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户外风潮席卷,让越来越多的品牌布局户外运动领域。
而这其中,最为城市中产津津乐道的,就是骑行运动。不过,真正的骑行,可不仅仅是随便骑上自行车转几圈那么简单。
某种程度上,骑行因为其颇高的门槛,已经成为了一种阶级、圈层的象征。
在北京从事程序员工作的小王,青睐于户外活动,打算今年加入城市骑行大军,经过一番选择后,看上了一款5000元左右的喜德盛AD500,但却发现有钱也买不到,因为今年买车的人太多了,工厂供不上货。
但实际上,5000元这个级别,在真正的骑行圈里,并不算高。
星海老局自己也是骑行爱好者,据我的苏州骑友介绍,2022年的时候,她在小红书上种草了几款车型,带着几千元的预算来到某中端公路车品牌的店里。结果发现几款热门车型全部都是缺货状态。
回家以后,她觉得如果真的想要认真骑行,不如在经济范围内挑选一辆更好、更耐骑的车。于是开始做功课,研究车架的种类、轮组的选择等等,第二次去买车时,选择了某高端公路车品牌的门店,用配件组装一辆自己的车,最终的花费大约为20000元出头。
对于真正想投入骑行的人来说,花个几万块买车,根本不是事儿。
要是骑得兴起,真当成了爱好,之后说不定还会花重金“升级”。
老局一位北京白领朋友也是在2023年“入坑”骑行,起因是偶然看到了折叠自行车品牌Birdy的一款折叠车。目前她拥有两辆自行车,加上自行车零部件升级等的开销,相关支出已达到15万元左右。
同样地,另一位骑友骑行已有4、5年骑行经验,目前已累计投入约20万元。不久前,刚卖掉一辆爱车,只留下一辆近8万元的TREK Speed Concept。“一是今年有孩子了,没有精力骑行,二是两辆车维护起来确实比较麻烦。”他和老局说。
仅仅有了自行车还不够,相应的配套,例如骑行服、骑行裤、头盔、手套、背包、水壶架、锁鞋、码表,也得一应俱全。
一套完整的公路车骑行装备,从入门到中高端,总投入不少于一千元。
虽然准入门槛很高,但乐在其中的人,可一点也不少。
根据贝哲斯咨询发布的《高端自行车市场发展报告》,2023年全球高端自行车市场规模达553.53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9年将攀升至847.5亿元,这庞大的规模背后,是中产群体对运动装备越来越高的品质追求。
现在这骑行圈,没个万把块的座驾,都不好意思混圈子了。这自行车,也从单纯的代步工具,摇身一变成了“身份象征”。
问题来了:骑行这事,原本就是图个方便和健身,怎么就变成了“烧钱”的奢侈品了呢?这风潮,到底是怎么兴起的?
现代骑行运动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渐进的文化转型过程。
1990年代,美国硅谷的科技精英开始将高性能自行车作为身份象征,这可以视为现代骑行运动文化的早期雏形。
而这类群体的特征,则是高强度脑力劳动、对创新的狂热,以及对身心平衡的极致追求。
于是,高性能自行车,就成为了这些技术狂人展示个人品味的载体。碳纤维车架、复杂的变速系统,这些尖端技术完美契合了他们的技术追求。
当时的硅谷,一辆动辄上万美元的高端公路车,已经成为科技精英们彼此认可的“通行证”。
1990年代的公路自行车广告
之后,随着公路车材料成本的降低,以及全球经济的发展,这项运动也由硅谷科技圈的小众爱好,逐渐扩展成了全球中产的一种广泛运动。
具体到中国而言,骑行运动的发展,和中产阶层的兴起有着密切联系。
2000—2010年间,中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6,280元增长到19,109元,在城镇化和经济高速增长的推动下,中产阶层逐渐成为社会消费的主力。他们普遍拥有较为稳定的收入和可支配的闲暇时间,这为包括骑行在内的休闲和运动生活提供了可能。
成长于这一代的中产阶层,有着根本不同的消费DNA: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一代,接受过高等教育,拥有全球化视野,个性化追求强。
星海老局的好友,HomeBike老王就是这样一位手艺精湛的自行车技师兼摄影师,本文多张美图和公路车都出自他手
他们不再满足于父辈的简单实用主义,而是追求个性、品质和生活体验。
而互联网的发展,正好给了他们这样的契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的中产阶层,越来越多地接触到国际骑行文化。硅谷科技精英骑行的形象、环法赛事的传播,都极大地塑造了骑行作为一种时尚生活方式的形象。
2022第109届环法自行车赛
这种全球化的文化想象,使得高端公路车不再只是一件装备,而成为一种生活态度的载体。
之后,像豆瓣、小红书这样的平台,开始连接起分散的骑行爱好者,形成初步的骑行社群。
这些早期社群具有鲜明的特点:例如成员往往是高学历、中等收入群体,对生活品质有较高追求等等。
更重要的是,城市化的背景下,年轻的职场精英渴,望通过特定的消费方式来构建社交圈。而这时,传统的社交场景如酒局、应酬已经难以满足新兴中产阶级的社交需求。
说白了,在传统酒局上,大家往往都在不停地敬酒、拍马屁,说些彼此都不相信的客套话,聊天深度基本为0,很难找到真正的共同兴趣与话题。
相较之下,高端公路车俱乐部、周末骑行活动,反而成为了一种进行阶层筛选与资源整合的有效手段。
因为高端公路车的门槛,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筛选机制。
能够拥有高端装备并热衷于长距离骑行的,往往是事业有成、追求卓越的职场精英。这个圈子天然地将同层次的职场人群聚集在一起。
专业社群的诞生
除了中产阶层的兴起之外,骑行能够在中国成为一种规模化运动的原因,就在于这一时期,中国消费市场明显地受到了社交媒体、电商的影响,而骑行恰恰是受到这一影响的典型案例。
在2015年后,随着社交网络、电商的深入发展,以及高端自行车逐渐进入中国市场,骑行运动被重新定义。
而所谓的“专业型骑行圈层”也就是在这时被催生的。
2015年前后,捷安特、Scott、闪电等品牌在中国逐步推广中高端骑行装备。当时捷安特推出了顶级公路车系列“Propel”和“Defy”,单车售价从3万元起步,高端配置的定制款甚至高达8万元以上。
老局的同学骑这辆Scott就让我眼馋很久
而德国品牌Canyon,当时通过分析天猫上的消费者行为,精准定位其高端受众——大多是年龄在25至40岁之间的男性,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有稳定收入,愿意为爱好投资。
一个代表性的案例是:2016年,Canyon推出的一款售价超过6万元的顶级公路车“Ultimate CF SLX”,在中国市场上线仅两个,虽然绝对销量不算惊人,但它却成功打入了核心圈层消费者,并且通过这些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的分享,极大提升了品牌认知度。
电商平台之所以能推动骑行运动的发展,在于其将就是骑行这件事变得特别"社交化"了。
在各大电商社区里,很多想入门的新手,可以先在各大社区里看看大家聊什么,再看看别人的骑行装备推荐。后来,随着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兴起,骑行圈又经历了一次“扩军”。
2023年,在小红书上,输入关键词“骑行”,有超过266万条笔记,相关搜索包括“骑行路线”,笔记篇数超过了13万条;“骑行装备”的话题笔记超过7万条。
同年 1-10 月,小红书骑行相关笔记发布数量达 180 万篇,是前一年的 4 倍,总阅读量超过 13 亿次。
在抖音和B站,骑行相关视频的播放量也分别超过了10亿次和1.8亿次。
无论从笔记增速,还是笔记总量来看,骑行的风头已经超越 City Walk ,成为户外热门运动 TOP 1。
这种社交+电商的组合拳,无疑是中国消费升级背景下,对骑行的一次重要助推。
中国自行车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自行车总产量4883万辆,其中千元以上自行车产量达到1215万辆,比重已达24.9%,中高端化成为自行车市场的重要发展趋势。
而逐渐走向高端化的中国自行车,也不可避免地与国外品牌展开了竞争。
高端局的较量
目前,中国的高端自行车市场的竞争格局,仍然以国外品牌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一些知名的欧美品牌,像是TREK和Specialized等。
虽然中国企业对全球高端市场的跃跃欲试,但却在一些关键技术上,被美日企业卡着脖子。
例如高端变速器,就是这样一个关键的部分。
对于高端自行车来说,变速器才是真正的“皇冠技术”。
骑行专用的自行车,之所以价格高昂,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往往具有很多精密部件,例如高端变速器、碳纤维轮组和液压碟刹系统等,这些部件对精度要求极高,是高性能骑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高端自行车的配件利润结构中,变速套件占据了大约40%。
目前中高端自行车所用的变速器大多出自美国速联和日本禧玛诺。前者已经成立三十多年,而后者更有百年历史,申请的专利多达数千项。
如今,可以说自行车产业能不能“高端”,由禧玛诺的产品决定,一旦装上禧玛诺变速器,价格立刻上涨两三个档次。
中国是自行车大国,却不是自行车强国。中国自行车出口量占全球60%,但大多数是贴牌和代工。
2023年的欧洲高端自行车市场数据显示,欧美品牌占据了约80%的份额,亚洲品牌主要是台湾的捷安特和美利达,几乎没有中国大陆品牌的身影。
而禧玛诺与速联能够在全球变速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不仅是因为它们掌握了变速器生产的精密机械技术,更重要的是,它们构筑了一座由海量专利组成的“护城河”。使得后来者在进入市场时面临巨大的创新成本和技术绕行障碍。
这是因为,禧玛诺、速联的变速器并非孤立产品,而是其完整传动系统的一部分,包括牙盘、链条和飞轮之间的配合。它们通过专利网络确保不同零件间的兼容性,使消费者必须购买整套系统,而非单独替换零件。
例如,速联的X-Sync链环技术通过专利保护了链条齿形的独特设计,该设计确保链条在颠簸路面上依然保持稳定,极大地减少了链条脱落的可能性。
这样的“最优解”被国外品牌抢占先机后,在专利的保护下,中国企业只能绕道设计完全不同的齿形结构。
这不仅延长了研发周期,还使得新产品在性能上往往逊色于前者。
面对这样的技术、专利壁垒,中国品牌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向:
一是针对细分市场进行差异化竞争;二是通过结构创新进行“弯道超车”。
在与国外高端品牌的竞争中,中国自行车企业,正在上演一场既机智又勇敢的追赶战。
而其中的突破口,首先是在对用户需求的理解上。
疫情后,中高收入群体对户外运动愈发热衷,其中涌现了很多新的骑行爱好者,对这类群体来说,最需要的就是一个恰到好处的“入门级”产品。
根据CBNData的统计,5000元在近两年被视为“公路车分水岭”,因为5000元以内是大众入门骑行的合理预算。也因此,国产品牌纷纷打造“入门的第一台公路车”作为“引流品”。
目前,五千元以下的国产品牌喜德盛、JAVA等,通过价格带精细化开辟新的产品定位,进而抢占了这块被国外高端品牌忽视的细分市场。
除了入门级产品外,在其他细分市场上,国产品牌也纷纷发力。
例如瑞豹,最突出的表现在中高端山地车市场。2022-2023年,其在碳纤维车架和变速系统集成上实现重大突破。特别是ADV系列变速器,专门针对中国复杂地形优化,换挡平顺度提升约25%。
而国内的快客,则聚焦城市通勤车型。其2023年推出的智能变速系统是亮点,通过电子控制实现自适应换挡,特别适合城市复杂路况。
在专精于细分赛道、场景的基础上,国产品牌也开始效仿新能源车的路子,试图在电子变速、电助力领域“弯道超车”。
2023年,蓝图发布国内首款公路电子变速系统——eRXDisc,被看做国产品牌在该领域踏出的重要一步。
其最大的亮点,在于根据骑行地形自动调整换挡策略,以及极低的换挡延迟,同时,针对中国复杂的骑行环境,系统还内置了复杂坡道自适应算法,城市路况的智能换挡模式等。
相比国际顶级电子变速系统,蓝图的解决方案将成本控制在之前的60%-70%,只是可靠性和返修率还有一定提升空间。
这些差异化的创新,像沙丁鱼群里的鲶鱼一样,搅动了高端自行车市场的格局,让中国自行车行业给世界带来了更多惊喜。
结语
高端自行车品牌的崛起背后,是骑行文化的蓬勃发展。
近年来,骑行文化在中国越发普及,国内Cityride等骑行风潮兴起,热度仍持续不减,一些精品赛事影响力提升,以格兰芬多自行车节为例,一场普通赛事关注人数超过2000万人次,媒体传播受众超过2亿人次。
并且,受国家“双碳”政策的影响,以及圈层消费的兴起,未来中国自行车市场回暖必成趋势,根据头豹研究院2023年发布的《中国自行车行业市场分析报告》,预计到2025年,国内高端自行车市场规模可能达到300-350亿元。
一面是不断升腾的火焰,一面是产业升级的崎岖道路,中国企业虽然前路漫漫,可一旦攻下高端自行车市场,中国骑行产业,必然会迎来“春天”。
····· End ·····
星海情报局 系统研究
中国制造与国产替代
专注中国产业崛起故事
追赶先进技术风口,看中国制造的星辰大海
入驻媒体平台
36Kr/ 观察者网风闻社区/ 网易
虎嗅/ 雪球/ 腾讯新闻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