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4
每日悦读
节选自《道德经》
第十一章 有以为利,无以为用
三十辐共一毂,
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
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
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
三十根辐条集结为一个车轮,
正是因为它们拱成一个圆形的中空之处,才能连接车轴,成就了车轮的用途。
揉和黏土制成陶器,
正是因为它留有中空的部分,才成就了它的用途。
开凿门窗建成居室,
正是因为它中间是空的,才成就了房屋的用途。
所以,“有”给人方便之利,“无”发挥着作用。
解读心得
1.本章中,老子讲了“有”和“无”的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所谓有无相生,没有“无”,也就无所谓“有”。所谓“无中生有”,确实如此。这里既承认了事物的客观存在和使用价值,又强调了内在规律和虚静的无形而巨大的力量。
2.“有”和“无”的关系,也就是“利”和“用”的关系。“有”提供使用之便,“无”则发挥作用,“有”对应使用价值,“无”对应内在价值。其实,这也是一个“实”和“虚”的关系,事物因“实”而存在,因“虚”而彰显价值,实外显,虚内敛,前者是前提,后者却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老子在这里强调“无”的作用,强调其作“用”,说明内心精神力量的巨大作用。
3.道和德都是无形而虚空的,它无影无形,但无时无处不在左右着我们,圣人正是认识到这种虚空中的“无”的巨大作用,细心体认,顺道而行,无为而治。同时,在必须行动时,抓住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有利时机,一举成功。
4.一个人的修养,只有“掏空”自己的内心,让心回归清静、无我、真我的状态,才能做到“无”,在无我忘我中投入做事,专心致志,才容易取得成功。
5.“无中生有”虽有一定道理,但也有老子的唯虚唯心主义的消极之处。因为如果没有有形的客观事物的存在,那么中空的“无”也不能发挥决定性作用。我们看待问题正确的态度是:以“无”为本,以“有”为末,崇本而举末。“有”虽赖于“无”的作用,但“无”如果没有“有”也不能发挥作用。所以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偏颇任何一方。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