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头击向棉花的内塔尼亚胡 | 以色列轰炸伊朗,最危险的信号

拳头击向棉花的内塔尼亚胡 | 以色列轰炸伊朗,最危险的信号

00:00
06:48

内塔尼亚胡的哥哥约纳坦,1976年因为参与恩培德行动牺牲后,内塔尼亚胡和家人,将其生前的信件收集起来,出了一本书。

这本书,很快畅销以色列。后来这次行动,更被拍成了电影,还以约纳坦的名字命名。约纳坦很快成为国家英雄的象征、为国牺牲的代名词。

对于哥哥,内塔尼亚胡打小就崇拜,哥哥死后,他悲痛万分,在一篇纪念文章中写道:

“尽管约纳坦死于反恐战争,但他从未想过这场战斗,仅仅是一场军事冲突,而是把它视为文明与野蛮之间的较量。而我现在就致力于这场战斗。”

与早些年本·古里安、梅厄夫人和拉宾时代的以色列不同,1996年上任总理的内塔尼亚胡,自上任之初起,他面临的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民族主义敌人”,而是更为难缠的激进组织,他们在发动大规模的阵地战的同时,还会发起无数的小型战争和恐怖主义袭击。

恩培德行动,几乎已经成为以色列理念的一块基石,它让人们相信,以色列政府会不惜一切代价,营救被劫持的人质,打击恐怖主义。

但这么多年与哈马斯的周旋下来,内塔尼亚胡似乎愈发疲惫了:营救人质自然充满英雄主义色彩,但为此付出的国家成本,却也越来越高。

2006年哈马斯执掌巴勒斯坦以来,大概每隔几年,哈马斯就会向以色列城镇发射火箭弹、绑架人质,接着内塔尼亚胡就会立即下令实施致命的轰炸反击,但很快,国际国内社会的舆论压力随之而来,然后就是谈判、交换人质,达成某种短暂的平衡和平静。

可是,周而复始的绑架、营救的模式,何时是个头呢?

以色列国内的民众,期望政府可以一劳永逸地击垮哈马斯,和一切威胁以色列安定的恐怖主义,可这就意味着派出足够的军队、从事足够长时间的军事行动,自然也意味着数百人乃至数千人的牺牲和死亡,而这又是以色列民众不愿意看到的事。

“想要马儿跑又不想给马儿吃草”,这就是内塔尼亚胡多年执政下来面临的最大的国内政治困境。

这些年来,他为以色列安全付出不可谓不多,他早就有退休的打算,可每次哈马斯的火箭弹袭来,以色列人就把他推至前台主持大局。

但如今,他没有像他哥哥一样获得民族英雄的荣誉,反而成为傲慢、凶残、阻碍“两国方案”、刽子手的代名词。

他打击哈马斯给力,人们说他用力过猛,伤及到了无辜,可如果他用力不足,批评者又笑他软蛋,做样子,只为政治前途作秀。

本轮战争期间,内塔尼亚胡领导着一个五人制的战争委员会,其中包括以色列国防部长、国防军前领导人、现国防军参谋长,还有一位生于美国的政治顾问。

根据《纽约客》的报道,就是这样一个极其紧要的小团体,除了内塔尼亚胡的其余四人,居然有三人都不喜欢他,巴不得他被取代。

更麻烦的,是与以色列常年交手的哈马斯,似乎也逐渐掌握了以色列这套应对模式的致命弱点,他们绑架平民,将妇孺推至阵前做“人盾”,诱使以色列的炮弹射向真假难辨的难民营,以制造以色列的人道主义危机。

自去年10月以来的这轮巴以冲突,以色列的反击,造成了大量平民伤亡,一场反恐反极端势力的斗争,几乎变成了一场针对平民妇孺的大屠杀。根据加沙政府的数据,截止目前,这场战争至少已经造成2万人死亡,其中包括8000名儿童和6200名妇女。

以色列军队的残暴,哈马斯的袭击,双方互骂对方为刽子手。

以色列,因此遭遇了近乎空前的国际国内舆论压力,当然也让美国下不来台,不敢再轻易出手资助,乃至公然要求内塔尼亚胡停止袭击和进攻。

2024225日,位于华盛顿国际大道的以色列大使馆门前,一名叫亚伦·布什内尔的美国士兵自焚,高喊“自由巴勒斯坦”。此举,几乎摧毁了这次以色列所有军事行动的意义,令以色列乃至犹太族群陷入孤立。

一直到现在,内塔尼亚胡,依然以其惯有的强硬姿态示人。但显然,如今他无论打出多大力度的铁拳,都会像打在棉花上一样令他泄气,也会让以色列陷入更深的全球性的信誉危机。

最近在美国在联合国的大会上,在美国的议会里,以色列实际已经陷入某种糟糕的沟通危机里。这个曾经被大屠杀破坏最深的国家,如今却被指控拿起来屠刀。这不啻为历史的反讽。

基于种种内外压力,人们不再被内塔尼亚胡的强硬姿态而触动,反而笑他不像是为以色列找出路,而更像故意提出不切实际的理想,延续自己的政治生涯。

有些更加尖酸的评论者,更是直接指出:“内塔尼亚胡最大的利益,是永远不要结束这场战争”。

这样的局面之下,以哈冲突未来会怎么样?下一期,我们接着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