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所谓善良不是一味好心,也不是一味一味怕事,而是站在一个公正的角度…

《了凡四训》:所谓善良不是一味好心,也不是一味一味怕事,而是站在一个公正的角度…

00:00
10:46
​《了凡四训》:所谓善良不是一味好心,也不是一味怕事,而是站在一个公正的角度,考究做善事的道理和产生的后果再行事,不回避,不害怕
我们常说,命运是复杂而无常的。
了凡先生因为孔先生的预测,发现命运轨迹大部分符合预测,更加深信。
直到遇到云谷禅师说是不对的:“命是自己造的,福是自己求得,行善积福,作恶折服”。
每一个人应该直面命运,要时刻注意自身德行,修心养性,除去自身的罪恶。
了凡先生听后,反省自身,总结自己没有子嗣、没有当大官、寿命短的过错,一一改正,并一一向好。
每一个人的一言一行都在无形中影响着自身,每一件事都有无数种可能性,每一个选择都会酿成不一样的后果。
于是行事愈发向善,也不再记挂孔先生的预测之言。
了凡先生在书中特写一章《积善之家》文章记录如何行善,考究做善事的道理和产生的后果再行事。
其中一点就是关于行善要注意“偏正”:“善者为正,恶者为偏,人皆知之。其以善心而行恶事者,正中偏也;以恶心而行善事者,偏中正也。不可不知也。”
偏,有偏颇的意思;正,有全面的意思。做好事,不能偏于一端,而忘了全体;偏于一端,就容易好心办了坏事。
一、好心办了坏事,结果也许比之前更严重
所谓好心,就是一种包含利他的,为他人考虑,为大众欢迎的动机。
从前明朝的宰相吕文懿公刚刚辞掉宰相衣锦归乡,因为他为官公正廉明,所以当时的人都敬仰他。
唯独一个人在喝醉酒后辱骂他,但是吕公并没有因为被他骂而生气,并向自己的佣人说:“这个人喝醉酒了,不要和他计较。”
吕公就进门不理睬他,过了一年,这个人犯了死罪入狱。
吕公就非常懊悔:“若是当时同他计较,将他送到官府治罪,可以藉小惩罚而收到大儆戒的效果,他就不至于犯下死罪了,我当时只想心存仁厚,没想到反而纵容了他的恶习,以至于到了今天这个地步。”
在个人层面,出于善良,但却给别人添了麻烦,或出于能力不足,或出于考虑不当,最终造成后果。
其实还有以国家层面这样的例子,印度眼镜蛇多,经常伤人。于是政府用现金收购眼镜蛇,不仅成本低,政府人员也安全,没有钱办不了的事。
不久野生的眼镜蛇确实难找,毒蛇咬人事件也下降,但有人为了赚钱,自己饲养眼镜蛇去政府换取钱财。
政府见此就发布公告,不再收蛇,而养蛇的人无力支付养蛇费用,把蛇再次放生。
这基于社会层面,出于善良,却造成了社会动荡,导致结果更坏。
善良不是软弱,不是胆小怕事,而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既来自严肃的道德原则,也来自神圣的自然法则。二、坏心办了好事
所谓坏心,就是以利己为主的、狭隘的、甚至要伤害他人利益的动机。
了凡先生还在书里写了另一个例子:
有一年闹饥荒,穷人大白天就在街上抢夺粮食。
某富豪告状到县衙,县衙不予理会,穷人就更加肆无忌惮。
富豪就私下找人,把抢粮食的人抓起来羞辱、责罚,终于平息了抢粮风潮。
如果没有这个富豪的行动,那就会酿成很大的社会动乱。
这是个人在社会动荡中的表现,另外战国时期的一件坏心也帮助秦国一统大业奠定了基础。
韩桓王派郑国游说吕不韦修渠,本意是居心险恶,通过修建一条10多年才能竣工的大渠(古代大部分大兴土木的国家都灭亡的历史经验),以达到掏空泰国,使其无暇东顾的目的。
没想到郑国真的正儿八经地开始为秦国造渠,不但不是豆腐渣工程,还超额地完成任务。
这条渠灌溉了关中四万多顷土地,惠数百万关中百姓,增强秦国国力,秦始皇高兴之下甚至将这条渠命名为郑国渠。
郑国渠虽拖住了秦国10年,却为后来始皇一统天下奠定坚实的基础。而韩国是战国七雄中第一个被灭的。
所谓好心坏心,好事坏事。是指在大的群体方面,对群体中大多数人有益,而损害少部分人的利益;还是只对少部分人有益,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
三、误解了“以德报怨”和忍辱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把善良理解成软弱、怕事。但实际上真正的善良是有锋芒的,坦荡而无所畏惧。
《道德经》:“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意思是以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带着观照的态度去对待现实里的一切。无论大小多少,无论什么样的矛盾争斗,都能以“自然之道”去回应。
三国时期,曹操是权臣,威震天下,势力强大。而刘备小小的诸侯国君主,地位低微。
曹操多次对刘备怀有敌意,试图消灭他。但刘备没有因此报复,而以宽容和善意来对待曹操。不但没有与曹操为敌,反而多次向曹操示好,希望能够与他和平相处。
也是这种以德报怨的态度,使曹操对刘备产生了敬意和欣赏,也为刘备争取到一些机会。
现实生活中经常会有矛盾冲突,一时间很难有真正的好坏善恶之分,我们只能用心去判断。
而这个合理的判断,就需要把内心的一切成见放下,以高于人类经验的自然法则去回应人世间的一切骚扰。
而这与佛教讲忍辱也有异曲同工,在有外来的恶意、冒犯、伤害,要明白缘起性空的法则,内心完全不受它们的影响,保持宁静平和。
在这样的状态下,才会更好判断接下来如何做。
任何一件事情,只把它看作是一件事情本身,不去附加其他东西,也就没有了执着。
事情来了,不回避,不害怕,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事情过了,就放下了,好像风吹过,不留下一点痕迹。
了凡先生提醒我们,在行善的时候,要有整体的考量,仅有好心是远远不够的;有的时候看似恶的行为也未必会带来坏的结果。
善行有无数种,其实只要当你开始行动,就是积福了。
以利他思维出发,多做积德行善的事,避免或少做损人福报的事,才能渐渐改变自身,成为更好的自己。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