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网络文学在文化强国建设中作出新贡献”为主题
11月28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2024中国网络文学论坛”在河南郑州开幕。论坛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网络文学在文化强国建设中作出新贡献”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络文学作家、专家学者、平台负责人、文化产业代表、部分省市作协负责人等上百人出席。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胡邦胜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中共郑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明,河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武皓向开幕式致辞。开幕式由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主持。
胡邦胜在讲话中指出,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十周年,讲话标志网络文学开启了主流化进程。今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网络文学界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抓住极其难得的文化发展机遇,成为文化强国建设的生力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传媒技术发展加速演进,网络文学已经从自主生长阶段、有序发展阶段进入新的融合发展阶段,我们要充分发挥网络文学在作品创作、人才队伍、产业产品、文化输出、“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方面的突出优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牢记“国之大者”,提高政治站位、开拓国际视野,立足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制度建设日益规范、数智技术迅速发展、文化业态日新月异、国际文化交流激荡碰撞,勇担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为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8日上午,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王雷,北京作协副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乔叶分别就“智能传媒技术与文化新业态”和“文学的叙事与表现”在论坛上作专题报告。
28日下午,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南大学教授欧阳友权,洛阳作协主席会说话的肘子,浙江网络作协副主席蒋离子,番茄小说总编辑谢思鹏,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玮,河北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高天,河南网络文学学会副会长麦苏,阅文集团副总编辑田志国,中国移动咪咕数媒党委书记、总经理于航等16位嘉宾围绕创作精品化转型、文化新业态升级、平台“走出去”实践、评论在场性研究、人才梯队型建设、地方组织化探索等进行主题发言,研讨网络文学创作、理论评论、产业发展、国际传播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共商实践新路径、展望发展新趋势。
28日晚上召开的“郑州网络文学创作研讨会”以《陶三圆的春夏秋冬》《我的黄河我的城》《无字之书》《中原归乡人》4部作品为主要内容,充分探讨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如何在网络特性和现实感之间寻求新表现,传统文化之于网络文学的动力、策略及“两创”实践的新可能。研讨会由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副主任朱钢主持。
论坛同时发布了网络文学国际传播项目。去年,中国作协在2023中国网络文学论坛上发布首期项目,遴选《雪中悍刀行》等4部作品,使用英语、缅甸语、波斯语、斯瓦希里语4个语种,通过在线阅读、广播剧、短视频、推广片4种方式向全球进行推介,海外反响热烈。在总结去年传播经验的基础上,项目二期在全球招募海外读者,对唐家三少、天蚕土豆、紫金陈等6位知名网络作家进行深度访谈,录制6期《网文中国》纪录片,使用中、英双语向海外精准传播。现场播放了《网文中国》6期预告片,生动展示项目成果。
29日,围绕“网络文学如何成为文化强国建设的生力军”,论坛还将组织与会嘉宾展开分组讨论;召开河南省知名网络作家座谈会并组织主题采风。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 王雷
技术赋能与跨界融合的未来展望
“网络文学作为技术的产物,其发展与互联网技术紧密相关。互联网的传播力使得网络文学得以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或类型产生。除了基本的传播功能,互联网还促进了社交网络的形成,加强了作者、读者和广泛受众之间的互动,这是传统文学形式所无法比拟的。”作为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和中国传媒大学的英特尔人工智能生成艺术实验室的负责人,王雷深切体会到,人工智能技术在内容生产方面的应用,如大语言模型和文本生成技术,为网络文学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包括提高作家工作效率、多语言翻译、精准传播等方面。
王雷谈到,人工智能翻译技术在翻译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其效果和效率远超传统翻译工具,能够处理文化差异和语气上的微妙差别。此外,人工智能还能够生成多模态内容,如将翻译内容变成虚拟数字源,用于传播。在文化出海方面,人工智能具有特别大的优势,能够处理多种语言,有助于网络文学的国际传播。
网络文学与游戏、动漫等其他ACGN领域的结合,可以形成多形态的作品,增强IP的影响力。数据库叙事的概念表明,读者或观众在接触文化作品时,仿佛在访问一个庞大的数据库,每次接受时都能检索出新的数据来享受。这种跨界打造超级IP的模式,可以维持数十年,影响几代人。
谈及中国网络文学产业的发展,王雷认为,下一步的重点应该是跨界打造类似星球大战的国内超级IP。目前,中国在文化出海方面有两种方式:局部出海和整体出海。局部出海指的是网络小说直接出海,而整体出海则是将网络小说改编成其他形式,如动画片。尽管中国有一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超级IP,如《哪吒之魔童降世》《大圣归来》《黑神话:悟空》等,但这些并非由当代人创造。因此,创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超级IP,实现跨界融合,是中国网络文学产业发展的关键。
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
中国网络文学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全球影响力
“中国的网络文学已经在海外建立起了一个全新的生态。这不仅是完成从文本向行业的转变,更是将一种文化生态传播至全球各地。”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表示,近年来,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的落地进程加快,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全球影响力。
“我们成为文化的引领者,建立了一个新的学习样式,吸引海外作者以中国文化元素创作,也吸引世界各地广泛去模仿中国的网络生态。”何弘谈道,随着AI技术的成熟,操作平台上的优秀作品实现了海内和海外的同步更新,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网络文学IP成为文化资源,带动了优秀的影视剧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传播热点。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在海外的传播,推动了中国文学和文化现象在世界范围内扎根。
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在海外的传播策略包括自发翻译和推广,以及针对不同地区读者受众的文本深度调整。例如,中国作协面向海外Z世代开展的“网络文学国际传播项目”遴选了《雪中悍刀行》《芈月传》《万相之王》《坏小孩》4部作品,向不同语种的地区推广。这些作品在海外点击量大,成为文化热点,吸引了大量粉丝。
何弘介绍说,今年,中国网络文学传播项目推出了6位作家的作品,推荐给海外读者,以扩大中国网络文学现象的海外认知度。同时,通过翻译推广和作家本人的推广,希望吸引更多海外读者。
“在传播过程中,有一些意外的收获。包括海外读者对中国网络文学作品的广泛兴趣,以及在东南亚和西亚地区的大量受众。这表明,只要找准定位和把握特点,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可以在世界各地找到读者。”
谈及河南的网络文学作品创作,何弘认为,以现实主义为主题的一批优秀作品反映了新时代中国的社会变化。这些作品在海外的传播经验表明,丰富的内容和类型生态,以及不断创新开拓新类型的网络文学作品,能够吸引世界各地的读者。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北京作协副主席乔叶
我看好和期待郑州网络文学的未来发展
“郑州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涌现出了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网络作客和优秀作品,郑州乃至河南的作家都有拙劲、有韧性。对于郑州网络文学的未来发展,我很期待,也很看好。”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北京作协副主席乔叶说。
作为一位曾在河南写作多年的作家,家乡为乔叶的创作提供了无穷滋养,她将这种滋养用“像空气一样,呼吸之间都是”来形容,“以前久处其中而不自知,当对外地人说的时候才会惊叹一下,原来家乡自有的资源如此丰沛,离开故乡之后,才更清晰地知道什么是故乡。”乔叶说,河南的文学土壤很深很厚,她也特别期待生长于这片土地的同道中人能够汲取滋养,努力成长。
虽然从事的是传统文学创作,乔叶却并不觉得与网络文学有什么隔阂,在她看来,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的主语都是“文学”,二者就好像是同一块文学土地出产的“文学庄稼”,尽管在发表方式、传播方式上有所差异,但是归根结底都是写“人”。
谈及AI写作对网络文学的冲击,乔叶认为,平庸的作品才可能被AI替代,AI并不会对有质量的写作产生多大的威胁,“我们可以对新事物抱有好奇心、求知欲,但是也不要太过于大惊小怪。总有一些东西是恒定的、共通的,文学归根结底是人学,而人性是基本恒定不变的,这也决定了文学不会有本质性的变化。”
“AI的模仿能力越强,对写作者的要求会越高”,在这样的前提下,写作者的创造性会显得愈加珍贵。乔叶说,写作者们怎么理解、体验、表达自己的“一手生活”,怎样将各种学习成果应用于创作中,如何让小号的“我”扩张成长为大号的“我”,并最终形成独具个性的创作成果,可能会是一条特别漫长的道路。“写作是一门修行,作为写作者,我们需要向生活学习、向传统学习、向人民学习,把自我变得更加强大,努力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只有根扎得足够深,才能向上生长得足够高。”
上海网络作协会长刘炜
河南文化底蕴是创作的宝贵资源
上海网络作协会长刘炜是一位拥有21年网络文学创作经验的作家,至今已撰写18部长篇小说,总字数超过7000万字。
“河南的网络文学作家影响力大,作品表现优秀。河南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为网络文学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如古代名人的故事和历史文物等,是网络文学创作的宝贵资源。”刘炜感慨地说,“我非常羡慕河南这样拥有丰富历史底蕴的省份。此外,众多古代名人的生平事迹和传奇故事,都为网络文学的新一代创作者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
谈及网络文学改编为电视剧和微短剧的趋势,刘炜说,网络文学相较于传统文学,具有更强的传播力,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以及更为轻松的内容。
那么,新型网络视听媒介如何放大网络文学的优势和特点?刘炜进一步说,网络文学的最大优势之一在于其庞大的创作群体,这为相关衍生产业提供了丰富的源头产品。其次,网络文学的创作者中年轻人占了很大比例,并且这一比例还在持续增长。目前,85后和90后构成了网络文学的核心力量,而00后的作家也在不断涌现。
“与过去几年相比,现在受欢迎的网络文学素材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因此,我相信网络文学的题材和主题每3到5年就会经历一次重大的更新和迭代。”谈及网络文学的创作主题和未来趋势,刘炜说,现在的小说世界构建更加复杂多元,角色形象生动、个性复杂,行为轨迹多变。网络文学的叙事方式正从单一化走向复杂化、网络化、立体化,精品作品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从文字运用到结构布局,再到叙事技巧和写作手法,我们正逐渐向传统优秀作家的水准靠拢。而随着网络文学精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精品作品日益增多,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期待网络文学中将诞生真正的经典之作。”刘炜说。
河北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高天
网络作家要真正扎根在生活的深处
“时光过得飞快,比时光走得更快的是中国网络文学,仅仅一年时间,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可以说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去年,2023中国网络文学论坛在河北举办,当时的盛况令河北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高天记忆犹新。此次来郑州参加2024中国网络文学论坛,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更是让高天感慨万千。
高天谦虚地说,自己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参与此次论坛的。“在中国文学的发展进程中,河南的文学一直走在前列,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河南的网络文学这几年发展势头也非常好,河南、河北两地的网络文学作家有很多的交流,相信通过这次论坛,双方能够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相互学习,一起为中国网络文学事业的发展贡献我们大河南北作家的智慧和力量。”
在高天看来,未来网络文学一定是朝着高质量、正能量的目标发展的,它的标志是要有“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高质量作品。而企及这个目标并非易事,这就要求网络文学作家一定要善于学习、勤练内功,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边界,成为真正的文化人、思想者。
“当前网络作家存在一个一定要克服的问题,就是无论写什么样的题材,都不要只囿于虚空的想象中,而是一定要真正扎在生活的深处,真正去体察社会、洞察心灵,这样写出来的作品才能深入人心。”高天说,令人可喜的是,包括很多传统作家都认为网络文学的书写水平、故事架构能力已经相当高。其中,不乏青少年作家,这非常可贵,希望年轻一代快速成长,真正写出站得住、留得下、传得开的精品佳作。
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南大学教授欧阳友权
积极拥抱人工智能 助推文学发展
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到今天,体量大、影响力大、发展空间大,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我们不妨抓住5条成长线来讨论。
一是消费市场倒逼类型化创作破圈、出圈。过去屡试不爽的“打怪升级换地图”“扮猪吃虎玛丽苏”式的类型化写法已经失灵。这几年为读者喜爱的作品,无不是打破老套路、创造新文本的破圈之作。运用新手法,让作品别出新意,是我们现在不得不追求的一个创作路数。
二是网络文创产业链环拉长,IP转化提速。近年来,网络文学线上产业增长缓慢,而线下有网文IP的市场产业已经超过3000亿。要盯住市场需求,不仅要把产业链拉长,还要将每一个孵化链环拓宽。
三是“文学少年”挺进网络文坛。当下网络文学作家阵营已经呈现出70后、80后、90后、00后“四代同屏”且迭代加速的格局,而90后、Z世代,特别是00后作家正逐渐成为网络文学创作的中坚力量,为网络文学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四是网文出海从小溪引流走向蓝海扬帆。今天,互联网平台“造船出海”,内容企业“借船出海”,创作者“搭船出海”,网文出海已纳入文化传播、文明交流互鉴的国家大战略。
五是人工智能或将成为搅动网络文坛的一条“技术鲇鱼”。迄今为止,人工智能创作还没有特别成功的案例,同时也应看到数字化的转型、信息化的赋能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人工智能文学与网络文学合二为一,或将是文学发展的一个方向,人工智能被用于文学创作,应积极地拥抱它,而不是漠视它,更不能排斥它。
浙江网络作协副主席蒋达理
创作既要有天分还要有恒心
“蒋离子”本名蒋达理,是在网文圈颇受欢迎的网文作者,代表作有《糖婚》《老妈有喜》等。11月28日,记者在2024中国网络文学论坛见到了蒋离子,并对她进行了专访。
“现在网络文学特别受到海外读者的欢迎。借助微短剧出海,古代言情类、玄幻类的网络小说拥有特别多的海外用户。”蒋达理表示,微短剧的内容源头之一就是网络文学,如她自己今年就有一部小说改编成电视剧叫《时光正好》,被塞尔维亚国家电视台引进播出,“我的书其实是偏向现实主义题材的,就是描述当代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通过改编影视剧的方式实现了出海。”
与传统文学改编成的电视剧相比,网络文学改编而成的电视剧具有独到的优势。“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网络文学改编成的电视剧,节奏感更快,矛盾冲突更直接,相对来讲更具有普适性,受众面更广。一个剧你要被更多的观众去认可和喜欢,你就要考虑到更广泛的观众。可能观众是一个正在家里拖地的家庭主妇,电视机只是开着当一个背景音,但即便她不抬头去看电视机,只是听人物之间的台词,她也能知道这个剧讲了什么。”
提及网络文学创作,她讲道:“现在有很多文学爱好者或者有志于从事网络文学的年轻人,会问我,适不适合网络文学写作?其实非常关键的一点,网络文学创作除对写作的天分有一定的要求以外,对创作的勤奋程度也有要求,因为要求每天都得更新。我如果写了第一章,就至少要把这个作品完成。如果没有这个恒心的话,我觉得也挺难的。”
番茄小说总编辑谢思鹏
平台如何培养文学新人
近年来,网络文学的多元化、主流化、精品化进程加快:作家队伍不断壮大,创作氛围不断浓厚,精品佳作不断涌现。网文行业不仅欣欣向荣,也对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更广泛的读者,也赢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番茄小说作为国内头部的综合阅读平台,非常注重内容生态建设,挖掘、培育优秀新人作家,加大扶持原创精品内容的力度。
持续通过平台扶持,引导优质内容生产。今年,番茄小说上线了面向长篇优质作品的“乘风计划”和“揽星计划”,面向短篇作者的“灵思计划”和面向长篇头部作品的“皓月计划”等10余个扶持计划,对全站32个分类的作者发放了超5000万元的额外奖金。
针对平台优秀的年轻作家,开设了丰富的线下和线上培训。去年7月至今,番茄小说先后举办了3届网络作家高级研修班。此外,线上还推出番茄作家课堂,经过4年多的积累,目前作家课堂上线了近百期培训课程,超百万名新人作者自主学习,获得提升。
青年作家顶级IP打造。近年来,番茄小说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青年作家,番茄小说针对这些优秀的作家作品,做了多版权的持续开发。如番茄小说青年作家三九音域的代表作《斩神》在多体裁的开发上都实现了实质性的突破。
未来,我们将让更多的新人作者在番茄小说平台上实现自己的文学梦想,让更多优秀的原创作品在网络文学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