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建立科学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指挥棒作用,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现代化建设中来,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涌流。
用好导向让人才评价回归本位。人才评价的方向不明、导向不正,人才创新创业的活力就难以得到充分激发和释放。当前,仍有一些单位采用“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单一评价标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评价倾向仍然存在。这不仅会导致一些从事应用研究、工程设计、成果转化的应用型人才很难在评价体系中“对号入座”,创新积极性受到影响,还会导致地方评价和企业使用脱节,不利于更多优秀科研人才投身企业。要坚持“破四唯”、树新标,以职业属性和岗位要求为基础,分门别类精细制定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实现对各领域人才评价的全覆盖,让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人才都能准确找到定位,让“以帽取人”回归“以本事取人”的正确轨道。
用人主体让人才评价靶向定标。用人单位处于人才发展的最前沿,对于所需人才的需求和评价,具有更加清晰的认知、更加精准的话语。要注重市场和用人单位的导向作用,构建精准客观的人才评价体系。一方面,要着力破除行政对人才评价工作的过度干预,鼓励用人单位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业务特点和战略定位,以人才的创新能力、实践经验、团队协作能力和行业影响力为基准,制定个性化、科学化的人才招引评价标准和流程。另一方面,突出市场在人才评价中的决定性作用,将创办领办企业、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增加发明专利及推广应用等作为评价人才的重要标尺,通过市场反馈和认可度衡量人才价值和潜力。
用活结果让人才评价彰显实效。人才评价要加强评价后的结果运用,做到真评真用,打通人才评价的“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评价结果的激励作用,强化“能者上、优者奖”的正向激励机制,把评价结果作为评奖评优、岗位晋升、薪资调整的关键要素,让优秀人才有动力。评价既是对人才素质的摸底,也为人才指明了努力方向。要充分发挥评价结果对人才个人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评价发现人才的不足之处和发展瓶颈所在,把评价结果转化为助力人才成长进步的养分,以评价促改进,以评价促提升,切实推进评价结果成为人才找准差距、补足短板的有效途径。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