。内容是冯万斌支持黑市交易,纵容投机倒把,继续走刘少奇的资本主义道路。还有一份署名是榆林社直部分干部职工。文字不多,气势却是咄咄逼人:榆林公社原党委书记冯万斌,忠实执行党内最大的走资派刘少奇及其在景县代理人的资本主义路线,可谓劣迹斑斑,被榆林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揪出来打倒斗臭是理所当然的。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得到了某些人的青睐和重用,竟然被作为革命干部的代表,塞进了三结合的榆林公社革命委员会,并且成了革命委员会的主任。我们广大革命群众不禁要问,某些领导同志执行的是什么干部路线?是任人唯贤还是任人唯亲?请你们看一看广大贫下中农的意愿,听一听革命干部职工的呼声,难道不应该猛醒吗?
进了屋,林部长正等着他,说:我看见你来了,先看看大字报也好。
冯万斌坐下,有人倒了杯茶端给他。
林志堂问他,榆林村开枪杀人倒是怎么回事?
冯万斌给他讲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林小虎确实有点二杆子,愣头青。也是逼急了,那边十几口子人真要砸开他家大门,后果也难预料,起码他爹这顿羞辱是难免的咧。本来就是家族纠纷,非要定性为阶级斗争,不但牵强,对解决两家矛盾也没有任何益处。
林治堂说,家族宗派斗争,阶级斗争,这两者的界限也不是隔着山隔着河,就看你用嘛心态用嘛眼光。林小虎这事,要说心里话,我也同意你的看法。但是嘛事都得审时度势。人家大字报上说的这事情的经过,从表面看,也不能说不是事实。从部队转到地方武装部,我只不过介入地方三支两军,现在又弄成县革委主任,我就觉出这地方上的事难弄。嘛事都有人捣乱,嘛事也难弄好。你在下边基层呆了好几年,还没够啊?我知道你爱写,有抱负,也不一定非得在基层啊,到机关上来就不行?
冯万斌听林部长的话音,还是想把他调上来,就说,我还是觉得上机关里来没意思,愿意在下边再干几年。
林治堂说,目前这些情况,不光是你,对我也是一个问题。你没看见,人家就差没点我的名字咧。你还看不出来这这阵势,有些人搞成了同盟,明显就是要弄倒你,或者是要弄走你。
冯万斌说,这大字报差不多同时出现在榆林和县里,并且是榆林村和老君堂村统一行动,这幕后肯定是有操纵者。我需要抓紧确定这个人的身份和目的。
林治堂说,这大字报也没有署上具体名字,别说幕后的,幕前的是哪个你恐怕也还不清楚。再说,你弄清了又能怎么样?只能交流沟通,消除人家对你的误解,或者说取得人家的谅解。这是唯一可行的途径。至于说采取其他手段,强迫甚至镇压,是根本不可能的,别说你没这个权力,连我也没有。人家一没犯法,二没违反政策。结成同盟怎么啦?幕后操纵怎么啦?发动群众联合起来同你这个走资派作斗争不行吗?
冯万斌说,林部长你放心。你还不了解我?我又不是猛张飞,该怎么办还能没点分寸啊?
林部长说,万斌啊,咱们是老伙计咧,我才会专门把你叫来商量这事。你也知道,这涉及到政治问题的事,可是说大就大说小就小,真闹起风波,连我也没法给你帮忙。这大字报贴到县委大院里来,我对上对下也得有个交代。现在只能说先调查一下,然后再做处理。我给你三天的时间,你把这事摆平。风平浪静咧,你愿意继续呆在榆林我不管。摆不平,或者越闹越大,我可就不能依你咧。直接下调令,先斩后奏,你乖乖的给我走人。
冯万斌明白这件事不仅对自己,对林部长也有很大干系。三天摆平,也真可谓时间紧,任务急。可是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是勉为其难,放手一搏。他站起来,点头应诺。
林部长看了看表说,时间也挺紧张,不留你在这吃饭咧。上午去榆林的班车也没有了,用我的车把你送回去吧。
坐在林部长的吉普车里,冯万斌脑子里不停地思考着今天发生的一切。
能够同时操纵榆林和老君台两村统一行动同时发难,笔头功夫却又来得,自然不是于小军个人力所能及的。
李云卿倒是有这个能力和条件的,他也确曾发表过类似观点。难道会是他吗?他为什么呢?
冯万斌搜寻着可能存在的理由。李云卿调来榆林任党委秘书,两人相处还是不错的,冯万斌甚至对这个干练的同事很是欣赏。不久文革就开始了,李云卿虽然是榆林公社的群众组织的头儿,自己的倒台却不能说是他的过,因为各个公社的党委书记全部受到冲击,无一例外,李云卿并没有出格的地方。相反,背后他倒是表示会给他尽可能帮助。自己复出时,他也没有任何不满的表示。
冯万斌忽然想起来了,那天他曾问起自己要被调到县大寨办公室的事,并表示欣赏这个职位,现在分析,李云卿可能也有劝告自己接受这个安排的意思。对了,那个调动计划只是林部长口头和自己谈的,并没有形成决议和文件,肯定是由知道县委内幕的消息灵通人士透漏给李云卿的。他既然知道了这个消息,也必然知道了县里的安排,如果自己接受了这个安排离开榆林,他将会接替自己被任命为榆林公社革委会主任。而他也曾公开表示过这样一个职务正是他所期待的。
是了,就是自己不愿离开榆林公社,阻碍了李云卿的升迁之路。期望升迁,当然是无可厚非,不过使出这种手段,就令人无法接受了。
李云卿并非等闲之辈。既然出手,肯定感到有了很大胜算,自然是志在必得。
如何应对目前的局面,化解这场风波,是必须要缜密思考,统筹谋划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老君台村的事情倒是不难办。在完成国家征购任务后有限放开部分粮油市场的实验,省里和国务院都知道。就是要收也容易。估计署名老君台革命群众的大字报,未必就一定是老君台人写的,大半是伪托。
棘手的还是榆林村林小虎这事。下午就去榆林村,了解一下情况。找一下谢晓芳,看能不能通过她摸清真实的内幕。
署名广大贫下中农,但可以肯定的说,就是一两个人至多是几个人搞得鬼。能够公开出面的大概只有于小军。同于文本座谈一下,消除他的误解。显然是有人 ——很可能就是李云卿有意对他进行了误导。这是必须首先要做的。他的思想工作真正做通了,然后才有可能再做于小军的工作。
如果真的能够做通于文本和于小军的工作,这场风波就算平息了。当然这是最理想的结果。如果两人的工作根本做不通,那就要费一番周折了。
写出批驳的大字报,并且实名签署。谢晓芳、于本珍、于小建、林振强------,榆林村现有党员十二名,动员十之八九是绝不成问题的,甚至有可能百分之百。这张实名签署的大字报一上墙,立刻会把那张大字报的气势压下去。再找那天参加林本珍家婚宴的三个小伙子——他们都在调解书上签了字,让他们实事求是的把那天引起两姓纠纷的原因和经过写出来,也用大字报贴上墙,让真相大白,这样谁是谁非,就会立见分明。至此,对方如果偃旗息鼓,明显是认输,这风波也算平息了。
对方一意孤行,继续相争,那也只能奉陪下去。将反驳对方大字报的文章油印几份,分头走访各生产小队的贫下中农社员群众,征求支持着的亲笔签名。可能会有顾忌于小军或于文本情面者不愿签名表态,肯定是少数。但这些人也绝不会公开与公社书记作对,签名支持对方。只消将能够征集到的签名公布于众,同时送报县革委。然后坚决要求对方也公布支持者的签名,这一招就足以击败对方。
然后需要考虑的就是以后如何与李云卿相处的问题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