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引导“疗愈经济”,才能真正疗愈消费者
◎半月谈评论员 孙仁斌
“你承受了太多,是时候对自己好一点了。”作为一种注重心灵、身体和情感健康的商业模式,疗愈经济通过提供各种服务或产品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恢复心理与情绪的平衡,促进消费者身心健康。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渴望心灵的平静与健康。从颂钵音疗到冥想引导,从禅修、旅修到AI情感陪伴……多种多样的疗愈服务“总有一款适合你”,在为消费者提供情绪价值的同时,也缔造了万亿级的消费市场。
“情绪憋久了,心里就患了癌。”这句网络流行语,道出了一些人的生活状态和担忧。生活的快节奏,工作、学习的压力,难以排解的内心焦虑与压抑情绪,容易让人感到无所适从。不少人求一宿安眠而不可得:根据《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近六成居民存在失眠症状。
瞄准了人们的精神压力与困境,许多商家推出各种疗愈服务。有研究机构把疗愈经济划分为多个板块:水疗中心、温泉/矿物质温泉、健康旅游、职场健康、健康房地产、体育活动、心理健康、个人护理和美容、健康饮食、营养和减肥、公共卫生、预防和个性化医学、传统与补充医学。
研究数据显示,当下,全球疗愈经济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到2025年,疗愈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7万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中国泛心理健康服务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4.5%。
像许多新生事物一样,蓬勃生长的同时总会伴随芜杂的干扰。疗愈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打着疗愈幌子欺诈、误导消费者的乱象,成为心灵疗愈中的杂音。以疗愈为名,推销高价甚至天价服务或产品的有之。
在某短视频平台上,一则颂钵疗愈视频展示了一家位于三亚的冥想工作室的颂钵疗愈课程,标价1小时3980元。更有甚者,过度夸大颂钵疗愈的功效,宣称不同历史年代、不同材质的钵对助眠有着不同的影响,借机销售所谓的宋代、唐代的钵,标价数万元,令人咋舌。
打造疗愈IP,对消费者“割韭菜”的有之。
有媒体和打假博主近期曝光了部分自媒体账号的“生意经”:通过在短视频中打造博主“精致”“自律”的人设,展示精致、向上的生活,吸引粉丝关注,借机兜售产品。
洗脑、误导消费者,诈骗敛财的有之。
有个身心灵社群提出理念:花钱越多,人的能量会越高,能量越高赚钱越容易。这套话术竟收获了一大批忠诚的粉丝。被洗脑后,他们每天的任务就是出入星级酒店、豪华餐厅,打豪车出行,不停地买买买。有学员在疗愈师怂恿之下,购买了价格几十万元的手表,背上了高负债的包袱。
以上种种乱象暴露出行业缺少有效监管、疗愈产品缺乏客观评价标准、消费者甄别能力不足等问题和短板。应当看到,作为新兴产业,疗愈经济致力于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发展前景与空间广阔。让疗愈市场实现良性发展,既要培育,又要规范;既要呵护,又要引导。
应完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强化行业监管。明确疗愈服务和产品的定义、范围,设置行业准入标准,避免因门槛过低,造成服务质量良莠不齐,甚至“劣币驱逐良币”。由专门的监管队伍定期检查疗愈机构、服务和产品,防止商家以疗愈为名违规推销高价、天价服务或产品。
同时,建立并完善行业信用评价体系,推进行业自律。可通过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自律公约,规范疗愈机构和从业者的行为;对会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从业者的素质和职业道德。监管部门可组织对疗愈机构和从业者进行信用评价,将信用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供消费者在选择疗愈服务或产品时参考。
毋庸讳言,我国心理卫生观念与服务推广普及还存在较大差距,许多人在面对精神紧张、内心焦虑等问题时不愿意寻求心理或精神医生帮助,这也给了一些不法分子借疗愈之名行骗的机会。对此,可通过学校教育、医疗宣传、媒体报道、网络科普等多种形式,向消费者普及心理健康和疗愈知识,增强甄别能力。在购买疗愈服务时,既要关注“疗”的过程,又要重视“愈”的效果,在科学理性的消费中增强幸福感,提升生活品质。
原标题《谁来治疗“疗愈经济”》
来源:《半月谈内部版》2024年第12期
支部学习、时政教育,就用半月谈基层党建学习系统。更多半月谈基层党建学习系统详情,尽在主页橱窗。
积累疗愈经济
规范引导“疗愈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