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2024年“十一”前后的时间,我们把“汤液经法图”第三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了集中解读,主要包括6篇文章。
我们解读这6篇文章的顺序,大体上是按照相对应的学术文章发表的顺序。
汤液经法图
第一篇文章,我们关注的是半夏泻心汤。
为什么关注半夏泻心汤?很简单,因为其名称里面的“泻心”。
从“汤液经法图”角度看,泻心是治疗心火实证的治法,是苦味药承担的功效作用。而从半夏泻心汤的组方和主治证来看,它既不是治疗心火实证的,也不是苦味为主导药味。也就是说,这其中存在错配。
而实际上,半夏泻心汤的主治证都围绕着脾土,它是治疗脾实证为主的方剂。它的组方特点,其实是以辛味泻脾为主,以甘味和苦味为辅的补泻兼施方。也就是说,半夏泻心汤,其实泻的不是心,而是脾,也就是《伤寒论》原文说的“心下”。
当然,半夏泻心汤也具有一定的泻心作用,因为方中的黄芩和黄连作为典型的苦味药,都是清热解毒的,都能泻心。但是,我们给方剂定位,一定是抓主要矛盾,定主导功效。所以,希望中医标准化工作,能够多考虑这些因素。
所谓,名正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名副其实,自然而然。名不副实,则又要产生其他的知识,来解释名与实的关系。这就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
俗话说,大道至简,我们希望能化繁为简,而不是变简为繁。
想深入了解的,请点击【文章链接:泻心还是泻脾,应该认真对待】
文章1
第二篇文章,我们关注的是辛味毒性药的炮制。
为什么关注炮制?很简单,因为加辅料减毒炮制的本质,就是配伍。
甚至,所有的炮制,本质都是对中药的五行属性,进行改造。改造的目的,是为了让这个原生态的药草,更加适合在人类身上用,更加适合在治疗疾病时候用。
当然,这个研究思路是我们无意中发现的。第一个无意,有老师讲课说到,附子的减毒可以用醋,附子是辛苦兼有,醋是酸味,辛补肝,酸泻肝,属于对立冲突的两种药味。第二个无意,清半夏的炮制辅料是白矾,而这个白色的矿物药恰好也是酸味的,半夏是辛咸兼有,辛补肝,酸泻肝,咸泻肺,酸补肺,也属于对立冲突的两种药味。
所以,我们就想更多、更全面地统计一下,是不是这样的规律。这就有了这篇文章。
从这篇文章也可以看出来,“汤液经法图”对于中医药领域的很多内容,都是能透视本质的,都是有指导价值的。也就是说,它的潜力是无穷的。这个潜力,甚至有可能超出中医药领域,辐射到物理、化学、生物等诸多学科。
俗话说,千举万变,其道一也。其实,很多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问题,本质都是同一个问题。
想深入了解的,请点击【文章链接:炮制减毒的本质,就是作用相反的补味与泻味配伍】
文章2
第三篇文章,我们关注的是中药临床药师会诊。
为什么关注临床会诊?很简单,因为有太多的人,都在怀疑“汤液经法图”的临床实践价值。
为了消解大家的怀疑,我们不得不把应该在体系建构基本完成后再做的事,提前到现在做。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立竿见影地看到效果。这样做的坏处是,有误解误用的风险。
我们用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来形容这件事,那就是开着破车上路。能上路,自然能解决出行问题,但出现故障和事故的风险也比较高。
我们曾经说过,“汤液经法图”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新理论,希望大家都能像对待新生儿一样,多多呵护她,保护她,直到她慢慢长大,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
所以,临床实践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是一定要明确所用中药的五行属性,要基于既往临床有效的经验方来加减,要尽量使一张处方的主导药味保持在1-2个。无论是临床医师还是临床药师,当下在临床上实践“汤液经法图”时,希望都能够注意这些内容。
俗话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在面对临床问题时,我们也需要大胆与小心的辩证统一。
想深入了解的,请点击【文章链接:汤液经法图,可用于中药临床药师会诊】
文章3
第四篇文章,我们关注的是大黄。
为什么关注大黄?因为这味中药是我们开展中药五行属性研究的起点,我们要纪念它。
关于大黄的咸味,这里不想说太多,大家看我们的学术文章或者科普解读,就能有完整的了解。这里想说的,还是转变观念的问题。
中医药强调传承,这是一件好事。前提是,传承的内容是正确的。如果传承的内容是错误的,或者是教条的,那就会出问题,就无法指导当下的临床诊疗。那么,怎样判断传承的内容是不是正确呢?答,逻辑分析。
什么是逻辑分析?就是完全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来,就是关注事物之间的关联关系和因果关系,就是时刻避免教条主义。
从历代本草对同一个中药有不同的药味记载就知道,当下的主流药性记载只是反映了书籍编写组的想法,不代表这个想法不会错,也不代表没有其他观点。而从功效药理和法象药理两个角度确认和修正中药的药味,虽然看起来改了祖宗的东西,但实际上是更有理可循、有据可依的一类知识,因为五味本来就有相应的作用。
这,就是逻辑分析的结果。
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讲道理,尤其是从更高维度和整体视角讲道理,对于中医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至关重要。
想深入了解的,请点击【文章链接:转变固有观念,从接受大黄的咸味开始】
文章4
第五篇文章,我们关注的是张元素的《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
为什么关注这本书?因为这本书的辨证体系中,有五脏,也有虚实,与“汤液经法图”很像。
我们希望通过研究,能够找到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假设,假如“汤液经法图”是组方配伍之源,但随着历史的发展,由于各种原因,这个源头逐渐失传,只得到了部分的传承。那么就会出现以下景象:其一,历代总会有一些理论学说,是从“汤液经法图”延伸发展而来的,是带有五脏虚实和五味补泻的潜在逻辑的,这是相同点。其二,这种延伸发展和潜在逻辑是不完整、不严谨的,从而表现出很多不同的内容和不匹配的地方,这就是不同点。
从本篇文章的结果上看,《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与“汤液经法图”的对比分析,完美地验证了上述假设。一方面,无论是症状还是选药,《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的肝木疾病及其治疗的确与“汤液经法图”有70%左右的相符度,这是相同点。另一方面,还有30%不能完全匹配,这就是不同点。
可以预见,这种部分相符、部分不相符的情况,在“汤液经法图”与现行中医理论体系的碰撞对比中,将成为一种常态。
俗话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时过境迁。几千年的传承,遗落和跑偏难免,我们需要守道人。
想深入了解的,请点击【文章链接:完善五脏虚实辨证体系的机遇与挑战】
文章5
第六篇文章,我们关注的是五运六气。
为什么关注五运六气?因为五运六气与“汤液经法图”都属于中医传统思维的一部分,而且具有相同的底层逻辑。
这种底层逻辑,从静态结构上看,是阴阳五行。从动态结构上看,是周期性的圆运动。
或者说,无论是五运六气,还是“汤液经法图”,还是圆运动,还是周易八卦,还是河图洛书,其本质,都是周期律。因为宇宙运行的本质,就是周期律。我们的天文历法,我们的历史发展,我们的社会生产,我们的金融市场,一切的一切,都是周期律。
因为有周期律,所以我们的万事万物都是有关联的,是普遍联系的。具体到五运六气和“汤液经法图”的关联性上,以中运为例,土运太过的年份,人体感受天地阴阳变化,容易出现脾土实证的临床表现,并且可能继发出肾水和肝木的问题,在治疗上应选用辛味为主、甘苦酸为辅的治疗方剂。
那么,应该怎样组方呢?陈无择给出的答案是,附子山茱萸汤。按照上述这个原则,部分相符,部分不符。
运气思维非常好,但如果少了“汤液经法图”,只是去套方的话,还是显得刻板和力不从心。换句话说,“汤液经法图”可以增强五运六气学说的灵活度和行动力,何乐而不为呢?
想深入了解的,请点击【文章链接:汤液经法图与五运六气,具有同构的底层逻辑】
文章6
好,这就是第三阶段研究的汇总小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有人说,“汤液经法图”是小众领域。嗯,这话对,也不对。
说它对,是因为目前的研究者和临床实践者的确不多,也没有得到中医学几大主流学派的认可。说它不对,是因为从“汤液经法图”的能力和潜力来看,它绝非是一家学说而已,而是所有中药组方配伍治病的底层逻辑,是所有学说的底层逻辑。
有人说,“汤液经法图”是金老师的研究方向,其他人再参与,也无法做成自己的创新和特色。嗯,这话对,也不对。
说它对,是因为我们一直很重视“汤液经法图”的研究,而且,很多人是通过我们的研究,开始逐步了解“汤液经法图”。说它不对,是因为金老师也不是研究“汤液经法图”的第一人,我们团队也只是初步探索。而且,最重要的,我们从来没有想要把“汤液经法图”做成私产,而是不设置任何壁垒,鼓励大家一起参与,一起收获。
而持有上述这个观点的人,只能说,私心太重。什么是创新和特色?全国都没有,只能你有是吗?为了所谓的创新特色,不考虑哪些知识对中医药发展真正有用,而是强行嫁接植入和标新立异是吗?
古人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古人又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古人还说,败莫败于多私。
“汤液经法图”是一个广阔领域和公共平台,我们也只是涉足了其中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未开发的荒地,还有很多未解决的困惑。认真想来,每一个点都值得研究一辈子。
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己选的。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