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19)
一文讲清太平军北伐:杀戮能力是生存的终极考验。(下)
原创 杜看山
人物图书馆
2023年05月07日
三
静海和独流在天津西南,一个是镇,一个是县城,就是两个小地方,没必要知道太详细。
太平军大概2万人,但加上其他起义队伍(地痞流氓),此时大概有3万人。
这些人吃和住宿就是一个大问题。
这么多人扎营,绵延几十里很正常。
为了建造木城,他们将周边各村拆的片瓦无存,但军纪尚好,据说买东西给的钱比市场价贵。
所以,即使清军严防,老百姓也愿意偷偷将货物卖给太平军。
太平军在这里并不缺粮,直到撤退的时候,还剩很多没带走的粮食。
太平军在这里过了1854年的新年,住了100天,开始撤退。
在这期间,他们做了什么呢?
主要工作就是派探子向南京送信求援。
据清方抓获的信差审讯得知,太平军已经向南京派三四十人送信。
他们常扮成乞丐或聋哑人,终于一天得到杨秀清的回复,等二月春雪融化后,再派遣援军来。
当然,等援军到达估计得四、五月份了。
北伐军也不可能原地一直傻等到夏天,否则这几万人就要吃土了。
北伐军决定向南撤退,一方面是因为静海独流的清军越来越多,不能陷入包围圈;另一方面也想南下接应援军。
太平军历法不一样,已经提前几天过年。
1854年大年初一晚上,清军还在过年,太平军陆陆续续开始撤退。
地面滴水成冰,他们就用冰车拉着火炮和辎重,在冰面上行走飞快。
那个嘴炮钦差大臣胜保,装模作样地跑到西边驻扎,防止太平军进攻北京。
虽然任人唯亲是被批判的,但不得不说咸丰的姑表哥僧格林沁,既有忠心又能干活。
他二话不说率1000骑兵追击太平军。
这次撤退是太平军跟清军实力对峙的转折点。
不是僧格林沁打仗有多猛,而是太平军撤退太乱,任由体弱的士兵落在后面。
恰好那一年奇冷无比,路上没有住宿地方,累了只能睡在冰天雪地里,有很多士兵冻死。
他们有的躺着、有的坐着,喊名字不答应,用手一推就倒,才知道人已经冻死了。
3万太平军绵延上百里,越到后面,越是老弱病残。
其实僧格林沁以前还没有真正打过仗,他也不敢深追,但见一路上太平军冻死不少,活着的士兵手脚也都冻僵了,毫无斗志。
因此他胆子越来越大,追杀无数,一百多里,横尸遍野。
这是太平军与清军士气转换的开始,清军连获胜仗,士气欢腾。
僧格林沁率领1000骑兵追杀3万太平军,一路上杀了2000多人,直到一个村子,太平军前队抵抗,列队向外放枪炮。
僧格林沁这才撤退。
林凤祥和李开芳在哪里呢?
我们通过清军的奏报可以知道,太平军出发的时候是有三顶红色的轿子,被重兵护送。
北伐军恰好领头的是三个人,不用说轿子自然是为他们准备的。
冰天雪地,林凤祥和李开芳坐在热腾腾的轿子里,走在队伍前头,任由后面的士兵被追杀。
一个优秀的将领都是亲自断后的(石达开和李秀成都亲自断后),但林凤祥和李开芳似乎没有这个意识。
北伐军的打法比较消极,要知道光靠跑是跑不过的,只有打的让对手不敢追你,才能够顺利撤退。
撤退的这一路危险无比,下一篇,我会写一个太平军小兵真实的北伐经历,里面有详细的记载,相当地绝望。
好不容易到达几个小村子,安营扎寨。
又过了一个月,趁半夜大雾天,再次悄悄南撤。
这一次撤退更惨,冰雪融化了,到处都是淤泥,行军更困难。
有的士兵脚冻伤了,陷在淤泥里,开口呼救,被长官抽刀砍死,为了防止清军听到声音追击。
那些脚被冻伤无法行走的士兵,都被清军杀了。
1854年3月9日,北伐军赶到阜城,因太平军立足未稳,期间打了不少败仗,减员几千人。
在这里,北伐军老三跟清军一花翎将领单挑,枪声同时响,但火药质量不好,中喉身亡。
太平军将士普遍熟悉水浒和三国,模仿其情节跟清军单挑也是有可能的,这件事被一个小兵回忆录记载,比较可信。
北伐军从到达天津到撤退到阜城,4个多月跑了近400里。
那么杨秀清承诺的援军到底在哪里呢?
其实,这时候离援军确实挺近的。
四
杨秀清的援军一拖再拖,有两方面的原因:
1、兵力确实不足;
2、大家都不想去。
西征军兵力跟北伐差不多,两三万人,但进行的如火如荼,原因除了稳扎稳打外,最重要的就是有石达开坐镇。
这期间石达开南京和西征两边跑,一旦他离开西征战场,形势就危急,回去揍曾国藩一顿,又老实了。
杨秀清想从石达开手下调兵支援北伐并不容易,本来说让在合肥的胡以晃去。
但是他没去。
杨秀清只好从天京城内抽出部分新兵,加上一些西征兵,组成了7500人的援军,支援北伐。
其中就有许宗扬,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上文提到的这个人。
杨秀清还是太嫩,许宗扬带兵没过黄河,就回来了,去了合肥。
理由是,我去接应胡以晃一起去。(胡以晃内心 os:滚,老子去还要你接应?)
结果俩人都没去。
人没接到,反而倒贴一个。
杨秀清终于看透了许宗扬,这小子根本不想去北伐,气的将其关入大牢。
(2年后天京事变,许宗扬带兵杀死杨秀清)
其实当时的太平军内部,已经矛盾重重,只是不断胜利掩盖了这一点。
内部矛盾是太平天国覆灭的最为致命原因。
不仅洪杨有矛盾,杨秀清跟将领之间,甚至将领跟将领之间也有矛盾,在此就不再展开了。
总之,北伐援军乱七八糟地出发了。
一路上不断有土匪加入其中,有的两三千人一起加入,队伍迅速膨胀到五六万人。
这些人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抢钱。
7500人的太平军新兵,混杂了五六万新加入的不明人员,为后期士兵哗变埋下伏笔。
援军一路浩浩荡荡,肆意掠夺,乱妇女,太平军也不能禁止。
1854年4月13日,援军攻克临清。
此时援军距离北伐军只有200多里,如果消息畅通,双方汇合,一下实力大增,可能双方都不会全军覆灭。
援军在临清掠夺几日,人人都腰缠金银,再也不愿去北上了。
至此,那些土匪们千百成群地离开队伍,陆续潜逃。
长官的号令没人听,下令追赶溃散土匪,还会被反击,只好任其逃走。
清军见城中太平军都撤退了,大喜过望,也进来又抢掠一遍。
有很多百姓也自称回家,也跟着抢,最后掘地三尺,焚烧房屋,整个城被掠夺一空。
这些逃兵们最后到黄河边,全军覆灭。
再次证明无序的逃窜,是没有用的,跑得再快比不过围追堵截。
北伐军的希望已经破灭,但他们还待在阜城,并不知情。
巧合的是,5月5日,在援军魂断黄河岸的当天,北伐军开始从阜城突围。
北伐军此时已经没有往日的风采,每次突围只敢走几十里,马上就得修防御工事做抵抗。
这一次,行军60里到达连镇。
整个北伐最惨烈的地方就是这里,北伐军在这里坚持了将近一年。
不得不说,太平军修建防御工事水平是一流的。
他们擅长用木头和土造墙,营外有壕沟,沟内有桐油熬过的竹签,沟外有树枝2米宽,用巨绳连起来,上面系着铜铃,树外有梅花坑,里面有地雷。
清军不敢强攻,只好挖一个更大的壕沟,将太平军围起来,周长有六七十里,高4.5米,上面有枪位和炮位。
僧格林沁征调大量民工修堤坝、挖水渠,试图水淹连镇,虽然没有成功,但毕竟有主动权,有源源不断的兵源和饷源。
时间又很快来到冬天,清营将土城用水浇灌,全变成冰城,光滑难登,太平军被困其中无法突围。
清军无法攻进去,太平军也无法出来,这样的太平军唯一下场就是被饿死。
1855年2月,太平军彻底绝粮,开始杀骡马,煮皮箱,吃树皮了,甚至割人肉分食。
不断有士兵投降,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在这样绝粮的情况下,他们还坚持了接近一个月,连镇才彻底被攻破。
我们该如何评价这种行为呢?
坚持没有错,但沦落到食人的地步的时候,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这种行为比不上石达开舍命换取手底下将士活命的那种气概。
1855年,3月,林凤祥在地道中服毒自杀未遂,被治好后,送到北京凌迟。
本来北伐军应该到此结束,但还有最后一批北伐“特种兵”的命运需要介绍。
五
时间再倒回10个月前,太平军刚到达连镇不久,一个会各省方言的广东妇人送来消息,援军已经到达临清。
李开芳作为二号人物,担任接应援军的任务,率领精挑细选的一千名骑兵突围南下(其实援军已经覆灭)。
骑兵就是快,一天一夜狂奔接近250里,到达高唐。
李开芳得知援军失败后,再也无法回到连镇,只好驻扎据守,就这么千把人的队伍,面对一万清军,守了9个多月才撤退。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胜保虽然擅长自我吹嘘和敲竹杠,但打仗真不怎么样。
由于长期无功,还骚扰百姓,咸丰很生气,将胜保发配到边疆去了。
胜保走了,僧格林沁来了。
李开芳这才知道连镇已经覆灭,率领剩余500左右的骑兵,冲出重围。
走了四五十里,占据了一个小村庄,名叫冯官屯。
僧格林沁很快围住冯官屯。
为什么骑兵不长途奔袭,直达南京呢?
其实他们也只是想暂时休整,只是村子太小被围困,无法逃脱,才被迫守卫这个小村庄。
僧格林沁用老办法,长期为困,调动民工,用水淹的方式拿下了北伐军最后的一个据点。
就这么一个小村子,坚持了2个多月,
1855年6月9日,李开芳等七人被押送入京接受凌迟。
其中有一个人奄奄一息,为了防止他逃脱凌迟,按照僧格林沁的要求,立即执行,相当残暴。
至此,北伐军彻底失败。
六
总体而言,北伐是一场领导决策失误,下属执行机械的军事行动。
北伐当然有重要意义,就是吓清廷一跳,牵制几万清军在北方战场。
但问题也很大,没打歼灭战,要么跑路,要么守城,是被慢慢耗死的,这就有点窝囊了。
实际上,他们并不怯懦,相当勇敢。
但我们从上帝视角来看,受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他们的军事思想有所欠缺,所以才导致这个结局。
1863年,洪秀全追封李开芳为请王,林凤祥为求王。
这俩字合起来就是“请求”二字,难道是讽刺二人机械地请求援兵的意思吗?
总之不是什么好词,由于汉语常用字不多,洪秀全颇留一些好字舍不得封赏的。
林李的确有撤退不力,死等援军的失误,但总体而言,北伐首要责任人是杨秀清。
杨秀清一意孤行进行北伐,第二年,就遭到反噬。
在天京事变中,韦昌辉率领的西征军(包括秦日纲和许宗扬,这俩人都是反北伐派),冲入杨秀清府中,将其杀死,这不能不说是杨秀清飞扬跋扈的一种的反弹。
北伐是一曲悲歌,也是农民起义的悲剧缩影。
这个世界太复杂,超出了一个高智商的农民的头脑和经验所能企及的高度。
这里并没有嘲笑的意思,其实我们自身又何尝不是如此?
在过去的时光里,我们犯下太多错误,在无知和痛苦的迷雾中行走,没有回头路。
我的过去,是没有实现的未来。
(全文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涨姿势了
勾勾读世界 回复 @自称师傅_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