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探讨修学佛法的进度程序,讲述菩萨四十四位心境与实地境界。阐明自性本来的灵妙、中本体没有物理世界与众生界存在的道理。揭示众生因颠倒妄动而迷失自性的过程,并通过真如智慧来认清世界的虚妄现象。分享如何从颠倒中解脱,回归真如本性的道理,令人生发无限智慧。你是否也在追寻真理之路?
原文: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谈:修学佛法进度程序的指示。
阿难又问:“这样修证佛地正三昧境界的人,如果还未达到涅槃(即圆寂),何以只能称他是乾慧地?由乾慧地再求进步,身心善行渐次增益所发现的四十四位心境现象,与它的界说和目的。以及菩萨的十地境界,何为十地?即华严仁王等诸大乘经所明大乘菩萨之十地也。一欢喜地,二离垢地,三发光地,四焰慧地,五极难胜地,六现前地,七远行地,八不动地,九善慧地,十法云地。
乃至等觉菩萨的果地。究竟是如何情形?希望佛再加说明。”佛说:“自性本来是灵妙圆明的。既非任何一个名词可以形容,更非任何一种现象可以比拟。就其形而上的本位而言:本体自性中,本来没有物理世界与众生界的存在。因为妄动,然后才有物理世界和众生的生起。既然有生,一定就有相对待的作用,跟着就会灭了。有了生灭,就称为妄心。如果生灭不停的妄心消灭了,就名真如,或称为真心,或叫做真性。悟得其理,证到其事的,便称作无上菩提,已得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译文,阿云无,耕多罗云上,三云正,藐云等,三云正,菩提云觉,即是无上正等正觉。真正平等觉知一切真理之无上智慧也。以其现象而言,就称之为大涅槃(即圆寂)。其实,这两个名词,只是互相说明表示的名号。你现在要修佛的真正三昧,直入佛的大涅槃境界,首先应当认识这众生界和物理世界两种颠倒的原因。如果再不生起颠倒,就可以达到佛的真正三昧的境地。“如何叫做众生颠倒呢?由于真心自性是本来灵明圆满的。灵明至极,于是发起自性功能的妄动。自性妄动不息,就有了生灭不停的作用。于是从自性本体的毕竟虚无空寂的本位中,生起胜妙实有的有为作用。这个有所为的有为作用,原来并不因为有个什么原因才发生。只是当自性功能妄动的时候,突然发生,暂时存在,偶然停留而形成一种现象,其实并无固定的根本。从这个无所住但有现象的有为作用,而形成了物理世界和一切众生界。无奈一切众生反而迷失了自性本来的圆满光明,便发生虚妄的知见,误以为那些有为现象为真实的存在。其实,不知道这个虚妄的作用和现象,并无一个固定的自体,更没有实在存在的东西可以依持。可是如果要想返复归还到真如的本性,有这个要想求得真如的心,就不是真的真如自性了。如用这个并非真心自体来求得返本还元之道,显然又成为一种错误的现象。〖非生非住,非心非法,〗无生之中求生。不可住之中求住。依妄心而求真如,用谬误的理则而求真理,辗转发生心理连属不休的力量,形成业力的作用。因此,业力相同的就互相感应,产生交感的作用,彼此相生相灭,所以才有众生的种种颠倒的存在。“如何叫做世界颠倒呢?这些有为的万有现象,既已形成有所为以后,便自然的成为分段的妄有妄生,因此成立空间的界限与方位。其实,那都不是万有自作或者是人为的造成,也不由于先天有个决定性的原因,更没有一个必然性的果然存在。因此时间的三世、(即过去、现在、未来的作用。)和空间的四个方位。互相和合干涉,互相分化又互相统一。(宇宙犹如一个大而无比的自然物理化学的洪炉。)变化生出一切众生的种类。因此世界上因有动力的妄能而有声音,因有声音而有物理的色相。因物理的色相而有香臭。因香臭而有感触。因感触而有味性。因味性而有思惟意识。(这六种作用,如连环联圈不断,互为因果,互为起灭。)由此六种现象,构成杂乱的妄想,形成业力性能。(有正反和排吸,统一和分化的相对作用。)成立内外正反的十二种区分。由此如轮圈一样地旋转不停,所以世间上有声、音、香、臭、味、性、感、触等变化。但无论如何变化,都由六位的能所互变,自始至终,终复为始。充其量的反复变动,都穷极于十二变之中,形成一个轮周似的旋复作用。依据这种轮转似的颠倒变化作用,构成众生界的现象,所以世界上有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即有色相和情想的。)、无色(即没有色相和情想的。)、有想(即有精神存在而无形相可见,如鬼神精灵之类。)、无想(即没有精神作用而有形相可见,如精神化做土木金石矿物等的物质之类。)、非有色(即无坚固的色情而有形象的存在,如水母浮石等。)、非无色(即偶然暂有色情作用,而没有长存的形象可得。),非有想(即好像似有知觉,而其实没有情想的作用,如蒲卢、向日葵、含羞草等。)、非无想(好像没有情想,而其实也有情想,如土枭、破镜鸟等恶毒禽兽之类。),如此等等,共有十二种类的众生。好的,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感谢大家收听,我们下期再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谈:修学佛法进度程序的指示。 阿难又问:“这样修证佛地正三昧境界的人,如果还未达到涅槃(即圆寂),何以只能称他是乾慧地?由乾慧地再求进步,身心善行渐次增益所发现的四十四位心境现象,与它的界说和目的。以及菩萨的十地境界,何为十地?即华严仁王等诸大乘经所明大乘菩萨之十地也。一欢喜地,二离垢地,三发光地,四焰慧地,五极难胜地,六现前地,七远行地,八不动地,九善慧地,十法云地。 乃至等觉菩萨的果地。究竟是如何情形?希望佛再加说明。”佛说:“自性本来是灵妙圆明的。既非任何一个名词可以形容,更非任何一种现象可以比拟。就其形而上的本位而言:本体自性中,本来没有物理世界与众生界的存在。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