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郑风》情思歌唱,到无数诗人出生于此或落笔颂扬,作为“天地之中”的郑州,诗歌的历史在这里起航,盛唐的气象于这里流淌。名句名篇积累着历史的厚重,从这里出发,郑州,就是诗歌的故乡。在2024中华经典诗词论坛开幕之际,不妨来一段跨越千年的吟唱,一探郑州的“诗与远方”。
多少历史传承 从郑风起航
春秋时期,有一个周朝姬姓诸侯国——郑国,其都城在现在的河南郑州新郑。翻开距今2000多年的《诗经》,那段尘封的历史便跃然眼前。《地理志》记载:“河南郡新郑县,《诗》郑风,郑桓公之子武公所国。”《诗经》又称“诗三百”,其中,描绘郑国这一地带生产生活、爱情故事的诗篇就有21首。
这些诗篇,有的率真且热烈,有的炽热又浪漫。这里既有“既见君子,云胡不喜”的惊喜,也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的邂逅,“山有扶苏,隰有荷华”美景连池成片,“挑兮达兮,在城阙兮”思念流转目间……这21首感情浓厚的“郑风”,在孔子正乐编订后,共同组成了儒家经典《诗经》,并成为四书五经之一,传阅后世千年。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东汉末年,建安时期,曹操在感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之时,也曾把《诗经·郑风·子衿》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引于诗中,借用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求贤若渴,以及想要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有美一人,婉如清扬”。在小说《天龙八部》中,为形容角色木婉清之美,金庸借段誉之口道出了“水木清华,婉兮清扬”优美比喻。
如今,走进新郑博物馆,出土自郑国祭祀遗址的编钟、甬钟、镈钟、磬又将诗歌与音律相融合,共同组成了千年前的“潮流音乐”。由郑公大墓出土编钟1∶1复制而成的编钟演奏《郑风·子衿》《郑风·溱洧》已经成为河南博物院的保留曲目,音乐响起,跨越两千年的诗篇将带领我们回到溱洧水畔,梦回郑韩故城的风采万千。
多少诗句名篇 在郑州书写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1200多年前,唐代诗人韦应物由洛水乘舟经巩县入黄河,将沿途的风光与心绪倾注于诗句之中,寄给他所思念的同僚;“巩树烟月上,清光含碧流。”千余年前,刘禹锡夜泛洛水,用细腻生动的文字记录下巩县夜晚的树月之美;从王维的“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范仲淹的“清流引河汉,白气横云雾”到苏辙的“苍壁上参天,微径随流水”,在这些大诗人的笔下,屹立在登封的中岳嵩山展尽“千姿百态”……
唐诗除了赞颂郑州的自然美景,也记录着郑州城市变化的沧海桑田。唐太和七年,著名诗人李商隐客寓郑州,曾在中国古代建筑最早的楼阁之一的夕阳楼上登楼赋诗:“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如今,郑州老城西南角城墙上的夕阳楼已然不见踪影,但传颂它的名篇却已流传千年。
多少诗人墨客 与郑州邂逅
说到古诗,不得不提唐诗;提起唐诗,又怎能绕过杜甫。唐睿宗太极元年,公元712年,杜甫生于巩县,从出生起,他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河南人。如今,在他出生和少年时期生活的郑州巩义,一座为纪念他而建造的杜甫故里,正吸引着无数热爱历史,钟情唐诗的游客前来拜谒游玩。
6月22日,2024微博文化之夜“漫步古都郑是好时节”文化达人一行便来到这里。在耳熟能详的诗文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博主在这里了解杜甫生平、感悟其唐诗背后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无论是“三吏”“三别”的历史展厅,还是杜甫出生的窑洞门前,一个鲜活的“诗圣”形象在这百亩园区内,被博主们重新认识了解。
从《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到《长恨歌》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期愿,同为现实主义诗人的白居易也出生于郑州新郑。作为新乐府运动主要倡导者,他不仅留下了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也表现出了卓越的治国才干,现存3000首唐诗的白居易,也曾从郑州出发,为中唐诗人代言。
除此之外,还有刘禹锡、李商隐、欧阳修、苏轼……这些流传千古的诗人,他们或在郑州出生,或从郑州出发,或到郑州归葬,他们在郑州吟诵,也在郑州释放,在历史长河中,他们都曾与郑州邂逅,共同谱写属于中原大地的“诗与远方”。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