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幼儿易发的高传染性疾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尤其多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通常在春夏季高发。手足口病的病因主要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其传播途径多样,包括接触感染者的唾液、鼻涕、咳嗽飞沫、粪便或污染的物体表面。病毒可以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体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尤其在人群密集的幼儿园或托儿所中。
临床表现上,手足口病的主要特征是发热和皮疹。发病初期,患儿会出现轻度发热、食欲不振、喉咙痛,随后在手、足、口腔、臀部出现小水疱或斑丘疹,皮疹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瘙痒,但水疱易破溃。口腔内的水疱可能导致疼痛,使得儿童进食困难。一般情况下,手足口病的症状会在一周内自行缓解,但部分病例可能引起脑膜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需要密切观察。
化验指标方面,医生通常会通过患者的症状进行临床诊断,必要时通过采集口腔分泌物、粪便或血液进行病原学检测,以确认病毒种类。
医生建议,手足口病无特效药,通常采取对症治疗,比如使用退热药控制发热,口腔喷雾缓解疼痛,确保充足水分和营养摄入。避免刺激性食物,尽量提供柔软易吞咽的饮食。患病期间注意隔离,避免传染给其他儿童。
康复与护理方面,应特别关注患儿的体温、精神状态和皮疹变化。每日进行手部、口腔的温和清洁,保持皮肤干燥,避免感染。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孩子接触其他患病儿童。
饮食方面,应选择清淡、富含营养的食物,特别是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鸡蛋、豆腐、蔬菜汤等,以帮助孩子快速恢复。避免硬质食物,防止刺激到口腔溃疡。
中医穴位按摩可辅助缓解手足口病的症状,推荐按摩合谷穴、内关穴和大椎穴。合谷穴有助于清热解毒,内关穴在手臂内侧,可以缓解胃肠不适,大椎穴位于后颈,有助于降低体温、减轻炎症。每日温和按压这些穴位,可帮助孩子缓解不适。
在中国,治疗儿童传染病的权威医院包括北京儿童医院(专家:崔玉涛)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专家:蔡亚军),这些医院和专家在手足口病的诊断与治疗上经验丰富,能够为患儿提供专业的医疗支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