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背景
11月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深化新时代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有关举措。
会议指出,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决策部署,切实抓好养老服务这件民生大事,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健全服务体系,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更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会议要求,要强化以失能老年人照护为重点的基本养老服务,着力增加护理型床位,加大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力度,增强居家、社区、机构等不同服务形态照护服务功能。特别是对于高龄、独居等特殊困难老年人,要有针对性提供助餐、助浴、居家适老化改造等服务。
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激发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活力,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更多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多渠道增加服务供给、提升服务水平,释放养老消费潜力,扩大国内需求。
聚焦·嘉宾
马力,国务院参事,曾任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按照国际有关标准,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在国务院参事马力看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深化新时代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有关举措,是政府层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最新部署,在临近年底时对失能、高龄、独居等特殊困难老人照料工作提出针对性安排。
“养老的一大难点就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照料和护理。”马力坦言,当前较为有限的医疗资源并不容易与老年人的需求完全匹配,加快建立照料失能老年人的养老机构迫在眉睫。
国务院参事、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马力。受访者供图
数据显示,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预计超过5亿,养老服务人才需求巨大。马力指出,从更早进入老龄化社会国家的经验来看,集中精力抓好养老服务人才体系建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切入点。老有所依,需要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资源整合。
老龄化处于加速阶段
截至2023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97亿,占总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7亿,占总人口的15.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决策部署,切实抓好养老服务这件民生大事。
马力表示,临近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失能、高龄、独居等特殊困难老人的照料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并提出针对性工作安排,这是政府层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决策部署的进一步行动。
“2021—2050年处于加速老龄化的阶段,但人口老龄化社会并不可怕。”在马力看来,我国是人口老龄化后发国家,随着三次生育高峰人群逐渐步入老年,2050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峰值。虽然养老服务总体发展较快,但目前养老服务最基本也最急需的医养结合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养老服务队伍面临挑战
今年年初,民政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要打造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德技兼备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
“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预计超过5亿,养老服务人才需求巨大。”马力认为,我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正面临诸多挑战,比如人才紧缺、待遇偏低、培养机制不完善等。老龄化程度加深,需要超常规举措对待。
她指出,从更早进入老龄化社会国家的经验来看,集中精力抓好养老服务人才体系建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切入点。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要强化以失能老年人照护为重点的基本养老服务,着力增加护理型床位,加大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力度,增强居家、社区、机构等不同服务形态照护服务功能。对于高龄、独居等特殊困难老年人,要有针对性提供助餐、助浴、居家适老化改造等服务。
“养老的一大难点在于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照料和护理。”马力坦言,当前较为有限的医疗资源并不容易与老年人的需求完全匹配,应加快建立失能老年人的养老机构,同时还要加大力度发展医养结合的服务机构。
在马力看来,老有所依的根本是社区居家养老,将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资源整合,让老年人居家或在社区就能得到日常监护、诊治、康复、护理等照料非常重要。
推动挑战和机遇相互转化
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激发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活力,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更多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多渠道增加服务供给、提升服务水平,释放养老消费潜力,扩大国内需求。
马力认为,未来应把发展社会组织作为重要任务,激活市场及民间资本的潜力,促进社会力量成为养老服务的主体。应促进养老服务供需高效对接,通过技术支撑实现智能化养老,让老年人不离开熟悉的环境就能享受精准服务。
她同时表示,人口老龄化先发国家的经验是一方面制定鼓励生育、输入移民、改革养老金、灵活退休、老年人就业等制度,另一方面大力发展老年照料和护理等事业和产业。
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后发国家的国情,马力建言,一方面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全方位部署,另一方面要在不断完善生育及相关配套政策基础上,推动挑战和机遇相互转化。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