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在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举办的“树木医学 新质发展”新闻发布会上,全国首个树木医学领域专业期刊《树木医学》创刊首发。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朱建刚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将为树木体检,标记风险等级,进行人为干预,以应对极端天气。
新京报:今年夏季的暴雨大风导致大量树木倒伏,树木健康也引发了公众关注。树木倒伏有哪些原因?
朱建刚:暴雨后,我们配合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相关处室对树木倒伏情况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原因。内因包括一些树木生长环境受限、根系太浅;树木存在空腐和病虫害。外因主要是气候因素,暴雨和大风是主要因素。
新京报:在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如何提前做好应对?
朱建刚:下一步,全市将正式启动树木健康的体检工作,区分树木的倒伏风险程度。对于风险程度极高的树木,将更新替换,在大雨到来之前,树木所在区域或将禁止通行。对于中度风险的树木,将根据雨情采取快速通行等措施。对于低风险的树木,日常将采取健康维持的方式进行复壮。
同时,我们还将判断树木存在的具体问题,是土壤、微生物的问题,还是内部空腐的问题,再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如果树木外观正常,但出现内部空腐,我们可以通过应力波仪器探测出来,从而提前进行防范预警。
新京报:目前,区分树木风险程度的工作将如何进行?
朱建刚:我们首先将聚焦城市的行道树进行基本分析,各区统计了相关的资料,下一步还要建立数据库,进行每株定位,记录其风险指数。极端天气到来时,就能通过数据信息平台了解全市高风险的树分布在什么地方,向相关街道进行预警,以便他们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新京报:在倒伏方面,树种之间有明显的区别吗?
朱建刚:不同树种在倒伏风险方面还是存在区别的。浅根系的树种容易发生倒伏,但是乔木大部分是深根系的。之前有统计说杨树倒得多,一个原因是过去杨树栽植数量大,另一个原因是杨树树高冠大,受力面积大。
新京报:《树木医学》今天首发,未来应该如何完善树木医学体系?
朱建刚:我认为,未来应参考人类医学体系来建设和完善树木医学的体系。人类医学体系大体上分为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和保健医学。树木医学体系也可以这样建立。预防医学就是通过对树木健康的诊断开展预警预测;临床医学就是进行现场干预,比如对树木进行支撑;康复医学是进行现场干预之后,继续观测叶色等指标的变化,检测土壤等指标的变化;保健医学则可以采取生物防治,而不是使用化学药品。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