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又来了,快跑!

郭敬明又来了,快跑!

00:00
09:28

一般来说,导演不保留自己的署名权,是为了向审查机构或者资本表示:你们的剪辑不能代表我的创作。

比如娄烨,比如他的《浮城谜事》。

但有这么两个人,他们不保留自己的署名,完全是因为:不敢。

一个是于正,一个是郭敬明。

自从当年被行业内几十名编剧制片人联名举报之后,他们从此就不能光明正大地在台前蹦跶了。

一个宣称自己以后所有的电视剧,放弃“制片人、编剧”的署名;一个则是拍一部,换一个导演署名。

但只要是这两个人的新作品,没有观众不知道是他们的产物。因为他们在微博上太能蹦跶,而且他们的个人标签也足够明显。

特别是郭敬明,虽然在《云之羽》里他是“顾晓声”,在《大梦归离》里他是“张弋敏”,但任谁看完都知道:还是你,小四!

甚至,许多人根据郭敬明转行拍电影后的风格,总结出来“郭式美学”,其中最标榜的则是“在郭敬明的镜头下能留下演员们20多岁最漂亮的样子”。

确实在看路透剧照的时候,都会觉得,本来形象就出众的演员在郭敬明团队的妆造下,更华丽、更有氛围感。

而那些本来是小家碧玉或者邻家女孩型的演员,在郭敬明的场景中也会比其他作品里更亮眼。

特别是郭敬明的场景美术,相当精致,在粗制滥造的内娱作品里乍一看,觉得确实显著。

可惜的是,郭敬明的镜头确实能留下这些演员们20多岁最漂亮的样子,也能留下他们职业生涯初出茅庐时,最不会演戏、最呆若木鸡的样子。

比如,最近正在播出的《大梦归离》。

主角是因为《花少》一直在舆论风口浪尖上的侯明昊,郭敬明的新任御用田嘉瑞,气质美女路线但一直没有主角戏的陈都灵,还有从韩娱回归内娱的程潇、闫桉等等。

这几个演员,都有共同的特征:形象有所保证,演技毫无保障。

侯明昊和陈都灵,在内娱已经摸爬滚打有些年头的了。

一位是出道半生,归来记忆点都在综艺。一位则是除了红毯美貌营销很多,代表作还是青春疼痛《左耳》。

这些演员再加上郭敬明的风格,已经基本奠定了《大梦归离》的样子。

你想看蛮不错的画面,是能够看到的,你想看到青春的偶像明星,也是能够看到的。

但凡你想看点看点深度,看点内容,不好意思,丝毫也没有。

《大梦归离》摆明了就是饭店门口橱窗里的模型菜,色是有的,香味全是假的,入不了口不说,万一真吃了,还会发现有毒。

其实文章看到这里,你会发现,我根本没有讲这部作品的剧情,那是因为它可以说根本就没有什么剧情。

甚至有时候不小心联播到《云之羽》,还觉得剧情也能接得上。

这两个作品里的角色,都在“装”,“装”成高手侠客,“装”成仙子妖魔,“装”成古风mv里的npc。

他们看起来精神状态都像是经历了十几天的《花少》节目,所以拒绝任何情感沟通,诡异的气泡音对话方式,分分钟让你胃里诡异的绵密感直达你的上颚。

从这个角度说,郭敬明也是一个“作者导演”呢。

其实郭敬明的所谓“美学”,看过他几个作品的开头就大概能揣摩出来了。

一个是要花哨,各种滤镜、变形镜头、打灯效果,推拉摇移怎么着都得给你来一遍;

画面里对比度要高,饱和度要低,整体色调怎么低沉怎么来,然后人物轮廓给你打上一层光晕,尽量往上推柔光效果。

画面里的一切都要看起来精致,特别是演员的造型,衣服要看起来有份量,头发一定要高颅顶,长发要飘逸,妆造要通透;

演员的表情要随时保持冰山美人,要停留在下颌线最锋利的角度,眼神要随时哀怨空灵,尽量看不出感情。

演员是不可以因为打斗戏过于猛烈,而表情崩坏的。所以最好是摆上一个很酷炫狂拽的定格造型,然后慢镜头晃几下,特效制造一下氛围,就是妖界高手过招了。

如果是哭戏,最好就是一个演员坐在台阶上,在漫天大雪里眼角轻轻滑下一滴眼药水,另一个演员站在背后摆出不忍心的表情,同样要带着一点轻微幽怨的感觉,然后再转身离去。

在监控器前看到这一幕,饰演“张弋敏”的“顾晓声”不仅激动地蹦到跟旁边188的闫桉一样高,然后开心地说:

太棒了,这就是我要的暧昧感,你们最美的样子,被我拍下来了。

而在电脑前看完这一幕的观众们,打着哈欠默默去豆瓣打上了一星差评。

当然,郭敬明也不是一点进步都没有的。

当年,在《小时代》的时候,他还是走点狗血路线的,什么青春疼痛、鸠占鹊巢、姐妹情仇、豪门恩怨,一锅乱炖式的剧情。

所有的演员们穿着几十万的高定礼服,走的是菜市场大爷大娘的路线。

在那个年代,大家看到这些不切实际的纸醉金迷,再搭配上天涯论坛、吃瓜营销号画风的都市故事,当然会觉得虚假。

而到了《大梦归离》《云之羽》这些作品中,他也不搞这些撕得天昏地暗的东西了,主打“宿命感”,即便有争执也再不会拿价值3000块的玫瑰花当众互殴。

反正都是什么武林高手、仙妖志怪,抄点“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我爱上我命中的敌人”,虽然也有点狗血,但至少在玄幻背景里本来都是假的。

因此,郭敬明作品里的这些视觉内容,乍一看是美的,但是根本称不上什么“美学”。

他的视听,完全是和故事内容脱节的,色调、打光、运镜完全没有任何意义,更谈不上利用视听来叙事。

或者说他根本不在乎什么视听,更不在乎讲故事,他要的就是一套立体的、镜头会转动的古装时尚大片,还是时尚界最鄙夷的那种商业风格。

更接近于郭敬明的其实是西安洛阳旅游城市的古装街拍,什么“城墙战国袍宿命感”,什么“印度公主流落古城”,什么“自带氛围感的清汉女”。

更适合郭敬明的或许不是爱奇艺,而是小红书。

狗屁“美学”都是骗观众的,别把自己也骗到了就行。

其实这么多年来,郭敬明还是那个精明的商人,办杂志写小说还能赚钱的时候,他就利用手段,把《最小说》打造成初高中生的文学幻想天地;

等发现写小说的都去卖IP做影视的时候,他就亲自下场把《小时代》带进了当初最火的青春片市场里;

而当古偶剧开始追求所谓“审美”的时候,他又积极地投入到其中。

唯一滑铁卢的就是《爵迹》,他以为当时请一众明星来做动作捕捉,然后做成真人动画,能够打造成所谓的“玄幻美学”,却因为混搭得过于怪诞,成了一堆烂摊子,于是他痛定思痛,走向了“东方玄幻”这条路。

但实际上也是和风的妖魅感,混搭一点西方魔幻,论成品的有趣程度甚至还不如曾经赏识过他,让他写《无极》小说的陈凯歌。

无论是《小时代》,曾经的《爵迹》系列,还是之后的《晴雅集》,再到《云之羽》《大梦归离》,郭敬明始终是把作品的外壳当作最重要的东西,只要能利用这个东西吸引到观众,他就成功了。

这些作品确实找不到什么特别出彩的故事,但能够让观众不过脑子地“欣赏”到一些俊男靓女、锦衣华服。

他的作品很难谈及真正的内容,编故事的难度依然停留在初高中认知阶段,连小学生都会觉得太幼稚,无法从中获取任何有价值的感受。

完全彻底的空洞,可能本来就是郭敬明追求的,只有空洞才能让他的观众只关心那些“精致的外壳”,而忽略掉内在的“垃圾”。

空洞归空洞,但这样的郭敬明永远能找到自己的市场。

他不需要在乎故事好不好看,内核是不是新颖,他只要浮华的表皮,不需要内在的灵魂。

因为他清楚,这种东西是可以推销出去的。

无论马甲再怎么换,上次是“顾晓声”,这次是“张弋敏”,下次可能是“商精明”,但骨子里的“郭敬明”从来没有变过,他还会带着他拼贴的、抄袭的一切,包裹上华丽的袍子,把自己内心的虱子甩给观众。

而这种东西,还能够一遍又一遍地有人买单,可以说每个把这种东西总结成“美学”的观众,都有责任。

往期文章:过分!这是能拍的吗?

微信&微博:局外人看电影

顺手点赞|在看,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