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26条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 石一斤膏(碎,绵裹)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论第26条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服桂枝汤大汗出之后,变证多端。由于丧失津液最容易阳明内结,这也是常有的事情。26条就说这个。“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你看这才是脉洪大呢(上条“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的脉洪大应该为脉浮)。
这是由于服桂枝汤(造成的),(但)这不是错用药,不是误治,这就说明,这个(病)表证期间是桂枝汤证,(则)服桂枝汤,但服桂枝汤不应该大汗出,护理人没搞好,大捂大盖,(造成了)大汗出。大汗出则这个病绝对不好的,由于丧失津液太厉害,反倒造成胃不和的里热,所以大烦渴不解。
“大烦渴不解”,不是表不解。服桂枝汤大汗出后,表证没有了,可由于津液丧失,它就动了里热了。“大烦渴不解”,烦躁也厉害,渴得也厉害。这时候脉呢?洪大。脉洪大是里热的情形,所以上边那条“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是错的,从这儿也看出来了,那个应该是脉浮。
里热大烦渴,这是白虎加人参汤证。白虎汤证,不一定渴。脉洪大,身热有汗,口舌干燥,这就可以是白虎汤证。但是津液太伤,就要渴了。津液伤而造成渴的时候,必须加人参兼以健胃。
要是热,津液伤了,后世(的有些医家)就不这么治了,后世认为这个(情况)都得滋阴。(其实在张仲景看来,究其实是胃气不复,津液不生,尤其在白虎汤基础上大量用石膏,更容易影响胃,所以必须加健胃的东西。咱们现在也说人参是补气的,补气就生津液。人参主治心下痞硬,就是治胃。胃虚有心下痞硬的这种情况,你吃人参就对了,后面(书中)有很多加人参的方剂,那好理解的。
一般对白虎汤,大家都知道石膏是个解渴药,其实它是除热药,不一定渴,主要(治)渴的是人参,这我们在这个书上就可以看出来,凡是白虎汤没有一个说渴的。你们看一看就知道了,连《金匮要略》带《伤寒论》,(只要)是加人参都是渴,“欲饮水数升”啊,“渴欲饮水”啊,“大烦渴”啊,全要加人参,可见人参有健胃生津的作用,也就(是)后世说的补气。古人这个气分,在(仲景)他的书上就是津液。
这一段,服桂枝汤,由于大汗出,那么上边说“要是脉浮,还在表,可以与桂枝汤;如果形似疟,这也在表,不过它是桂枝(汤)麻黄(汤)共有的症状”。定时发寒热,这是桂枝汤证。可桂枝汤证呢,它要有汗出的,“时发热汗出者,桂枝汤主之”,那后头就有的。这个它不汗出,不汗出当然有麻黄汤证,由于桂枝汤证明显,麻黄汤证不明显,所以麻黄汤少搁,桂枝汤多搁。那么我们要用桂枝二麻黄一汤这个方剂,怎么用呢?我们遇到一个病,是桂枝汤证比较多,麻黄汤证比较少,也需要解表,让他微汗,可以用这个方子,他只能够得小汗啊。可是服桂枝汤大汗出,还能够由于津液丧失太多,动了里热,而为白虎加人参汤证,就是大烦渴、脉洪大,就是我们方才讲的这一节。
白虎加人参汤这个方剂,看后头就行了,知母、石膏、甘草、粳米,这四味药就是白虎汤,看看这个方剂的组成,挺有意思,石膏这个药,咱们说是大凉,反正它是个解热药,但是这个药确实害胃。烦躁,知母去烦躁。那么知母配合石膏,(知母)苦寒,加石膏更寒了,胃受不了,所以要搁粳米、甘草。这两个药啊(粳米、甘草),都是个甘药,咱们说甘药补脾嘛,其实也不光补脾。这种甘药尤其粳米,咱们一般拿大米熬粥就知道了,它黏得很,生一种胶黏质,西医说它是种黏滑药,甘草也是(黏滑药)。搁到一起煎,我们吃下去,它能把胃(保护好)使它不吸收。在胃里头,它能够挂一层黏滑药,黏滑药就起保护胃的作用,它能保护胃,它(能使)知母、石膏这些大苦寒的药,对胃没什么(损害的)毛病。所以古人对药配伍得非常有意思,他搁大量的甘药。
那么如果他渴,你光用甘草、粳米这些药,也不足以济事了,你非得搁人参不可。人参是健胃的,它配合甘草、粳米,胃气才能够复健起来。(石膏、知母)这两个药去热,(甘草、粳米、人参)这三个药健胃生津嘛,所以大烦渴,津液亏到这个份儿上了,你非得加人参不可。我们一般应用的时候,当然要是不烦渴,只是口舌干燥,人烦躁,脉洪大,也可以吃白虎汤。他不渴也可以吃白虎汤,但是那不必加人参。
白虎加人参汤这个药的煎服法,这个书说得还挺好。这五味药,“煮米熟”,米熟了,汤也好了。这种药煎的时间都长,以水一斗啊,你看那旁的(方药),六七味药它都是七升,或者六升,唯独这白虎汤它搁一斗,它煮的时间长啊。米熟了,这个汤也成了,这时候把渣子去了,“温服一升,日三服”。所以咱们要是对有石膏配伍的这种方剂,也要多用点水,时间要长一点。咱们现在也常常地把石膏单煎,也可以的,先下锅嘛。
伤寒论第26条
《伤寒论语译》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绵裹甘草炙,二两粳米六合人参三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校勘】《玉函经》《脉经》:“脉”字上有“若”字。《脉经》《千金翼方》:作“白虎汤”。
白虎加人参汤方。《外台秘要》:煮服法为“右五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米熟,去米,内诸药,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成无己本云:“于白虎汤方内加人参三两,余依白虎汤法。”
【音义】粳,音精,本应作“秔”,米之不黏者为粳,黏者为糯,粳为饭米,糯为酒米。
【串解】成无己云:“大汗出,脉洪大,而烦渴不解者,表里有热,不可更与桂枝汤,可与白虎加人参汤,生津止渴,和表散热。”
所谓表里有热,也就是高热和新陈代谢亢进的迭为因果,这时汗腺虽尽量排汗,仍不能抵消热的来源,所以汗出虽多,身反壮热,热高了,心脏张缩短而速,浅层动脉扩张,使热血充分输送到肌表,放散体温,因而脉搏洪大,脏器神经受到高热的刺激,故有烦闷的感觉。汗出多了,新陈代谢亢盛,津液的消耗也愈多。热高了,也阻碍胃肠的消化,食纳减少,这又减少了津液的来源,以致唾液腺不能照常分泌,而唇舌干燥口渴。钱潢云“以白虎汤解胃中之烦热,加人参以补其大汗之虚,救其津液之枯竭也”,信然。
【语译】病太阳中风,服了桂枝汤后,汗出得很多,高热仍不止,烦闷口渴,脉搏洪大,这是高热和新陈代谢亢盛的表里皆热证,应该给以白虎加人参汤解热生津。
【释方】陆渊雷云:“白虎汤之主药,为石膏知母,知母解热生津,治阳明病阳盛津伤,最为适当。石膏系硫酸钙之含水结晶体,有碱性反映,其治效当与西药之诸钙盐类似。约而言之,胃肠内发生过剩之酸液时,用钙盐为制酸剂,或慢性胃肠炎,黏液分泌过多,沉淀而蔽其黏膜,阻碍其消化吸收时,用钙盐类溶解之,此皆作用于胃肠,古人以石膏为清胃药,有以也。新陈代谢疾患,如糖尿病等,血液有酸性反应时,用钙盐类中和之。劳动过度,亚砒酸及磷之中毒,或热性传染病之经过中,体内发生乳酸时,亦为钙盐类之适应证。此外又有止血消炎镇静强心强壮诸作用……中医用石膏,则以唇舌干燥,小便赤浊,烦渴引饮为标准……用粳米者,殆因伤津之故,盖以知母石膏清其热,恢复其胃肠之机能,而以粳米滋养之也,合知母、石膏、粳米、甘草,治大热汗出,脉洪烦渴,是为白虎汤,若因胃机能衰弱,致心下痞硬者,则加人参,人参主胃机能衰弱,其证候为心下痞硬,亦能兴奋新陈代谢机能。”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