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改善流域和区域水生态、水环境,事关首都水安全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记者10月18日从水利部获悉,经过多年治理,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水利部介绍,结合2014年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的有利时机,以受水区为重点,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持续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2019年和2023年,水利部联合有关部门印发实施了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方案,以3年为一个周期,采取强化重点领域节水、严控开发规模和强度、加大水源置换力度、实施河湖地下水回补、严格地下水利用管控等措施,全力推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经过多年治理,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2023年底,京津冀治理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较2018年同期分别回升2.59米和7.06米。根据2024年最新地下水超采区评价结果,相较2015年,京津冀平原区地下水超采区总面积减少2.84万平方公里,减少比例达32.8%;地下水超采量减少50.7亿立方米,减少比例达85.8%;严重超采区面积减少4.82万平方公里,减少98.9%。
泉域保护治理是地下水管理与保护的重要内容。在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中,水利部门对北京市白浮泉、河北省一亩泉等重点泉域,制定“一泉一策”保护治理方案,重点围绕“加大补、限制采、探索灌”开展治理,北京市81处泉眼干涸多年后实现复涌,全市1361个在册泉点中,有水在流的达到880个,占比为64.7%。1982年断流的河北邢台百泉,自2021年7月以来持续复涌,日均出水量2万立方米,形成水域面积790亩;河北邯郸黑龙洞泉自1987年以来出现多次干涸,经过治理持续涌流,泉域日均涌水量稳定在26万立方米左右。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