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撸猫简史:从猫鬼到猫主子

中国撸猫简史:从猫鬼到猫主子

00:00
12:04

走在午后洒满阳光的街上,总会看到正在懒洋洋晒着太阳的猫咪身影。身旁人来人往,它只顾睡自己的觉,四肢随意地摊开,尾巴悠闲地甩动着,时不时打个慵懒的哈欠,像一团融化的奶油。

猫咪的一举一动都带着几分傲慢的优雅,它似乎知道自己是这个小天地的主宰,万物都得围绕它的节奏来运转。

但猫咪在人类世界的地位,可不是一开始就如此受到宠爱的。先秦两汉时期,“猫”还是一种和老虎、熊等并列的猛兽。后来逐渐接近人类的生活,又围绕着它娇媚的神态生出许多鬼魅传说来。

猫是如何在人类世界里“坐稳江山”的?

近期出版的轻学术著作《中国撸猫简史》系统讨论了猫咪的故事。从“狸猫”到“灵猫”,从“猫鬼”到“聘猫”“纳猫”……穿越时空的“喵喵”之声,串联起各个朝代中猫如何参与、改变人类生活的文化故事。

先秦时期

“猫”是“野兽”,“狸”才是“野猫”

在先秦两汉时期,“猫”指的并不是一种乖巧的动物。《诗经·大雅·韩奕》曾提到过猫,这也通常被认为是最早关于猫的文字记录:“有熊有罴,有猫有虎,庆既令居,韩姞燕誉。”

这是一首对西周时期韩侯国首领的颂词,其中“有猫有虎”是在称赞韩侯国盛产各类珍贵动物。但既然此处“猫”跟“虎”并列,也说明当时的猫并不是指如今乖巧的家养猫咪,而是和熊、罴、虎等一类的凶猛野兽。

狂野的美丽的严厉的“大猫” 图据图虫创意

对于《诗经》中的“猫”究竟是何种动物,从古至今争议不断。

不过根据一些文献记载,例如《逸周书·世俘解第四十》中讲武王狩猎:“禽虎二十有二、猫二”里,居然记录狩猎结果是老虎打了22头,但猫却只有两只。因此许多研究者猜测,这一种凶猛的“猫”,其实大概率是云豹、山猫、猞猁之类的野兽。

这一类大型野兽“猫”,自然是无法驯化的,于是学界推测,后来被驯化成如今乖巧可爱的猫咪的动物,应该是先秦时候的“狸”——一种和人类生活有交集、能够捉老鼠、被驯化的野猫。

一只野生山猫藏在森林里 图据 图虫创意

不过“狸”的队伍里既有野猫,也有果子狸之类的动物,在古人眼中,它们的功能很单一,都是捕鼠的工具。

虽然在《诗经》中有“穹窒熏鼠,塞向墐户”的诗句,描述了当时人们通过堵住老鼠洞、烟熏老鼠的方法防鼠,但由于老鼠的繁殖能力很强,在人类周边依然存活着大量的老鼠和生活垃圾——这成为当时野猫的重要食物来源。

孔子就曾“对猫弹琴”鼓励猫咪捕鼠。在《孔丛子》中记载,有一日孔子突然在室内弹琴,奇怪的是,平日里孔子的琴声“清彻以和,沦入至道”,但这时候的琴声却变成“幽沉之声”。于是孔子的弟子就向孔子询问缘由。没想到孔子解释,他这样弹琴是为了替屋内正在捕鼠的猫加油鼓劲:“向见猫方取鼠,欲其得之,故为之音也。”

到了秦汉时期,人们为了对付鼠患,已经开始捕捉狸猫进行市场交易,狸猫更加深入了普通人的生活。因此,在汉代的陪葬器物中,有众多狸猫的曼妙身姿。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彩绘猫纹漆盘

秦汉乃至魏晋时期的家具承案都非常低矮,加上食器基本为敞口的器皿,很容易遭到鼠类、蛙类等动物偷食。而在食器上刻画狸猫纹,实际上是人们希望这些画上去的猫,能够对偷食的动物起到威慑效果,代表着当时人们对饮食安全的希冀。

但灵活矫健的野猫哪有那么容易被驯服。人们捉不到猫,就只有退而求其次,用狗来抓老鼠。

有趣的是,如今人们常说“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但先秦两汉时期,“拿耗子”却是狗的正职。在位于四川绵阳三台的金钟山汉代崖墓群中,也出土过“狗拿耗子”的画像砖。

四川绵阳三台金钟山汉代壁画中的狗拿耗子图像

不过可惜的是,这些和先民有过“友好往来”的野猫,最后却并没有走入寻常百姓家。

针对世界上野猫和家猫起源的科学研究表明,在我国本土的野猫完成驯化之前,这个演化过程就被外来的、已经基本完成驯化的非洲野猫所打断。从非洲野猫驯化而来的家猫,大约在汉末随着佛教传入出现在了中土,并逐渐受到当时达官贵人的喜爱,而我们本土的“狸”则在那以后又隐入山林,回归原野。

神秘的灵猫

流传千年的“猫鬼神”信仰

有研究认为,如今猫咪的名称能从“狸”到“猫”,极有可能是受到佛教翻译家的影响。毕竟家猫是随着佛教从西域而来——甚至有一种说法,说家猫是玄奘西行带回的动物。虽后来证实玄奘取猫而归的可能性很小,但佛教对猫咪的影响是可以肯定的。

无论怎样,作为一种难以驯服的、神秘又优雅的动物,从古至今,猫总是与“精怪”“通灵”交缠在一起。

隋朝时期,一种叫做“猫鬼”的巫蛊之术甚嚣尘上,正史和隋朝官方的医书都记载,隋文帝杨坚的独孤皇后曾遭受“猫鬼”诅咒而身患“猫鬼疾”——虽然后世证实,这其实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慢性病,但由此而起的“猫鬼神”信仰流传千年,甚至在今天的陕西、甘肃、青海等西北地区都仍然存在的民间鬼神崇拜。

南宋 李迪《狸奴小影图》

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民间崇拜“胡黄白柳”,认为它们是具备通灵属性的动物。而对“猫鬼神”的崇拜,则更令人讳莫如深。因为传说猫鬼亦善亦恶,心情好时就给本家带来好运,心情不好就招来灾祸。

更重要的是,传说猫鬼神具有转移别家财物以厚本家的邪灵属性,因此供奉“猫鬼神”的家族也往往会遭到邻里、朋友、亲属的排斥和嫌恶。

就像是如今许多养猫的人,猫咪出门溜达后,时不时会捉一些诸如鸟雀、老鼠、刺猬等小动物带回家“送”给“铲屎官”。这其实是猫咪在“模拟父母”,在它们的世界里没有主人和宠物的区别,它们只是觉得家里的两脚兽似乎缺乏捕猎的技能,所以捉来一些“猎物”来喂养“铲屎官”。

这其实也是一种猫咪的“转移财物”的能力。这种技能经由文化交流传入日本后,也与日本“招财猫”的传说发生了联系。

除了供奉猫咪的信仰,还有一些关于猫咪的精怪故事也十分有趣。唐代《朝野佥载》中龚纪家的“猫怪”就足够傲娇。

龚纪和族人参加科考时,家中各种动物都行事诡异。特别是在科举殿试后皇帝呼名召见的那天,龚纪家中不仅出现了牝鸡司晨;连狗也戴上了巾帻,像人一样走路;老鼠在白日里蜂拥而出;甚至一些没有生命的物件,也都自行移动了位置。

龚家人十分惊慌,连忙找来了巫女驱邪。就在龚家人与巫女慌慌张张讲述家中异象之际,看到家中的猫咪像往常一样懒洋洋地躺在一边,于是龚家人稍感心安,指着猫感叹说,家里所有东西都变得异常,只有猫是正常的啊。

没想到话音刚落,本来悠闲躺着的猫咪忍不住了,“猫立拱手言曰:‘不敢!’”吓得巫女拔腿就跑,仓皇逃出龚家。

故宫的猫 图据视觉中国

唐代起

猫咪逐渐坐稳“江山”

从唐代开始,猫咪就逐渐开始出入寻常百姓家。

在文人的作品中,猫咪的形象越来越正面,有文人夸赞“不践生虫,不折生草”的猫是“麒麟猫”;只顾呢喃“念佛”,在老鼠“跳梁失足”时还上前去摸了摸失足老鼠以示安慰,伸出爪子为老鼠指了指回家的路的猫是“佛奴”……

如今十分常见的“猫咪戏蝶”,也是因为“猫蝶”和“耄耋”同音,有高寿的美好寓意。

唐 刁光胤《蜂蝶戏猫图》

刁光胤的弟子黄筌,是一位成都人,担任过后蜀国画院的负责人。他的花鸟画技术有多好呢?传闻他曾在后蜀国皇宫八卦殿的墙壁上画四时花鸟,由于画得过于逼真,飞在空中的苍鹰竟然误以为墙上画的雉鸡是活的,从天而降,连连扑击。

和师父一样,黄筌也画猫——可惜如今已不存于世。但可以通过文人的赞美了解他关于猫咪的画作是如何活灵活现。宋代李石有《题黄筌牡丹花下猫》里就写道:“竦然花下猫,蜂喧聒如鼓。醉眼不成睡,花气日亭午。”

北宋 赵佶《耄耋图》

到了宋代,养猫之风愈演愈烈。那时候养猫可不是一件小事,是有一套完整流程的“聘猫”或者“纳猫”,如同嫁娶、迁屋、动土这类大事,还得选一个良辰吉日才能“添猫”。

选择了吉日,还要为猫咪写一张纳猫契约,规训猫咪“息鼠辈从兹捕,不害头牲并六畜,不得偷盗食诸般,日夜在家看守物,莫走东畔与西边”,请东王公与西王母共同做个见证,希望猫咪进了家门后成为得力的贤猫良猫。

元代 《类编历法通书大全》中的猫儿契式

猫咪的生活自然滋润,在一些富庶人家,猫不仅能吃鱼,还能吃鹿肉。更让人觉得离谱的是,传闻宋孝宗能登上皇位,也是拜一只猫所赐。

当初宋高宗在皇族中选拔继承人,准备在赵伯浩和赵伯瑛二人之中选一人继承皇位。赵伯浩身材壮实,赵伯瑛身材瘦弱,宋高宗本属意给赵伯浩,不想旁边窜出一只猫来,赵伯浩顺便就给了猫一脚。宋高宗对此非常不满——对可爱的猫咪都如此残忍,怎么当一位仁君?于是当下决定立赵伯瑛为继承人,也就是后来的宋孝宗。

南宋 靳清《双猫图》

这时候的猫咪,早已远超了最初意义上的“捕鼠工具”,而是以独特的魅力成为承载人们对美好生活期许的文化符号。就像无论是曾在古画中戏蝶,还是在文人笔下呢喃“佛号”的猫咪,穿越了千年,依旧悠然地漫步在人们生活中。

或许,当我们凝视猫咪的那一刻,便与古人的心意相通——那种对生活的细腻体察,对岁月流转的温柔接纳,都隐藏在它们每一爪轻抚和轻盈的步伐中。

文/毛渝川 图源《中国撸猫简史》 编辑 曾琦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