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读郑志刚《追梦的人——沽源县造林功臣李宝金》有感
文\周树林
照片\李宝金
提起李宝金,在沽源县那是家家户户、老人小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尤其是在上个世纪六、七、八十年代,人们更是把李宝金和林业、和树木连在了一起。
李宝金先是在黄盖淖公社,后来到白土窑公社、西辛营公社任职,再后来到县里,无论他走到哪里,带领群众植树造林就是他的头等大事。那个时候的坝上地区,那个时候的沽源县,真是黄沙漫天舞,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春天刮出山药籽,冬天刮到犁底层。立夏不起尘,起尘埋了人。人们常说沽源县城的风是骆驼式的风,从西围子一直拉到东围子,也有人说沽源县城的风像一条黄龙,从西(围子)刮到东(围子)。
树:立也,种也,木的总称。林:一片土地上长出许多的树。由于坝上地区气候寒冷干旱,过去很少有树木能够在此安家,传说中的胡杨生命力极强,但是成活率很低,方圆几十公里甚至几百公里也难以见到一棵。于是人们对树木的渴望,对绿色的期盼一代代延续着,就连给孩子起名字都是带着“树、林、木”字。那个年代的比如:张林、刘永林、李森林、路玉林、李树林、魏树林、刘树青、刘树叶、刘树茂等。我的名字早时候叫:周凤龙,上一年级的时候开春第一个学期也是叫周凤龙,等到第二个学期秋季开学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有人说我名字的“凤龙”二字是“四旧”。我的父亲胆小怕事,找人给我重新起名树林,从此我就是一株小树,扎根在新华的黑土地上,家人、家乡的父老乡亲像对小树一样,对我寄予了厚望,周树林一直叫到现在。所以说,李宝金带领乡亲们植树造林是众心所向,众盼所归。
是在李宝金带领下,经过几代沽源人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沽源县境内条条林带网格逐年成型,幼小的树苗在沽源人的精心呵护下渐渐长大逐年成才。“九大林带”就是纪念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而种植的,它比普通林带种植面积要宽好几倍。其他地方的我不了解,“九大林带”在我们白土窑公社北起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的西山坡大队,经新华、四道营、五道沟、白土窑、西一棵、小西沟等几个大队地界,南边与西辛营公社接壤,南北长达三十多公里,蜿蜒起伏贯通白土窑公社南北。一年四季“九大林带”东西两面有着迥然的差异,春天的东面绿芽早早的探头探脑地出来与世人招手,一片春意盎然的派头,林带西面却还在冰冷的冬天徘徊;夏秋季节的东西两面更是“秋”字的缩影,一面绿郁葱葱丰收在望,一面却是苗稀垅断不堪忍睹;冬季更明显的是一面白雪皑皑,一面冻裂的大地像一位老人裸露着干巴巴的肌肤。
我国有句古语:“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李宝金和他的团队当年种植的树木为当地民众带来了无限的福祉。每年大量的树枝树叶,林带地间长势喜人的青草、蒿子为人们的养殖业,为人们做饭取暖提供了极其方便的物资来源。再后来人们盖房压栈用的枝条、椽子、檩子,甚至做门窗的口料,都能够就地取材。记得1973年和1982年沽源县遭受特大干旱,可以说是寸草不收,当时人们开始挖草根来做饭取暖。是这些林带的树木为当年干旱的大地带来了条条绿意,是这些树枝树叶为人们过冬应了急,缓解了人们的焦虑和压力。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美丽的乡村,绿水青山蓝天白云,诗词歌赋般的美景就是现在的塞北坝上,就是沽源的真实写照,人们切身体会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谛。
历史和现实见证了李宝金和他的团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天斗地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历史和现实也鉴赏了李宝金超前的生态环保意识。
我们衷心祝福李宝金这位党的好干部,祝福这位辛勤劳作的老者,祝福这位追逐梦想改天换地的英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感谢玉华老师美妙诵读、精美制作和辛勤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