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
《南渡北归》
作者 岳南
[图片]
第一章 往事再回首 第三节 大师云集清华园(1 )
[语音]
站在面前的李济,与梁氏家族两代人/有着非同寻常的渊源,其深厚的友谊/肇zhao4始于清华国学研究院。
1921年初,北京大学在蔡元培校长积极倡chang4导下创建研究所国学门,蔡元培亲任所长,由国学大师章太炎的门生、北大教授沈兼士/任国学门主任。所聘教授除本校名师,还聘请社会上名声显赫的鸿学硕儒罗振玉、王国维为通信导师。此举开创了在大学校园内/设立研究机构专门研究学问的先河,一时为天下儒林所重。与北大同为北方教育重镇的清华学校,自1911年建立后,其体制只是作为一所普通的留美预备学校设置,学生进入清华园,主要学习英文和一些欧美文化知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相对薄弱。眼见蔡元培把北大国学门/搞得红红火火,清华学校教授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不断发出清华亦应仿效北大,增强国学教学研究,以传播民族文化香火/于天下的吁4请。
在各方鼓噪和社会大潮涌动中,1924年初、清华学校当权者报请政府批准,欲正式“改办大学”,校长曹云祥专门函请周诒yi2春、胡适、范源濂lian2、张伯苓、张景文、丁文江等六位名重一时的学术教育界大腕/担任清华大学筹备处顾问。六人中,除前任清华校长周诒春/婉言未就,其余五人均接聘。这年10月,根据清华大学筹备委员会草拟的组织纲要,决定在筹建大学部的同时,筹备创建研究院。由于财力、人力、研究方向等诸方面限制,经过多次商讨、斟酌,最终决定/研究院先设国学门一科,也就是后来被社会广泛称谓的国学研究院。培养目标是“训练以著述为毕生事业的国学研究人才”范围包括中国历史、哲学、文学、语言、文字学,同时吸收欧美、日本等国际学术前沿的积极成果,重建中国传统学术之魂。
计划既定,清华校长曹云祥即动员早在1917年就“暴得大名”的北大教授胡适/到清华国学研究院主持院务。尚不算糊涂的胡适立即推辞,表示只做顾问不就院长,并建议曹校长根据中国学界的优秀传统,采用宋、元时代书院的导师制,兼取外国大学研究生院/学位论文的专题研究法/来办研究院。曹校长深以为然,表示请胡氏出任导师,广招天下士子名流,亲身示范,绵延中国文化血脉。但此时的胡适没敢忽视王国维、梁启超等诸前辈那“高山仰止”的国学气势和学界泰斗的真实存在,以及王、梁等人作为文化昆仑/在天下儒林所展现的高山之高、大师之大的伟岸身影,他再次清醒又谦虚地说道:“非一流学者,不配做研究院导师,我实在不敢当。你最好去请梁任公(启超)、王静安(国维)、章太炎(炳麟)三位大师,方能把研究院办好。”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