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一词主要源于军事,指军事家们对战争全局的规划和指挥,或指导重大军事活动的方针、政策与方法。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实践内涵的不断丰富,战略一词逐渐被人们广泛地运用于军事以外的其他领域,从而给“战略”一词增添了许多新的含义。1962年,美国学者钱德勒在其《战略与结构》一书中,将战略定义为“确定企业基本长期目标、选择行动途径和为实现这些目标进行资源分配”。这标志着“战略”一词被正式引入企业经营管理领域,由此形成了公司战略的概念。此后至今,许多学者和企业高层管理者曾经分别赋予公司战略不同的含义。对企业战略含义的多种表述可分为传统概念和现代概念两大类。
(一)公司战略的传统概念。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波特对战略的定义堪称为公司战略传统定义的典型代表。他认为,“战略是公司为之奋斗的终点与公司为达到它们而寻求的途径的结合物。”波特的定义概括了20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对公司战略的普遍认识,它强调公司战略的重要属性,计划性、全局性和长期性。
(二)公司战略的现代概念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企业外部环境变化速度加快,使得以计划为基点的传统概念受到不少批评,于是战略的现代概念受到广泛的重视。
加拿大学者明茨伯格在1989年提出,以计划为基点将企业战略视为理性计划的产物是不正确的,许多成功的企业战略是在事先无计划的情况下产生的。他将战略定义为“一系列或整套的决策或行动方式”,这套方式包括刻意安排的(即计划性)战略和任何临时出现的(即非计划性)战略。许多学者也开始研究组织的有限理性,并将重点放在组织在不可预测的或未知的内外部因素约束下的适应性上。
从字面上看,现代概念与传统概念的主要区别在于,现代概念认为战略只包括为达到企业的终点而寻求的途径,不包括企业终点本身;而从本质区别看,现代概念更强调战略另一方面的属性,应变性、竞争性和风险性。
事实上,大部分公司的战略是事先计划和突发应变的组合。美国学者汤姆森在1998年指出,“战略既是预先性的(预谋战略),又是反应性的(适应性战略)”。换言之,“战略制定的任务包括制定一个策略计划,即预谋战略,然后随着事情的进展不断对它进行调整。一个实际的战略是管理者在公司内外各种情况不断暴露的过程中不断规划和再规划的结果。”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环境里,公司战略意味着企业要采取主动的姿态预测未来、影响变化,而不是被动地对变化作出反应。企业只有在变化中不断调整战略,保持健康的发展活力,并将这种活力转变成惯性,通过有效的战略不断表达出来,才能构筑且持续强化竞争优势,获得企业的成功。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