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图看历史,探究亚洲是如何被欧洲帝国人为塑造的
精华笔记
“制造亚洲”四个字看起来像是一部政治学著作,但本书的副书名更加准确地表达了书的性质,即“一部地图上的历史”。作者通过从古到今、东方西方的地图,在历史的脉络中论证了亚洲这个概念的虚与实。本书讨论的一个重点,就是:欧洲作为资本主义的发源地,如何在积累财富的过程中不断对外探索并以他们的眼光“发现”和“定义”了亚洲。
地图既是知识也是权力,具有空间解释力。而创制地图既是科学行为、艺术行为,更是政治行为。“制造亚洲”,就是通过绘制亚洲的地图,来描述、定义这片区域。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亚洲的形象半主动半被动地从模糊变得明晰,并被赋予了一个整体性,拥有了边界,以及想象中的统一“亚洲”身份。
首先,我们先从欧洲人自己的地图入手。
欧洲最早的地图来自中世纪,叫作T-O图,中世纪世界地图的巅峰之作是藏于英国赫里福德教堂的世界地图。这张地图明显体现出当时地图的宗教性。让欧洲地图从完全的宗教认识中走出来的,是马可·波罗的游记,这让人们对东方的想象从宗教转移到财富上。
让欧洲地图发生质变的一个人,是托勒密。他最大的成就其实在天文学,他的经纬度,让每个地理位置就有了绝对的坐标,不用依靠相对距离来找到了。而托勒密绘制的地图,是一面扇形,最东边的标注就是中国。
1584年,在比利时出版了一部重要的地图集《寰宇大观》,地图集增加了一幅地图,这是欧洲的第一幅单独的中国地图。
地图与欧洲资本主义的开拓殖民不谋而合。大航海期间,西葡两国通过航海疯狂地发现及占领“新土地”,对于许多地带的归属争执不下,于是罗马教皇画了条“教皇子午线”,把地球一分为二,分界线东边归葡萄牙,西边归西班牙。
西班牙的绘图师里贝罗狡猾地绘制了一张世界地图,将东南亚盛产香料的摩路加群岛生硬地放在了地图最左边,而地图最右边是马六甲,本来相邻的两处被画得天各一方,很明显要说一件事:香料产地是西班牙的。
除了东南亚,另一个重要的帝国殖民对象当属印度。为了区别被哥伦布发现、由西班牙控制的“西印度”,欧洲将印度到东南亚以及中国南部统称为“东印度”。“东印度公司”也就如此诞生了。因此可见,西印度和东印度这样的命名,完全来自殖民地争夺的概念。
我们回到亚洲,看看作为主体而非客体的亚洲在历史上是如何用地图认识自己的。
中国能找到的最早的世界地图有两副,分别叫作《华夷图》和《禹迹图》。它们的名字,“禹迹”和“华夷”,构成了中国对世界的两重认知:一重向内,一重向外,传统的王朝地图学就是沿着这两个系统展开的。中国的地理之学又称为“舆地学”,地图又称“舆图”,意思是以车载人载物的行走来作为对土地认知的方法。中国传统制图学的高峰,是《广舆图》。这份地图在明清两代大为流行,成为很多地理书的底本,也成为欧洲人绘制中国地图的底本。
朝鲜官方于1402年制成的《疆理图》是东亚传统世界地图的一座高峰,在几点上超过了东亚同时代的其他地图:第一,明确画出了辽东半岛;第二,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有了更完整的形状;第三,中国北方画上了长城;第四,印度洋的海岸线更为真实。但值得玩味的是,这幅地图中朝鲜的大小被明显夸大了。这体现朝鲜的自我认知:朝鲜仅次于大明,远高于其他国家。
相较于朝鲜,日本人的世界构想中,中国不是唯一重要的参照。最具日本特色的地图,是被称为“行基图”的全国地图。这个名字来自于奈良时代被称为“行基菩萨”的高僧行基。从名字就可以看出,佛教对于日本地图有着相当的影响。而更具佛教意味的,就是日本的“五天竺图”。
可以想见,由于航线、商贸、战争等多种因素,亚洲的地图和欧洲的地图将有不可避免的交流,而亚洲终于被制造,也是在这样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完成的。
著名的耶稣会教士利玛窦给中国人带来了整套的西欧知识体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地图学。利玛窦于1584年在广东肇庆刊刻了《山海舆地图》,这是第一幅近代意义上的中文世界地图,中国人此后逐渐接受的地球和大洲的观念很大程度上来自此图。值得注意的是,利玛窦为了符合中国人的观看习惯,把中国从地图的东方移到了中央的位置,这也是今天中国人制作的世界地图的标准版式。
另一位传教士卫匡国也对地图交流做出重要贡献。卫匡国出版了《鞑靼战纪》,并结识了阿姆斯特丹的大地图出版商。他们合作数周,于1655年出版了《中国新地图集》,这部地图集彻底扭转了《寰宇大观》以来欧洲地图中的东亚形象。
纵观整部《制造亚洲》,作者最重要的一个观念便是:最常见的误解,就是地图一定是对客观现实客观、准确的反映,而且随着人类智力能力的进度,地图会越来越理想。与此种误解相反,地图永远是阐释性的、带有政治意味的。地图的背后,其实是一整套对世界的认知体系和价值观。
亚洲本来是一个多文化、多种族的多元化地区,然而被欧洲“制造”出来之后,便似乎享有了某种共通的身份,但这种共通身份在亚洲本地居民来看似乎难以成立。亚洲的居民可以在保留这种多样的前提下,建立相互理解,保有一种非欧洲的世界观。
书名:《制造亚洲》
作者:宋念申
撰稿人:林
编辑:鲁佳音
主播:1号麦克
制作:万玥工作室
监制&运营:鲁佳音 石乐
总编辑:马晓蓉
母语何以注音,教育有多少词典。那么就是回来会面的问题上了
👍
☕️☕️☕️
46
哈哈
好
好书
人类我算是领教了。概念是构建的。客观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