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恶劣或先天条件并不优越的环境,反而会加速文明的产生。对于长江流域,干湿环境的快速转换对史前文化演替产生了重要影响。”12月7日,中科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教授谢树成在第四届长江文化学术研讨会上认为。
中科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教授谢树成作《厘清环境变化与文化演替关系的两大难题》主旨演讲。
谢树成介绍,要溯源长江文化,首先要捋清流域环境变化和文化演替的关系。研究显示,从远古时代,恶劣环境加速类人猿的转变和古人类的出现。6000年前出现了大区域乃至全球性的干旱事件,特别是在撒哈拉东部与埃及、地中海西部、西南亚地区美索不达米亚的两河流域,伴随这个大区域性干旱时期出现了复杂的、具有国家性质的社会。四大古文明国家虽然均位于大江大河流域,但均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先天条件并不优越。
长江流域也是如此,由于干旱和湿润环境的快速转换,也出现文化转换的现象。如大溪文化原本很干燥的气候突然变湿,并向屈家岭文化转变,从屈家岭文化到石家河文化,石家河文化到夏周文化,夏周文化到楚文化都出现这样的干湿急转。一旦和水有关的环境变率变大,就会引起一个文化向另一个文化的转变。种种研究显示,环境恶劣反而促使较大的创新。
“要厘清文化演替和环境变率的深层关系,将流域环境和长江文化进行很好的融合,需要了解环境变率中最重要的一个阈值。一个很小的环境因子通过长期缓慢的变化达到一定阈值后,会使其他相关的环境因子产生突然的巨变。除了环境变率存在阈值,地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出现阈值。达到阈值,察觉不到的危机会突然来临,确定这个阈值对我们的文明来说是最具挑战性的难题。”谢树成说。
谢树成认为,目前,我们国家特别重视区域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大湾区这些区域发展,不仅仅和地球表层系统、气候环境相关,而且还与地球深部以及整个流域系统的相互作用有关,因此要从流域的整个地球系统角度来考虑,这就是流域地球系统科学。
他建议,要掌握整个流域系统的变化,找到变化的阈值以及相关特征,需要采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的研究范式,还要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进行结合,关联学科进行融合,建立一个流域环境与长江文化研究的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构建一个超学科体系,对未来区域发展进行预测和规划。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