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线上的先农坛

中轴线上的先农坛

00:00
06:03
先农坛是京城“五坛”之一,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 年至 1420 年),与天坛东西遥相呼应。它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先农神及举行耕籍典礼的场所,也是全国祭祀等级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祭农场所。以下是关于先农坛的一些具体信息:

7. 建筑布局:
- 内坛:先农坛内坛保存完好,有庆成宫、太岁殿、神厨、神仓、俱服殿五组建筑群,另有观耕台、先农坛、天神坛、地祗坛四座坛台。这些组群建筑与坛台基本都坐落于内坛墙里。内坛墙外皮用城砖淌白糙砌,基本为乾隆期原制,内层有明代夯土墙体,墙宽 2.2 米,高 4.1 米,墙顶置木椽望板,上盖筒板瓦。内坛墙四面各设三间拱券门一座,南门与太岁殿建筑群置于同一轴线,北门在神仓院与俱服殿之间,东西门基本相对应于观耕台及先农坛之南。四座门均为砖石结构,歇山顶,黑琉璃瓦绿剪边,砖柱间额枋上置三踩单翘磨砖斗硕,具有典型的明代特征。
- 外坛:外坛则基本不复存在,已经变成街道、楼群、体育场、单位办公场所等。外坛东墙全长约 700 多米,外坛南北长度约 1424 米,东西宽度约 700 米。
8. 主要建筑:
- 庆成宫:位于先农坛内坛东北部,明时为山川坛斋宫,清乾隆年大修后更名为庆成宫,是皇帝行耕耤礼后休息和犒劳百官随从之地。坐北朝南,东西长 122.84 米,南北宽 110.14 米,占地面积 13529.6 平方米。中轴线从南向北依次为宫门、内宫门、大殿、妃宫殿,大殿、妃宫殿间东西两侧有东西配殿,内宫门与大殿间院墙东西各有拱券掖门一间。院内所有建筑及围墙全部为绿琉璃瓦。
- 太岁殿:建筑群位于先农坛内坛北门西南侧,是为祭祀太岁及春夏秋冬等自然神灵之地。东邻神仓,西近神厨,南为俱服殿,位置基本在先农坛内坛建筑的中心地带,建筑体量为先农坛之最。内有拜殿、太岁殿、东西厢房等建筑,拜殿前置月台,太岁殿建筑雄伟高大。院外东南侧有砖仿木结构无梁建筑焚帛炉一座,为焚烧纸帛祭文之用。
- 俱服殿:和观耕台为同一轴线上的建筑,位于太岁殿东南、观耕台之北,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先农时更衣并行藉耕之典的场所。建于 1.65 米的高台上,建筑面积 392.5 平方米,面阔五间,前置月台,歇山绿琉璃瓦屋面。
- 观耕台:现存为清乾隆年间建造(明代为木制高台)。台高 1.9 米,平面方 16 米,东、西、南三面设九级台阶,台阶踏步汉白玉条石边沿雕刻莲花图案。台上四周有汉白玉石栏板,望柱头为龙云雕刻,地面方砖细墁。台底须弥座由黄绿琉璃砖砌筑,琉璃砖上雕刻花草图案。
- 神仓:位于太岁殿东部,为清乾隆十七年(1752 年)的建筑,有“天下第一仓”之誉。神仓院坐北向南,中轴线从南向北为山门、收谷亭、圆檩神仓、祭器库,左右分列仓房、神仓、值房各三座。全院从圆檩神仓后设墙分成前后两院,中设圆门。
9. 历史文化价值:先农坛是中国封建社会典章制度的实物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它体现了中国古代对农业的重视以及皇家祭祀的庄重与威严,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祭祀文化、农业文化、建筑艺术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如今,先农坛是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所在地,各种精美的建筑模型和实物展品在此展出,向人们展示着中国古代建筑的精细和宏伟。

2024 年 7 月,“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先农坛作为北京城中轴对称格局的重要礼制建筑群之一,也是北京中轴线核心遗产要素之一。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