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Jennifer
本文由作者参加九派新闻“九派圆桌”直播讨论《直播带货,低价困局》时的发言整理而成,发布前经作者审阅。
从供应链视角来看,产品质量出问题往往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缺失监管,对于上游供应商的资质、产品质量管控缺乏方法、技术等能力去检验;二是,层层加码的成本压力使得供应商铤而走险。
不管是MCN、还是大的带货主播的商品,大多来自于上游供应商。一个产品从原材料开始,到变成一个半成品、成品,再通过层层质检到消费者手里,这个链条很长。正常情况下,一个产品的质量把关从选择供应商、原材料就已经开始了:比如,要去审核材料选型是否符合品牌或者市场要求,生产制成工艺、品质检标准、认证等是不是全的,再去检查产品是否符合这些标准,通过这些来判断产品质量是不是可靠的。
比如沃尔玛就对供应商有统一标准、要求,供应商在环保、社会责任等需要满足沃尔玛的要求,否则无法获取沃尔玛的准入。如果主播对供应商也有门槛限制,一定程度上能降低质量风险。另外直播平台对品控有严格要求,对品控的行业know-how很清晰,又知道怎么去管理它,就可以对供应商起到很强的监督作用,比如规避偷工减料或用残次的原材料等等现象。
电商平台有很强大的选品能力,它有大量的数据,能分析消费者的偏好,甚至可以通过购买行为去看消费者身心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可能处的年龄段。它们对于供应商有更好的谈判能力,供应商资源、供应商池子会更优质,有供应商管理体系和优胜劣汰的机制。MCN、主播就只能去参考一些平台推送的数据去判断,或者别人卖啥我卖啥,他在很大的信息不对称之下做决策,准确度就会低,选品上失败的概率会比较高。
作为直播平台、主播,需要建立这种品质管控的能力,比如建立完善体系化的供应商准入标准,并对供应商进行有效考核,优胜劣汰。对于平台、主播、MCN机构则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鉴定能力、监控体系,以便供应商能够有效执行标准。而建立这些选品体系、组织能力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企业有足够的现金流或者利润来支撑组织能力体系建设。所以,对于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尽量选择品牌直播间,或者有强大的供应链背书的直播间,这样踩坑的概率就比较低。
产品质量的把握一方面是品控的范畴,一方面是商业经营的范畴。供应链包括原材料的供应商、生产商、品牌商、分销商、终端用户或消费者。整个链条都是交易方,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博弈。如果说在链条上有一方是赚钱的,持续挤压了其他一方或几方的利润空间,他们是负毛利,没得赚,卖一个亏一个,这个就很难达到博弈均衡,如果零售商或者分销商持续压低供应商的价格,供应商没有利润获得,为了生存可能就会偷工减料,这样就会滋生次品或者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
当然,在我们知道做品牌产品需要比较高的产品开发成本。产品从研发到设计要经过层层验证把关,直到品质符合行业要求。头部品牌还有特殊要求,除去符合市场标准,也要领先市场标准,基于此,品牌商要对原材料来源、牌号、质量稳定性都要去做把关,还要做测试。比如手机壳是不是耐磨,防水要求,这些都会做多轮测试来保证这个产品是和品牌商宣传的是一致的。因为增加研发、测试等等过程以及相应的成本,产品成本远远高于白牌或者假冒伪劣产品,这样品牌产品的价格自然高一些。而仅仅是为了赚快钱的供应商就没有动力层层把关自己的产品,然后就有了低价优势。
电商平台有一个非常传统的飞轮模型,产品的品质有保障,价格合适,然后获得流量,转化为销量。再返回上游到生产商,提升生产规模,产生规模效益,它的管理、成本分摊,原材料的溢价都有降本机会。出厂价上会更低。消费者也可以享受更多折扣或更低价格,会更愿意买,生产商可以继续扩大规模,继续获得规模效益,继续获得利润。这个是获得利润而不牺牲产品质量的正道。
很多主播建立自主的供应链,有一个很核心的诉求,就是成本。自建供应链可以自主选择原材料,自主和供应商谈价,自主选择工厂,甚至自建工厂,省去了中间商,这是一种能力,想去复刻产品也会快,还省去了跟品牌商谈判的成本,也省掉了中间环节的利润分成。这也是一种比较有效地模式既可以获得成本优势,又可以持续供应质优价廉的产品。
不管是供应商、分销商、还是消费者,没有人愿意当冤大头,更不会有人一直愿意成为冤大头。所以,要想持久地立于市场不败之地需要通过正当的方法来降低成本,通过优质的产品获得消费者的信任,进而维持粉丝黏性和直播间流量。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