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周家夷 罗彬月 彭雨田 实习生 田嘉雯
【前言】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在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下,四川省医学科教中心、四川省卫生健康宣教中心联合封面新闻集中推出“健康四川寻新记——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系列访谈”,聚焦我省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发展重点任务,邀请人工智能、前沿医学、核医疗、现代中医药领域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两院院士、医疗卫生机构科学家和医药科技企业研发人员,共话卫生健康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
视频加载中...
一款新药,从研发到临床,从一个概念到能解决患者的疾病问题,需要经历哪些阶段?癌症疫苗是否可以成为治疗癌症的新的希望?本期健康四川寻新记,我们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肿瘤中心主任与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理事长魏于全。
魏于全院士
四川科技资源丰富 成果转化要立足服务百姓
“四川的医药科技资源非常丰富,有众多高校、著名的医院、平台等,在成果转化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优势。”魏于全院士表示,成都医学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未来医学城等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建设,以及全省医药科技研发企业的增加,都显示了四川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强大实力和发展潜力。
“成果转化并不仅关乎单位获利问题,而且关系到国家整体新质生产力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只有将科研成果转化走向市场,并且真正服务老百姓,才能证明产品有价值。”魏于全院士认为,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推动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首先需要解决认识问题。丰富的科技资源和显著的成果转化是四川的一大优势,但要将这些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须要有一套切实有效的机制,确保成果真正服务于普通百姓。
mRNA癌症疫苗进入临床实验 预计5年投入市场
EB病毒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定为第一类致癌物,在全球人群中的感染率超过90%,是首个被发现的人类致瘤病毒。近年来,mRNA肿瘤治疗性疫苗是mRNA创新药领域和肿瘤免疫疗法的重大突破口之一,众多国际知名制药企业在该领域均有密集布局。今年5月,魏于全院士团队自主研发的WGc-043 mRNA治疗性癌症疫苗在美国获批IND;8月,WGc-043 mRNA疫苗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批准,可以开展I期临床试验。WGc-043注射液疫苗是全球首个中美双报均获批IND的治疗EB病毒相关肿瘤的mRNA疫苗,可为终末期EB病毒阳性实体瘤和血液瘤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魏于全院士团队研究的mRNA肿瘤疫苗主要针对EB病毒,与鼻咽癌、淋巴瘤、胃癌、肺癌、肝癌、食管癌、乳腺癌、宫颈癌等10多种恶性肿瘤高度相关,WGc-043mRNA癌症疫苗获批适应症患者为EB病毒阳性的实体瘤和血液瘤成人患者。“癌症疫苗的研发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获得国家临床药物试验批准后,需要经过Ⅰ期、Ⅱ期、Ⅲ期临床实验证明安全性、有效性,才能成为一款药物。我们团队针对EB病毒的mRNA肿瘤疫苗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估计5年左右能够投入市场。”魏于全院士说。
那么,癌症疫苗是否可以成为治疗癌症的新的希望?魏于全院士表示,多年来,科学家和医生一直在探索癌症疫苗的可能性。这些疫苗通过将抗原注入体内,能够激发免疫系统,进而起到识别并攻击癌细胞的作用。“疫苗主要分为预防性和治疗性两大类:预防性疫苗,如宫颈癌疫苗,已被广泛认知并用于预防特定类型的癌症;而治疗性疫苗则针对已经诊断出癌症的患者,尤其是那些手术后有复发风险的患者,通过接种疫苗来降低癌症复发和转移的风险。”魏于全院士说。目前,免疫治疗已成为国际上癌症治疗的热点领域,包括PD1抑制剂和CAR-T细胞疗法在内的多种方法已在临床上取得显著进展,癌症疫苗被视为免疫治疗领域的下一个重要目标。
魏院士团队已有多种癌症疫苗实验成果正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行临床试验,部分疫苗已显示出能够抑制肿瘤的积极效果,这进一步证实了癌症疫苗在癌症治疗中的潜力和希望。
科研成果转换成新药 历程长风险高失败率高
从研发到患者能用上的新药,需要经历哪些阶段?魏于全院士介绍,简单来说,在药物研发的过程中,科学家们首先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和实验,生产极小量的药物样品,随后在药物安全中心接受安全性评价,通过评价才能进入人体实验阶段。人体实验通常从Ⅰ期临床试验开始,再经过Ⅱ期临床试验、最后进入Ⅲ期临床试验,涉及的病人数量逐步扩大,从几十上百人到成千上万人,充分验证药物安全有效。最终,国家药监局会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评估药物是否安全、生产过程是否符合标准,决定是否批准药物上市。“这个过程需要巨额的投入,可能高达数亿,并且由于研发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失败的风险也很高。国家批准的项目必须保证安全有效。”
从实验室到量产的过程也充满挑战。魏于全院士介绍,在实验室阶段,可能只生产出针头上一点的样品,而大规模生产则需要解决工厂和设备的问题,确保生产工艺的稳定性,以实现从实验室小规模到工业大规模生产的转变。随着人工智能、筛选体系等新技术的发展,技术积累使得从实验室到开发阶段的时间可以缩短至一两年内完成。
成果转化需建立医政产学研资用转化体系
科技成果转化连接着技术研发、人才结构、市场化、产业化等方方面面,为了有效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的共同努力和多方面体系的建设尤为重要。
魏于全院士说,首先,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激励科研成果转化;其次高校院所培养人才时应该注重多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人才;科研机构需要提供高质量的可转化科研成果,需要评估其是否具有转化潜力和实际应用价值,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成果。除此之外,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复杂过程,它不仅需要医学基本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产品开发、金融投资、企业经营等多方面的职业素养,因此,高端转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非常重要,需要一批“科技红娘”为科学家和企业家牵线搭桥。
目前,四川正积极构建“政医产学研资用”协同创新生态体系,并已形成完整的研发服务创新链,拥有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29个、重点科研院所200余家、已完成药物的评价1600多个。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