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报料,在二环高架路杉板桥段上、下行匝道,经常出现车辆“漂移”事故,并用视频记录下了不同时段、天气下的事发情形。
连日来,记者前往现场走访、了解、体验、调查。从2022年开始,住在附近的市民崽哥用摄像头专拍该路段,“经常看到那个路段发生事故。”在他提供的视频监控中,仅10月6日该匝道就发生了3次事故。
崽哥表示,弯道较急、驾驶人不熟悉路况、超速、操作不当都可能是发生事故的原因。而事故的频发也时常影响周边通行效率,给附近居民带来困扰。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视频,能够让驾驶员和相关部门更加重视该路段。
红星新闻记者将情况向相关部门反映后,成都市交管局回复称,已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勘查,将增设必要的交通安全防护应急设施。目前,正在对市民反映匝道今年以来发生的事故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和复盘分析,下一步将邀请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专题会诊分析,以确定该匝道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
10月6日8点53分,双车相撞事故
曾一天连发3起
事故频发,市民视频录下多车“漂移”
“最多的时候,24小时里,二环高架路杉板桥段发生了三四次事故。”成都人崽哥是住在附近的居民。前些年,为了方便有人高空抛物时自证清白,崽哥在家里每个房间都安装了摄像头。“后来才发现,其中一个摄像头正好对着二环高架路杉板桥段。”
渐渐地,崽哥开始留意二环高架路杉板桥段的事故。“我在家里,只要听到下面‘轰隆’一声,都不用开窗户看,就知道肯定又遭了。”
10月6日深夜,下行匝道一辆白色车辆打滑,撞上水马
2022年起,崽哥开始在社交网络上分享该路段弯道事故的视频,希望引起更多人关注。2022年2月22日,“日常撞。”2023年8月18日,“毛毛雨都搞成双车事故。”……
最近的一次视频是在今年10月6日,视频中24小时内发生了三起事故:当天7点19分,上行匝道一辆白色车辆打滑,撞上水马;8点53分,下行匝道一辆白车在弯道滑行随后与黑车相撞;深夜,下行匝道一辆白色车辆打滑,撞上水马。
10月6日7点19分,上行匝道一辆白色车辆打滑,撞上水马
发的视频越来越多,这一个路段也成了崽哥和邻居们讨论的话题。事故的发生也给道路的通行效率造成了影响,给附近的居民产生了困扰。
市民鲜先生上下班经常会驶过二环高架路杉板桥段。“今年,光是我见过的都有三四起了,都是在转弯的地方发生事故。”他介绍,在他驾车通过时,会特别注意控制速度,“踩着刹车、顺着弯道走。”
记者现场探访
上行匝道设多处坡道急弯提醒
下行匝道无提醒,全程无减速带
10月10日、11日连续两天,记者前往现场实地体验,发现在二环高架路杉板桥段的该匝道,出口、入口方向都有较急的弯道。
记者在现场看到,因为地处匝道,其间路程限速30码。从二环驶入匝道到完全下桥,车程约1分30秒。其中,在二环高架路杉板桥段上行匝道,沿途有多块坡道急弯提示牌,提醒驾驶员减速慢行。还有多块限速标志,以及事故多发、减速慢行的指示牌标志。
二环高架路杉板桥段上行匝道
而在下行匝道,沿途没有任何坡道急弯提示牌,仅在过弯道后有一个限速50码的限速牌。
二环高架路杉板桥段下行匝道
同时,在上行匝道、下行匝道上,也没有任何减速带,中间用水马隔开。
对于事故多发的原因,居住在附近的多位市民表示,“速度”是一大因素,“速度太快在弯道上就容易失控。”市民鲜先生分析,“一些驾驶员对路况不熟悉,加上弯道较急,才出现这样的情况。”崽哥则表示,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较多,弯道较急、驾驶人不熟悉路况、超速、操作不当等都可能是发生事故的原因。
市民建议
可增设减速带、增设交通提示牌
在崽哥来看,上行匝道和下行匝道发生事故的原因不一样,“上桥事故百分之百是因为超速,走到头发现已经拉不过来了,因为是一个接近直角的弯道。下桥事故可能有多种原因:一是超速;二是雨天气容易漂移打滑,下雨天在弯道处可能会有积水,车速稍快时,如果驾驶员操作不当,踩下刹车车辆就会有点飘。”去年,相关部门在上行匝道增加了限速、急弯指示牌,下行匝道并没有相关指示牌。
崽哥建议,从驾驶员的角度,“只要大家不超速就稳当。我住在附近,经常要走那条路,只要按照限行30码的要求,就不会出事。”同时希望交管部门“可以增加几个减速带”。
在附近工作的保安周先生认为,“下行匝道还是应该增加几个提示牌,在弯道之前就对驾驶员进行提醒。毕竟很多驾驶员可能不太熟悉路况。”住在附近的居民,希望在该路段增设超速监控摄像头,预防驾驶员超速。
另有驾驶员表示,也可以在该路段上、下行匝道都增设必要的减速带,以及更加醒目的提醒标识。
市交管局:
已现场勘查,将增设必要防护设施
10月12日,记者将情况向相关部门反映。
成都市交管局回复记者,为保障市民群众的出行安全,预防并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该局正在对二环高架路杉板桥段下行匝道今年以来发生的事故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和复盘分析,并已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勘查,将增设必要的交通安全防护应急设施。
下一步工作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邀请市规划、建设、交通等部门联合开展专题会诊分析,以确定该匝道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二是根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制定针对性的道路隐患整改计划,并细化实施“小手术”“微改造”工程措施、交通组织优化方案以及交通秩序管理措施。
红星新闻记者 颜雪 闫晓峰 实习生 刘曦嫄
图片由受访者崽哥提供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