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快评:“学术酒吧”的主角不是酒,而是学术

正观快评:“学术酒吧”的主角不是酒,而是学术

00:00
03:34

今年以来,“学术酒吧”活动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多个大城市兴起。主讲人多是人文社科领域的博士或青年学者,带来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大家分享,观众多是大学生或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在酒吧这个更为放松的环境中,大家学习知识,也彼此交流。

以往,人们想进行学术探讨,学习新知、交流思想,大多是在报告厅、会议室、教室等学术交流场所进行,讲者“西装革履”、听众“正襟危坐”,氛围相对严肃。

如今,“学术酒吧”兴起,打破了人们的传统认知,有其特有的魅力和价值。一方面,即便如今人们获取知识、信息更方便快捷,但是,线下与专业研究人士进行深入的面对面交流,远比线上通过手机、电脑学习新知,更能激发人们的灵感与激情。

另一方面,酒吧氛围轻松、自由,能让人们暂时逃离日常烦。“学术酒吧”既能让人们享受轻松愉悦,也能促其学习新知、交流思想。在这里,深奥繁复的理论知识、尖端前沿的创新成就,都有了更加轻松、有趣的呈现方式。这不仅满足了人们需求,也促进了不同领域思想的碰撞与融合,更能让学术真正回归大众。

诚然,“学术酒吧”兴起,具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是,若将其全然归入学术活动的范畴,未免有失偏颇。基于此,我们需谨慎区分,避免将“学术酒吧”与正统学术研究等量齐观。毕竟,短时间内,人们要想了解到知识精髓,是十分有限的。

也就是说,“学术酒吧”能够激发人们对知识的好奇与探索欲,而若想真正了解知识,还需去学术交流场所不断学习。明确二者之间的界限,是维护学术尊严、防止学术娱乐化的关键所在。

目前,“学术酒吧”作为一种新兴形式,现有供给尚显稀缺。可若是“学术酒吧”能够持续满足人们需求,相信,未来此类交流空间会越来越多,不仅局限于酒吧,更将延展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不仅局限于学术人士,更将聚集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

当然,我们也希望“学术酒吧”发起者保持一份清醒。尽管目前人们对“学术酒吧”抱有期待,但真正的考验,在于热潮退却、时光流转之后,是否仍然有人愿意参与。唯有那时,才能证明“学术酒吧”的确是一个有价值的场所。毕竟,“学术酒吧”的主角不是酒,而是学术——知识的传播、文化的交流、思想的碰撞。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