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要和有回应的人说
作者 高庆一
如果世上有什么奇迹,那一定是尽力理解某个人,并与之同甘共苦。
——《爱在黎明破晓前》
在毛姆的小说《面纱》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她生性活泼,爱笑,可以整天聊个不停,所以他的沉默让她不安。他有个习惯,对她不经意说出的话不予回应,这让她很是恼火。那种话确实不需要回答,但答上一句总会让人更加愉快。如果下雨了,她说:‘真是大雨倾盆啊。’她希望他会跟上一句:‘是啊,可不是嘛!’但他选择沉默,有时她真想上前使劲摇晃他。”
人之所以时常感到孤独,大概就是像这样,并非因为周围没有听众,而是被对方的沉默所制裁,自己的言行得不到对方的理解与回应。
理解是深深地看见,回应则意味着允许和接纳。
有时我们交谈,并非想从对方那里求得一个正确可行的答案或者价值判断,而是共鸣与支持。在亲情、友情、爱情等关系中,空泛地说爱与在乎,远比不上及时地回应几句温暖的废话。
沟通每天都在发生,但并不是每一次都有效。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是例外也是偏爱。看到对方真实的需求和感受,让表达与回应之间产生能量流动,一段关系才能愈加茂盛,绽放出鲜艳的花朵。
被理解是幸运的,若是遇到可以同频共振的人,要当作无价的礼物去珍惜。然而,不被理解未必是不幸,因为我们还有自己。
“我们可以做到相对的理解,世上却无绝对意义上的理解,一个人不可能被另一个人完整地理解,这是人人都生性孤独的源头,又是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的力量。”(《半山文集》)
不要因为得到回应就无限依赖对方,也不必因为得不到理解便持续否定自己。坐在生活的边上,描不描述里面的浪花都是次要的,关键在于,无论面对汹涌还是沉寂,都请稳住自己。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