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苏军的“喀秋莎”火箭炮发挥了巨大威力,让这款武器迅速“走红全球”,二战后,各军事强国陆续开始研发本国的火箭炮,极大的提升了打击装甲集群和敌方堡垒的能力,尤其是中国的火箭炮,在技术水平上位居世界前列,无论是射程还是精度,都达到了引领世界的水平。10月8日,环球军事公开了一则关于国产火箭炮的消息,视频信息显示解放军在训练发射300毫米远程火箭炮,期间使用制导火箭弹打击加固掩体,然而细心的网友发现了一个细节,那就是火箭弹使用了双重弹头。
其实在10月6日的时候,央视就公开了解放军远程火箭炮的打击训练画面,从视频中可以看到,当远火弹头到达攻击目标上方几十米的一瞬间,弹头开始释放威力,向地面射出万道黄色光线,随即传来巨大的爆炸声,随后主弹头将掩体果断摧毁。但该视频很短,没有更多的细节,到环球军事10月8日公布更多画面的时候,网友们看到了更多细节。
视频显示,在发射火箭炮之前,解放军战士首先起飞了小型无人机,通过无人机确定打击目标的位置和大致情况,在确定打击目标后,火箭炮的操作员按下了发射按钮,随后300毫米制导火箭弹腾空而起,快速的飞向数百公里外的目标。
在飞到距离攻击目标上空几十米处的时候,火箭炮提前释放了能量,有万道光芒射向了地面,之所以出现这一情况,是因为上万枚钢铁碎片从弹体分离出来,所以一瞬间出现了类似火雨从天而降的场景。这种攻击方式可以大面积的杀伤敌人。随后主弹头才加速落下,准确击中了混凝土掩体。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来,火箭炮经过两次爆炸,第一次爆炸扩大了攻击范围,同时产生了加速度,助推了主弹头以更快的速度击中目标,炸毁掩体。
从这些细节似乎可以理解为什么火箭炮有双重弹头,它可能和军事领域常见的“子母弹”原理差不多,但由于300毫米火箭弹威力较大,所以这种杀伤力远远大于一般的子母弹,一旦敌人在该火箭弹的攻击范围内,可以说非死即伤。火箭炮作为陆军重要火力支撑,未来将帮助陆军有效应对敌人的大兵团。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