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人生百味
第三节 远行无归期
马志平离开成都时21岁,正是发扬蹈厉之时,所以看到繁华热闹的城市,一想到山区生活,心中难免落寞。好在有心爱的妻子相伴,他心中又有了些安慰。
1958年1月16日那天,寒气逼人。马志平和赵长英走到下乡人员集合点,看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大红标语,听着“再见吧!同志们!抬起头,挺起胸……”的激昂歌曲,心绪复杂。汽车快开动时,马志平的外祖父跑到汽车前面,抓住二人的手,撕心裂肺地带着哭腔絮絮叨叨:“让我再看看你们,到了雅安,捎个信回来,报个平安。你们在那儿要照顾好自己,天气冷,衣裳穿够没有?你们两个的手咋这么冷?要多注意身体啊!”老人紧紧握着两人的手,祖孙三人哭作一团。
汽车发动了,马志平和自己刚刚结婚5天的妻子偎依在一起,蓉城在身后渐行渐远,他暗自思忖:这是一趟没有归期的远行。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颠簸,他们终于到了雨城雅安。休整一夜以后,第二天天还没亮,他们见到了落户那家的农民魏大兴。魏大兴刚开始对他们很冷淡,但是听马志平说两人都是来锻炼的就变得和颜悦色,魏对两人说:“……从今天起你们就住在我家,今后可要有吃苦的准备哟!”
十几里山路,他们爬了两个多小时,中途歇了十几次,才终于到顶峰山山顶魏大兴的家。魏家没有多余的房间,魏大兴在院墙边,用晒席和杉木条临时搭了一个不到十平方米的小屋给他们。小屋没有窗户,屋内有木板搭的一张小床和一张小方桌。这个小屋,算得上是蜜月新房,甜蜜和艰苦共存,给马志平留下了永久的记忆。
他们和魏大兴一家同吃同住同劳动,按劳动量凭公分领口粮,每人每月19斤,根本吃不饱。
他俩都体弱,农村劳动又异常繁重,吃了很多苦。到山上的第二天他们就开始背粪肥,从小屋出发,来回二十多趟,累了就在半山坡的田坎上歇息片刻。但是休息的时候只要稍不注意,粪肥就会从桶里漫出浇在身上,非常臭,只能忍到晚上放工回去才能清洗。
赵长英原本就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下乡后营养跟不上,劳累过度,身体更差了。下乡不久她就怀孕了,但是因为体弱,加上劳累过度,不幸流产。为了赵长英的健康着想,马志平强忍丧子之痛和夫妻离别之苦,把赵长英送回成都修养。
赵长英修养期满后返回顶峰村,此时凤鸣乡政府回族下乡干部得到政府关照集中安置,住上了瓦房,单独开火。赵长英因身体原因不再出工,给一起的五个人煮饭,白天种自留地,晚上给社员读报,编写好人好事。几个月后赵长英心脏病犯了,回成都治疗。马志平免了后顾之忧,安心在田间劳作。
“大跃进”开始了,马志平接到紧急任务赶去凤鸣乡政府。动身前,青年生产队的张世杰递给他一张青年生产队全体队员的照片,激动地说:“这张照片送给你留个纪念,我们永远忘不了你。”马志平一直珍藏这张照片,也一直珍视这份友情。
大炼钢铁连续奋战两个多月宣告失败,他们这批下放锻炼的干部被通知暂不回成都,留在雅安迎接新的任务。成都下放干部人心浮动,纷纷找门路回蓉。马志平内心平静,心想:无路可走就留在雅安,闯一闯,也许我会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来。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