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道诠释《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西山道诠释《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00:00
21:25
本期主题:
《道德经》
-第57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
以此: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人多利器,国家滋昏;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
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简单解释:
治国,要用清静无为之道;用兵,要用诡秘出奇之计;统治天下,要用无为之治。
我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以下就是依据:
天下,禁忌越多,人民就越贫穷;
民间,武器越多,国家就越混乱;
人民,技术巧知越多,离奇的邪恶就层出不穷;
国家,法令越严明, 盗贼反而越多。
故,有道圣人讲:
我无为,人民就自我化育;
我清静,人民就自己端正;
我无事,人民就自然富裕;
我无欲,人民就自心朴实。

详细解析: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依文解字是:以正人、正己之心去治理国家;以奇巧、诡秘之术去用兵打仗;以清静、无为之道去治理天下。
上面译文看似清楚,但仔细一观,怎么一会儿“正人、正己”;一会儿“奇巧、诡秘”;一会儿又“清静、无为”了呢?
“国家”与“天下”有区别吗?既然“以正治国”,怎么还要“以奇用兵”?既然“无事”,怎么还要“打仗”?所以,依文解义是亵渎圣人,亵渎真理,颠覆中华文化。
奇:指巧计,计谋。
理解这句经文,关键是不要在“治国,用兵、取天下”上着相。如果着相,就是“治国用兵取天下”,那必是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什么是真正的“治国用兵取天下”呢?
就是:用正知正见治理“吾身吾心”之小国,保护“六根六识”之臣民不被“贪嗔痴淫杀盗妄”这些乱贼侵扰;要用“先调后御”的奇巧战术,用“闻思修”的战略方针降伏“财色名食睡”之五毒。不执着一切世间幻境俗事,舍舍舍,歇歇歇,放空【人我】,证得【法我】,进入【真我】而得天下【大我】,即【天下大同】!这才是“治国用兵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
“以此”!吾是根据以下观察到的现象得出这个结论的: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滋:是“更加、滋生”的意思。
伎巧:就是“计谋,巧术”。
奇物:指离奇的事物现象。
这段经文直白地描述了一个轮转的社会“恶性循环”:
天下的禁忌越多,规矩越多,老百姓就越陷于贫穷;反过来也一样,如果民间百姓占有欲太强,拥有锐利武器越多,国家就越陷于混乱。所以“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
如果人们获取世间知识和谋生的技巧越多呢?那么社会上奇奇怪怪的行业就会越多,手段也越奇葩,奇葩到你怀疑人生。所以“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当谋取利益的各种离奇的手段越来越多,那么最后会怎么样?最后就必须要用法令来控制了。但是,如果法令过于森严,规矩过多,又会怎么样呢?就又回到“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了,百姓又陷于困苦。穷死不如犯法,那么结果就是盗贼越来越多。所以说“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对照一下,这段经文与当今中国乃至国际状态是不是完全吻合?难不成老子穿越了时间隧道?不是。也不是老子有什么超强的预测能力,而是“道”的发展规则就是这样。“道法自然”啊!
老子站在“道”的高度往下看:不管社会怎么发展,政策怎么变动;也不管科技怎么发达,人类一波又一波,滚来滚去还是这个老样子,一直在循环往复。就看近几千年,无数朝代的精英前赴后继,搞出各种各样的理论,各种各样的学派,想用更高明的手段继续“以正治国,以奇用兵”。结果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两者互为因果,形成这样一个“死环”,像太极图一样,环环相扣,出不来了。
那么,面对这种现状怎么办?
首先,这里的“正”、“奇”都是世俗的产物。过去几千年以及现在都是这么干的,将来也是这么干。有人认为,老子也脱不了俗,也喜欢搞点阴谋诡计。大错特错!老子站在“道”的高度,早就看到这个结果了,只是他借用人类这个走不出的“因果死环”,来一个工笔白描,从而告诉人类真理,让人类从这个“死环”中走出来……
不管人类的智商再怎么提高,想把一个死扣解开是不可能的。老子高瞻远瞩,知道“正”也好,“奇”也好,都没有意义,唯一的出路就是:
“以无事取天下”,即“以道平天下”。
“无事”就是“无为”,就是“道”!
注意“取天下”的这个“取”不是“有为法”,不是用武力夺取江山。
实际上,这个“取”就是“歇”;就是“无为”;就是“无事”!只要“无事、无为”,自然就“返璞归真”,自然就“取天下”了。
修行无非就是“歇”,就是“无事无为”。
再强调一遍,“无事无为”就是“随缘不变”,就是“不执着”!
打个比方:
有一条鱼听高人说,鱼离开水就无法活下去。于是这条鱼就拼命去找水——乘风破浪,千辛万苦,最后耗尽精气,死在水中,离开了人间。不,是离开了“鱼间”。如果这条鱼“无事,安静”,就会发现,水从来没有离开过它。
我们也一样,一听“取天下”,就到处求“道”。却不相信“处下安静是返璞;无欲无事是归真”的道理。“道”本来就是自然而然,简简单单的,何时离开过我们?我们又何须大所作为?

从根本上讲,其实“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的意思是:
如果对天下万物干涉太多,限制太多,反而导致万物稀稀落落没有生机。对修行人也一样,规矩太多,制约太多,反而障碍人开智慧。
反过来,要是没有约束,“贪嗔痴淫杀盗妄”就会蠢蠢欲动,甚至肆无忌惮,就会导致“我心”昏乱。故说“人多利器,国家滋昏”。
一旦“贪嗔痴淫杀盗妄”狂动,世间邪术就纷纷应运而出,“财色名食睡”五毒不绝,于是不得不再树规矩,立戒令。可是,垢重凡夫,恶习难移,明的干不了,就暗地里破戒、犯规,无恶不作,甚至丧心病狂。所以说“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难道我们就永远套在这个“恶性死环”中没有出路了?
有!就是“歇”!就是对一切都不要执着。
怎么歇?如何不执着?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好一个“无为、好静、无欲、无事”。这就是“歇”!就是“随缘不攀缘”!就是“不执着”!
“无为、好静、无欲、无事”是“取天下”的法宝;
“不执着”更是修行的无上秘法。

若问:“自化、自正、自富、自朴”描述的是什么样的世界?
回答:这是极乐世界!
现在这个时期啊,要去极乐世界的人是多如牛毛,怎么就不知道极乐世界是什么样子呢?如果连极乐世界是什么样都不知道,那还怎么去呀?
所以很多人说老子的思想只是乌托邦的幻想。这就是中华古文化没落的悲哀。中华民族本来就是圣佛的后代;中国的很多古老文化,都是圣佛直接下载的,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的文化。
别看现在国学班如雨后春笋。其实,大大小小的国学班都是应和着“数钱声”而起的。有几个国学老师悟道觉真了?

“我无为、我好静、我无欲、我无事”就是那如如不动的“真我”。
“无为、好静、无欲、无事”是我们的本性,是我们每个人的“本有”。用一个字来表达,就是“歇”。
只要我们一“歇”就“返璞”了,就自然而然“归真”了。
就——
“民自化、民自正、民自富、民自朴”了!
看看,这就是“以正治国,以无事取天下”。这就是“无为之治”啊!还有什么比“自化、自正、自富、自朴”更“极乐”的吗?

这一章,很多人一看到“民”就马上浮现出“老百姓”三个字,于是就想过一过“治理百姓”的干瘾,可是怎么治理也走不出“死环”。
其实,“想治理”这三个字就是“多事”,就背道了!
因为百姓与你我一样本是“极乐”。而“无为、好静、无欲、无事”是“极乐”的标志,是百姓的本性。何需有为治理?只要无为,即可恢复本性,到达“极乐”圣境。

我们最大的问题不是要你去治理百姓,要治理的是“贪嗔痴淫杀盗”这些“乱民”。社会为什么这么乱?因为人都管不住自己,却总喜欢管别人的闲事。所以凡夫要“滋事”很容易,要“无事”就太难了。如果人人都能管住自身,天下不就无事了吗?
各位要知道:我们本来就是“无事”。若有用心处,便“滋事”了。若能不执着,就无用心处,当下“无为、无欲、无事”啦!这就是所谓的“歇即菩提”。
为什么这么多人做不到“歇”?就是因为执着,叫“我执”。
通俗来讲,罪魁祸首就是“无明”。因为没有大智慧,知见不正,识心狂动;“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就向外尘攀缘,引发“六识”狼狈为奸。为了满足自私利益,设谋划策,付诸行动,落实“生事造业”。结果是判处无期徒刑,在凡尘六道里服刑,受生死之苦。
假如能明确认识自己本“无为、好静、无欲、无事”,当下歇了自私贪婪;歇了设谋划策;也就歇了滋事造业。这样不就是“自化、自正、自富、自朴”了吗?不就是“返璞归真”了吗?

各位,我们千万不要站在世间三维中来理解《道德经》;不要动不动就想“君临天下”,什么帝王啊,统治者啦,用兵夺取天下啦。这都是老子“借物说道”的手法。当我们知道三维世界的妄想六识心是细枝末节,那么,只要摄心回走,就会“守柔、不争”,一定能返回到“无为、无欲、无事”的自性本我境地。
如果每个人都将自己放到最小最小,处在最低最低,才能最大最高,真正“取得天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