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癸丑(公元前368年),止庚子(公元前321年),共四十八年。
显王元年(癸丑,前368)
齐国发兵攻打魏国,占领观津。
赵国侵犯齐国,占领齐长城。
显王三年(乙卯,前366)
魏、韩两国在宅阳举行会盟。
秦国在洛阳击溃了魏国和韩国的军队。
显王四年(丙辰,前365)
魏国攻打宋国。
显王五年(丁巳,前364)
秦献公在石门大胜韩、赵、魏三晋的联军,斩首六万人。周显王赏赐绣着黼黻图案的朝服给他,作为奖励。
显王七年(己未,前362)
魏国在浍地战胜了韩、赵两国的军队。秦、魏两国在少梁交战,魏国军队失败,落魄而逃;公孙痤被俘。
卫声公逝世,他的儿子卫速即位,即卫成侯。
燕桓公逝世,他的儿子即位,即燕文公。
秦献公逝世,他的儿子秦孝公即位。孝公那时已经二十一岁。当时,在黄河、崤山以东,兵强马壮的国家有六个,淮河、泗水流域之间,十几个小国并存林立,楚、魏两国和秦国交界。魏国修筑有长城,沿着洛水从郑县一路向北,一直到达上郡。楚国以汉中为基业,向南还占有巴郡和黔中等地。他们都以对待夷狄的鄙夷态度对待秦国,极力排斥秦国,不允许秦国和中原各国集会结盟。于是秦孝公奋发图强,广修仁德,整修政治,想要使秦国强大起来。
显王八年(庚申,公元前361年)
秦孝公在国中下令说:“过去我们的先祖秦穆公,以岐、雍二地为根基,广修明德,扩充武力,向东平息了晋国的内乱,以黄河为界,向西征讨狄戎,称霸西方,开拓疆土数千里,周天子赐他为伯侯,管辖一方,各国诸侯都来庆贺,为后世子孙开创的基业可谓光大美好。后来经过厉公、躁公、简公及出子在位时期的动荡不安,内忧外患丛生,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暇过问对外的事务。尤其是韩、赵、魏三晋攻占我先君的河西地,更是国家莫大的屈辱。我的父王献公即位后,平定边境安抚军民,迁都栎阳,筹划东征事宜,想要收复穆公时的旧地,重修穆公时的政令。每当我想到先君未完成的志向,内心就悲痛万分。在座的各位宾客群臣中,有人能想出富国强兵的计谋策略,我就赏赐他高官厚禄,给他分封土地。”卫国的公孙鞅听闻秦孝公的政令,就向西来到秦国。公孙鞅,是卫国宗族中庶出的后裔,喜好法家刑名的学说。在事奉魏国宰相公叔痤的时候,公叔痤了解他的才能,然而还没来得及向上推荐。公叔痤身患重病卧床不起,魏惠王亲自来看望他,说:“你的病情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国家大事托付给谁呢?”公叔痤说:“我的家臣担任中庶子的公孙鞅,虽年纪轻轻,却是一个奇才,希望国君把国家大事托付他、信任他!”魏惠王听完默不作声。公叔痤又说:“国君如果没有按照我的话重用他,一定要把他杀掉,不能让他离开魏国到其他国家去。”魏惠王答应后就离开了。这时公叔痤急忙召见公孙鞅,对他道歉说:“我做人一向是先君后臣,所以先为国君考虑建议杀你,现在又把详情告诉你,你赶紧逃走吧!”公孙鞅说:“国君既然不相信你的话重用我,又怎会听从你的话来杀害我呢?”所以他一直都没有出逃。魏惠王从公孙痤家里出来以后,对身边的侍从说:“公叔痤病情太严重了,实在叫人伤心啊!他先让我把国家大事托付给公孙鞅,又劝我杀掉他,岂不是自相矛盾吗?”公孙鞅到秦国之后,通过宠臣景监的引荐见到了秦孝公,向孝公阐述了自己富国强兵的计策。孝公听后十分高兴,从此便和他共同商讨国是。
显王十年(壬戌,前359)
公孙鞅(卫鞅)想要进行变法改制,谋求富强,秦国的贵族们知道后很不高兴。他对秦孝公说:“对一般人,当新的政策刚开始施行的时候,没有必要和他们商量,只需要和他们共享成功的利益。有着高尚德行的人,言行不会和世俗的人一样;成就大功业的人,做事情不会和普通人一起谋划。所以圣明的人治理国家,如果采取的措施能够富国强兵,那么就是没有必要墨守成规。”大夫甘龙说:“事情不一定是这样,按照原先的法制章程来实施,官吏做起事来熟习,而百姓生活也安定。”卫鞅说:“一般人往往习惯于旧的习俗,读书人也往往陷于自己的见闻难以自拔,这两类人,可以让他做官,让他守法,但不能和他讨论法制以外的事。有才智的人制定法律政策,愚笨的人只能接受统治;贤良的人因时革新礼法,平庸的人则只知道死守现有的法规。”秦孝公说:“说得真好!”于是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相当于早期的丞相,是非王公大臣的领政),负责订立变法的政令。卫鞅下令使人民五家为一保,十家为一什,彼此之间互相监视纠举,若隐瞒不纠举的话,则十家一同受到惩罚;检举告发奸私犯罪的按照斩敌人首级的标准奖赏;隐瞒不报的,按照投降敌国的标准惩罚。作战立功的,根据不同情况授予上等爵位的奖赏;私下械斗的,根据情形的严重状况严加处罚。致力本业,辛勤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可减免赋税徭役;从事工商业追求小利和懒惰贫穷的,全家都收为奴隶。即便是王公贵族,如果没有战功,也不得享有宗亲的待遇。明确身份地位的尊卑、官阶的高下,分别按照等级的名号及次序赐予田宅、侍女和衣饰器物。有功劳的人显赫而荣耀,没有功劳的人,即使富有也不能显赫荣耀。法令制定后,并没有立刻公布,卫鞅担心百姓不相信,就在国都南门的集市上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杆,下令如果有人能把木杆搬到北门,赏十金。人们觉得很奇怪,但是没人敢去搬。于是又下令:“能搬到北门的,给五十金!”有一个人过去把木杆搬到北门,马上就赏给他五十金。这才公布变法的政令。法令颁布实施一年后,成百上千的秦国百姓纷纷前往国都陈述新法给人民带来的不便。这个时候,太子也触犯了法律。卫鞅说:“法令之所以不能很好地施行,是因为在上位的都不去带头遵守。而太子是储君,又不能对他施以刑罚,便处罚他的右傅公子虔,在太子的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墨字。”第二天,秦国人听说之后,都开始遵奉法令了。新法施行十年后,秦国人不捡路边他人遗失的东西,山林里也没有强盗,人民为国作战积极奋勇,不敢私自发动械斗,城市和乡村都非常安宁。这时,最初控诉新法不便的,又有人来赞颂新法的好处。卫鞅说:“这些都是破坏法令的刁民!”把他们都流放到边境。从这以后,再也没有人敢议论法令的好坏了。
司马光说:信誉,是君主至高无上的法宝。能保国家局势稳定的,是老百姓;能保民众安居乐业的,在于信义;不讲信誉无法使人民服从,没有人民便无法维持国家。所以古代成就王道者不欺骗天下,建立霸业者不欺骗四方邻国,善于治国者不欺骗人民,善于治家者不欺骗亲人。只有蠢人才反其道而行之,欺骗邻国,欺骗百姓,甚至欺骗兄弟、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一败涂地。靠欺骗所占的一点儿便宜救不了致命之伤,所得到的远远少于失去的,这岂不令人痛心!当年齐桓公不违背曹沫以胁迫手段订立的盟约,晋文公不贪图攻打原地而遵守信用,魏文侯不背弃与山野之人打猎的约会,秦孝公不收回对移动木杆之人的重赏,这四位君主的治国之道尚称不上完美,而公孙鞅可以说是过于刻薄了,但他们处于你攻我夺的战国乱世,天下尔虞我诈、斗智斗勇之时,尚且不敢忘记树立信誉以收服人民之心,又何况今日治理一统天下的当政者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