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身心健康的学生?京津冀专家学者共商全国健康学校建设

如何培养身心健康的学生?京津冀专家学者共商全国健康学校建设

00:00
11:02

如何通过课程、环境建设培养中小学生的健康习惯?如何通过开足体育课,用运动激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全国健康学校如何培养身心健康的学生?12月3日至4日,京津冀全国健康学校建设研讨会在京举行,三地教育主管部门、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齐聚一堂,通过开展建设经验交流、现场参观交流、分组研讨等方式,共同探讨并推进全国健康学校建设。

此次会议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指导,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和河北省教育厅联合主办,首都医科大学承办。来自京津冀三地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市疾控局、市红会等相关负责人,北京市各区教委相关负责人,学生身心健康领域专家学者共计100余人参加研讨会。

12月3日,京津冀全国健康学校建设研讨会开幕。 吕天翔 摄

京津冀学校代表分享健康学校建设经验

2023年,教育部印发通知确定1075所学校为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建设周期为两年。开幕式上,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陈瑞在致辞中表示,健康学校建设不仅是学校环境的改善,更是教育理念、教育课程、校园文化等方面的革新,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北京市教委二级巡视员张晓玲介绍,北京市政府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学校对学生身心健康重视程度明显上升,更加关注家校社各方力量的协同。

研讨会上,来自天津市、河北省和北京市的三所学校代表分享了在健康学校建设方面的经验。“健康学校不只是孩子身体的健康,同时也包括心理健康、环境健康的‘大健康’理念。”

天津市和平区昆明路小学党总支书记李东锐介绍,学校成立了健康服务中心和心理素养中心,分别从学生配餐、设备设施、宣传教育、心理健康等方面统筹学生身心健康。

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如何培养健康理念?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欣建议,针对低龄儿童做好近视和肥胖的防控,小学阶段要营造健康的环境,对于青春期的学生要关注其心理发育和成长,而步入成年人的大学生,则要培养其健康的生活方式。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国健康学校建设的推进不能局限于硬件设施的升级与完善,更应着眼于教育理念的革新与全体师生健康素养的全面提升,呼吁各方继续努力,共同推动健康学校建设向更高层次迈进。在后续工作中,京津冀三地将进一步强化协同联动,整合三地健康资源,共研困难问题和解决路径。还将通过线上平台共享健康讲座和课程,拓宽健康教育辐射面,共同营造支持学生健康成长的氛围和环境。

北京将对32家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开展“一对一”指导

2022年4月,教育部启动实施全国健康学校建设计划,北京市共有186所学校申报,通过评审,最终20所中小学和12所大学成功入选首批建设单位,基本覆盖了全市各行政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在此次研讨会的开幕式上,北京市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工作纪实视频首次亮相,展示北京市32家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的举措和成果。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分享了在全国健康学校建设中的北京经验。其表示,北京市教委高度重视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工作,将其作为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提升学生身心健康素养和水平、解决“四小”问题的重要抓手。

不仅在工作中树立“大健康”观念,注重教育理念的更新,北京市教委还鼓励学校充分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积极探索新途径,形成“一校一特色”的建设模式。“我们为32家单位量身定制了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工作纪实视频,编写案例集,召开交流研讨会,呈现并推广每所学校好的经验做法和有效的工作举措,努力把每所学校都建成充满活力,独具特色的全国健康学校。”上述负责人说道。

北京通过打造能“出汗”的体育课,利用北京市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和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学校各项工作,开发急救教育,制定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提升全体教师健康素养及健康教育水平等方式,实现对学生体质健康、心理状态、健康素养的提升。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北京市将组织专家通过实地走访的形式对32家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开展“一对一”指导,为各校建设情况“问诊把脉”。同时搭建更多市级平台,组织学校间协作交流和共建共享。未来还将在教育部的带领下,进一步加强与天津、河北两地交流合作,共同商讨健康学校建设思路和路径,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现场探访:

清华大学:引入“匹克球”等热门运动项目

当日,参会代表分批走访了清华大学、北京市第十三中学、西中街小学和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四家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深入了解北京市在高校与中小学健康学校建设方面的实践探索。通过实地调研与面对面深入交流,代表们可以直观体验学校在校园环境、五育融合、教学课程、健康宣教、资源保障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并就潜在的合作机会展开积极探讨。

12月3日下午,在清华大学北体育馆的乒乓球室内,学生们两两一组激战正酣,场内不时传来加油呐喊声,清华大学体育副教授王欣正在给他们上课。新京报记者现场了解到,冰球、篮球、足球、网球、壁球、击剑等20项运动都可以在这个体育馆内进行,该校还引进了当下大热的运动项目“匹克球”,将于下学期开课。

“无体育不清华”,清华大学总务长办公室副总务长郭建丽介绍了该校推进健康学校建设的思考。“我们确定了组织机构,并制定具体任务,包括制定健康校园建设规划、部署年度任务、统筹建设资源以及监察健康校园建设情况,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健康素养。”

“实现人人都是体育合格人,这其中有很多细节工作要做。”郭建丽介绍,该校健康学校创建工作小组结合教育部的要求和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工作目标,在这个目标下围绕“健全学校健康治理体系,创新学生健康促进模式”“完善学校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体学生健康素养”“增强校园健康服务能力,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环境”“建立健康监测评价机制,健全学生健康电子档案”四个方面制定了具体任务,希望顺利达成。

东城区西中街小学:操场设计有门道,为学生开足运动空间

将中轴线、非遗的传统文化知识以及老北京的砖墙搭建引入校园,组建皮影社团、狮舞社团让孩子们自主学习并表演节目,师生共同将走廊墙面装扮成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展示墙……在北京市东城区西中街小学,来自京津冀的专家、教师代表们参观了四层多功能厅、传统文化长廊、阳光读书角、课间活动室、书法教室和操场,并开展互动交流。

记者现场注意到,为充分挖掘老城区学校的资源给孩子们开足运动空间,该校的操场设计也有门道,操场不仅规划了篮球、足球场地,在场地的间隙处还“插空”施划了各种游戏区——地上的彩色格子里画着二十四节气、垃圾分类的知识——小朋友可以根据地上的格子玩猜拳跳格子等游戏,丰富了“课间一刻钟”的运动内容。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学校放在阳光中,必能生长,必能继续不断地生长。’我校也一直在实施阳光教育。”北京市东城区西中街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副校长孙亮介绍,该校一直以让学生学习动起来为核心,积极研发阳光创意校本课程体系内容,通过导师制授课模式,组织不同年级学生开展选课、走班、走师制课程学习,不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多种资源和多项选择机会,假期还会组织学生参加由东城区青少年科技学院、艺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体质健康学院开设的境外实践活动课程。

在增强健康育人方面,孙亮介绍,该校每两周一节健康教育课,每天除了体育课之外还安排上下午各30分钟大课间活动,每个小课间活动是15分钟,全面落实每日学生校内户外活动时间为两小时。针对近视眼防控,该校实施部门合作、家校联合综合防控策略,结合各校区学生年段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控措施。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