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攻还是防守”?光伏大佬回应三问

“进攻还是防守”?光伏大佬回应三问

00:00
07:14

从曾经的“三头在外”到如今“三项世界第一”,从曾经作为新能源被称为“无足轻重的垃圾能源”到今天伴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光伏逐渐成为“举足轻重的主力能源”。

2024年上半年,我国光伏产业链主要环节产量均实现高比例增长。根据光伏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全国光伏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超过30%,光伏组件出口量同比增长近20%。

然而,近期光伏在成长之路上却经历产能过剩、行业洗牌的坎坷。10月12日晚,7位光伏行业大佬齐聚央视财经《对话》节目的现场,共谈“为什么卖得越多,亏的越多”“进攻还是防守”“技术遥遥领先,为什么依然喜忧参半”三问。

为什么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针对这一问题, 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认为,卖得越多亏得越多,是因为赔本卖,行业市场体系扭曲了,这种现象肯定是不可持续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卖也不是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大家还是应该按照市场的需求生产、销售,就不会出现赔本卖的情况。

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则认为,去年、前年,行业发展速度较快,景气度较高,所以,无论是原有参与者还是新入局者都有一些新产能,但今年,出口增速相较去年、前年明显下降,而行业的生产规模又明显上升,这时,就出现了供需错配,大家都想在行业竞争中有更大的销量和收入,价格自然就下跌了,出现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局面。

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表示,这20年行业同质化严重,产品同质化、模式同质化、制造同质化,知识产权不受保护,竞争门槛较低,这是根本问题。我相信,市场还是优胜劣汰的。

进攻还是防守?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在节目现场回应称,行业周期底部的时间,也是通过变革、科技创新变得更强大的时间。今年上半年,公司的研发投入占比达6%,高于去年不到5%的水平,研发能让我们在未来占据更大主动权和主导权;第二,去年,公司的新业务占比仅有三分之一,我们还要加大光伏产品以外新业务的发展力度。目标是包括集中式分布式智慧能源、储能和智能跟踪支架在未来发展中尽快能占公司50%的营收比例,真正达成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双轮驱动。当然,在进攻的同时,公司也会守好风险底线,保证经营现金流和现金存量。

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表示,最好的还是攻守兼备。对隆基来说,攻和守都非常清晰,攻即发展二代BC电池,效率高,产品市场反响非常好,大量产能正在路上,明年一季度会大量释放,满足客户需求。守即身处寒冬,企业一定要保持现金稳定、财务稳健,不该投资的固定资产一分钱都不能花。节约现金就是为攻做准备,投向能够产生效益的方向。

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坦言,晶科既要进攻又要防守。进攻来说,第一,公司要拓展新兴市场;第二,晶科今年计划TOPCon电池转化效率要达26.5%,且计划未来三年效率仍有提升,通过研发来保证产品领先;还要坚持数字化转型。从防守的角度来说,首先,不能卖得越多,亏得越多,必须在开工率、出货量与盈利之间做到平衡;其次,加快资产转换速度,降低资产负债率。

正泰新能源董事长陆川称,我选择防守反击。在目前的行情下,防守有三条线:一是合规性红线;二是负债率底线;三是现金流生命线。

陆川表示,反击不是对同行进攻,反击的是什么样的市场,什么样的客户,就接近什么样的客户。今年,巴基斯坦一跃成为世界第六大市场,这是难以想象的,以前他们可能用不起,但今天的光伏加储能混动和离网系统能在巴基斯坦广泛应用了,我们更应该去思考,是否可以再从简单的同质化的光伏集中式电站客户,走向更分散的、更有系统选择的、带储能混动场景的市场。

技术遥遥领先,为什么依然喜忧参半?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李俊峰直言,这不是喜忧参半的问题,我们要学会把握节奏,不走那么快,学会慢一点。过去要快,是因为产业发展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现在已经供需失衡了,在这种情况下,能不能慢一点? 一路以来,我们更擅长的是解决少的问题,比如,政府可以加大投资,技术进步也可以推动量的提升。但当我们要慢下来,做减法的时候,似乎就没有办法了。很多人觉得光伏现在很困难,但其实不是困难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想办法少做一些的问题。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则认为,光伏发展速度很快,有其行业背景。“双碳”目标提出后,光伏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已经成为共识,叠加行业高利润率、技术迭代和设备进步的快速发展期,行业迎来投资热潮。再叠加一些地方政府的推波助澜,一些金融机构的过度逐利,一些跨界企业的无序涌入,所以市场出现了无序竞争,最终导致非理性竞争甚至恶性竞争,可以说,“喜忧参半”已经不足以描述这个程度,更多要做减法,整合,优胜劣汰。

王勃华表示,光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快,不仅需求侧快,供给侧也非常快。回顾过去十年的发展,行业进行了数次升级和迭代,这在其他行业很难找到,所以光伏企业一定要适应“快”字,要加大技术研发,还要赶上节奏,才能适应,不适应节奏的,可能就要退出,包括那些以挣快钱为目的、技术沉淀较弱的跨界企业,肯定就顶不住了。有一些企业有技术创新,但节奏和后劲顶不上,可能也会被淘汰,此外,持续投入能力不足的企业,也面临着被淘汰风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