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吴老师举办年终秀的第十年,主题是“下定决心过好每一天”。我们仍将在12月30号的夜晚相聚,听吴老师分享他在2024年的商业观察,和对2025年的预测。 如果您想亲临现场,和吴老师一起看见和预见,欢迎及时报名哦。报名成功的同学请联系小助手,会有专人跟进服务~
大家好,我是吴晓波,2025年的大师领教营中,除了之前的“大师思想领教营”之外,我们特别新增了“主题实战领教营”的模块,希望和大家一起来做一些重要的、关于“时代主题”的深入探讨,比如银发经济、人工智能、零售业变革等等主题。
11月即将开营的银发经济主题营中,我们将会邀请4位导师,分别从银发经济时代的成因与趋势、商业机遇、个人财富管理三个维度,用日本各行业的过去经验去看中国未来的银发经济下的机会。
今天的音频导师张笑宇会先来和大家聊聊“银发经济时代的成因”。
大家好,我是张笑宇,今天我给大家讲老龄化时代的金融。
要进入这样一个话题,我们首先要理解,金融活动的本质是什么。其实,金融活动的本质很简单,不知道很多朋友有没有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货币也是一种商品。
就是我们说美元、人民币这样一些货币,它本质上也是一种商品。那么它的提供者呢?当然,在今天这个时代,主要就是各国的央行。那么,它要去对标的价值,或者说你去购买这种商品,你购买的是什么呢?是它衡量社会财富的信用体系。
那么有了这个信用体系,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最大的价值是你能够借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儿。就是大家只要炒股,或者购买国债,或者购买基金,都会意识到这个问题,股票的本质是什么?股票的本质是你对这个公司未来的收益预期。
它在今天,它就有这样一个财富的表示,这个公司上市融资之后呢?就可以拿大家对它未来的预期和信心去做它今天想做的事情,比如说扩大生产,比如说研发新科技,比如说找到一个新的领域去进入。所以我们说金融活动的本质,就是用货币这样一种商品,通过大家对未来的信心和预期,来调整今天的经济活动。
那么既然金融活动的本质是这样子的,那么它自然跟两个变量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第一,就是时间变量,是对未来的消费生产投资的预期。第二,就是跟这个经济活动本身的关系,也就是说什么样的活动能够挣钱。
那么如果我们理解了金融活动的本质跟这两个因素有关系,我们下一步的分析就可以把科技革命、工业革命作为一个变量代入进来。
那么,我们会发现什么样的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能够改变你的经济未来预期?能够调整你的金融活动?我们发现不同的科技革命,它这个效应是不一样。
我们传统上很多人都认为科技革命跟经济增长之间是一个线性关系,就是我们有了科技革命,所以你造出了新的东西,你造出了iPhone手机、互联网,你造出了宇航飞船。然后人的经济就因此增长,它是这样一种线性对应关系。
但是我们仔细地去看,我们会发现这个对应关系并不是线性的。就是它有些科技革命的促进效应非常大,但有些科技革命的促进效应就不那么明显。
经济学里面认为,如果你要经济增长,你要加大几个要素的投资,比如说劳动力,比如说资本,比如说土地等等这些。
但是,在这些要素里面,我们把外部的这些劳动力、投资资本砍去,最后剩下的还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要素是什么呢?剩下的就是效率提升。而效率提升就是,我们认为它是由技术革命带来的,技术创新带来的,所以我们说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这样一个数值。
那么我们去看人类历史上这个数值,我们会发现在什么时代,这个数是最大的?拿美国的数据来说,那就是1920年到1970年,可以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就是汽车、电视、电话这些成果普遍扩散。它对经济增长带来的贡献是最大的。首先是持续时间,我们说是50年,转化成TFP大概是1.89。
全要素生产率——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简称TFP,经济学术语,指生产单位作为系统中各个要素的综合生产率,以区别于要素生产率(如技术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是一个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变量,包括了经济政策、政府作用、劳动力素质等。
那么我们再看第三次科技革命,就是所谓的信息革命,计算机这样一个互联网革命。那么,它的TFP增长持续了多久呢?只有10年,这中间的TFP平均值只有1.03,就是我们看到的持续时间从50年缩短到10年,这个贡献值从1.89缩减到1.03,大概只有原来的一半。
也就是说,大家感觉到非常厉害的互联网革命。其实对人类的人均GDP增长的贡献是远远不如第二次工业革命的。
那这背后的道理是什么呢?经济史学家给出的答案是技术革命本身的属性不一样。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之前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它的特征(是什么)?它是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东西,它是延长供应链的。
什么意思呢?你会发现蒸汽机、铁路、火车、轮船,然后再到汽车、电话、电视、冰箱、洗衣机、马桶等等这些,它是创造出全新的商品。每一个商品背后都有成千上万的供应链,每一条供应链背后都有成百上千的公司、成千上万的工人。
那么你就可以看到,就是说这些技术进步是直接创造新的工作岗位的,所以我们说它是延长产业链。
但是到1970年以后,就是我们说自动化、计算机,然后互联网等等,这些它是缩短产业链的。你比如说在这个自动制造里面,就是机器手代替了流水线旁边的蓝领工人,数控机床代替了原先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他大脑里边的各种制造经验。
就是自动化确实对劳动力产生了一个巨大的替代作用,它就是一个缩短产业链的革命,就有大量的工人实际上是从流水线旁边被驱赶出去的。
我不知道在座的听众,就是我自己上学时候教科书里边会讲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是服务业占比最高,但是反过来你看到就是这个问题,其实不是说它服务业占比高是因为它先进,而是说,是因为它产生了这个替代效应,把大量的工人赶到服务业里面去了。
服务业相对于制造业来讲,它是一个没那么有尊严的职业。你在流水线旁边你做20年,你凭自己的能力,凭自己的经验,凭自己的技术,你很受人尊敬;你去麦当劳点餐做20年,你开卡车开20年,你会因为这个事情你干得久,而得到别人的尊敬吗?不会的,所以这就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自动化会恶化就业市场。
那么我们就看到,以自动化技术为分水岭,整个工业社会实际上出现了上半场和下半场。
上半场,你对未来的经济预期是乐观的;下半场,你对未来经济的预期是悲观的,这样就会跟金融活动的属性连接起来。因为你对未来的经济预期乐观,第一,你作为企业,你愿意扩大生产,你愿意融资,因为你觉得未来的市场在不断地扩大,那么你作为个人,你会发现企业招的工作岗位变多了,然后你自己未来的收入也会增加,然后,你也敢早结婚早生孩子。
但是呢,到工业社会的下行周期,企业对未来的预期缩减,我就开始准备猫起来过冬,我不增加投资,我也不增加招聘,甚至我还要降本增效砍人。
那么对个人来说,未来的预期变差,你不敢结婚,不敢生孩子。那么稍微聪明一点的人怎么办呢?他会延长自己的受教育年限,过去你读个技校你就出来工作了,今年你要读个硕士,甚至读个博士。然后去竞争,去做那些特别高薪的工作,像金融、互联网等等这一些。
那么你读完这个硕士,你就二十七八了,读完博士你就快三十五了,那么自然而然,你的这个结婚年龄会往后推,生育年龄当然也会往后推,那么整个社会的人口,它就会就萎缩。
那么你人口萎缩就会导致金融萎缩,为什么呢?因为年轻人的需求大,他步入社会,他要结婚生子,他要贷款买车买房,他要购置大宗的家用电器这些。
但是老年人的需求是非常非常小的,大家家里有老人都清楚,老人感觉自己每个月吃饭可能就是几百块钱,一千块钱都不用,因为吃得也少,需求也少,花钱的地方也少。如果经济条件好的话,就是家里该有的都有了;如果经济条件不好的话,也没有那么多欲望去增加需求,所以老年人的消费是萎缩的。
那么对于金融活动来讲的话,就是说年轻人贷款增加,金融就处在一个扩张周期;年轻人贷款减少,那么金融就处在一个收缩周期,这个是不可逆的。就是在目前来看的话,人类社会的大周期,金融活动本身是无法抗衡的,所以这就是我们理解为什么说,你在工业社会的上半场就是这个上行周期里边,你会出现像凯恩斯这样的理论,增加货币供应。
但是为什么增加货币供应就有效?因为你只要增加了货币供应,就是用我们一开始的说法,货币是一种商品,你只要把货币的价格打下来,那么这个经济体自然而然就会获得更多的货币供应,就会有人自然而然地去创业,就会有人自然而然地去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就会自然而然地去改善社会的预期,然后整个循环都好起来。
但是当你进入下行周期的时候,凯恩斯主义是没有用的,因为你增加了货币供应,你不改变大家的信心,不改变经济体运转这个货币乘数,所以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发出来的钱在金融系统里边空转,因为事实上消费的人就是变少,市场就是萎缩,企业对未来的预期就是下降,工作机会就是减少,生育率就是下降,所以你在下行周期再按照上行周期的经验去做这个事情,它是完全没有效果的。
那我们看到,这恰恰就是日本从1980年代晚期到2010年代的时候,我们看到它的整个金融系统出现的都是这样的问题。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要内容,下一讲,我会继续带你探索老龄化时代的出路,以及讨论一个大家关系的问题,为什么自动化人工智能,它并不是我们的出路。
怎么有种互联网+新技术的诞生,驱使人类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