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集凯叔讲历史-颜真卿忠勇至灭身:字如其人:宁死不屈的书法家

第183集凯***************************

00:00
23:23

【第183集】字如其人:宁死不屈的书法家

颜真卿忠勇至灭身

宝贝儿,欢迎收听《凯叔讲历史》。上一集,咱们讲了张巡守城,捍卫了大唐的半壁江山。那这一集,我给你讲一讲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故事。

公元783年的一天,长安城的宫殿里,唐德宗愁眉不展、百官也是长吁短叹,气氛沉重,有如山雨欲来。

发生了什么事啊?为什么君臣上下如此忧虑?


原来,几天前,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拒绝接受朝廷号令,表露出了谋反的迹象。唐德宗今天召集百官,就是为了商议此事。

“诸位爱卿,谁有良策?”

宰相卢杞(qǐ)出班奏道:“臣有一计,不知当不当讲。”

“快讲!快讲!”

“李希烈虽有谋反之意,但并未公然背弃朝廷。臣以为,兵戎相见为时过早,不如派一个德高望重的老臣前去安抚,劝李希烈回心转意。”

“何人可担此大任?”

“太子少师颜真卿。”

一时间,满朝哗然。

“陛下,李希烈凶残强横,太师年事已高,不宜犯险呐。”

“是啊是啊,让太师去当说客,此乃毁国之重器啊!”


眼见反对声一片,卢杞不紧不慢地说道:“既然诸公反对,卢某冒昧问一句,论德行,何人能出太师之右?论声望,何人能望太师之项背?论资历,更有何人可与太师比肩?”

“哼!卢某人知道各位一片好意,可说起德高望重,谁能比得上颜太师啊?”

众人默然。

颜真卿今年74岁,几十年前爆发安史之乱,是他率先登高一呼,召集四方义军,讨伐乱贼。为了平乱,他颜家已经有三十多人为国捐躯。别说朝堂之上,即便四海之内,也没有谁的名望能超过这位颜太师。

如今,颜真卿年事已高,早就不用上朝了。唐德宗见无人再应声,随即批准了卢杞的提议,派人到颜真卿的府邸传旨。

颜真卿捧着圣旨,百感交集,他知道此去凶多吉少。可是,当此国难,又有何理由不挺身而出呢?况且,为今之计,也只有派人拖住李希烈,朝廷才有整军备战的时间。当天,颜真卿就告别家人,启程赶往李希烈的大本营许州,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许昌市。


每当凯叔想到历史上发生的这一幕,心中就会出现一幅画面,一位苍然老叟为大唐王朝耗尽了一生,全家三十多人为国捐躯,而最后自己进入暮年的时候,要把自己的这把骨头燃尽,再为整个王朝尽最后一份力。尽管像颜真卿这样的高官,离开长安城的时候必定车驾随行,但是我心中的这幅画面确是一位苍然老叟在一片残阳如血下,一个人走出长安城门的背影。也许接到圣旨的时候,老人家已经知道自己是以身赴死,但是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抵达许州之后,颜真卿手捧圣旨,刚要走进军府大厅,立刻被一群满脸横肉的士兵围在中间。

“哪里来的老家伙!”

“杀了他!”

眼前发生这一切,都是李希烈事先布置好的,就是为了给颜真卿一个下马威。而李希烈本人呢,此时正坐在堂上,品着美酒,等着看颜真卿的笑话。说起来,许州终归是他的地盘,在许州他就是皇帝,他倒是要看看,这一把年纪的颜老太师究竟有什么本事。


然而,颜真卿被吆五喝六的乱兵围在中间,并未有一丝动容,他傲然挺立,将圣旨高举过头顶,大喝了一声:“我奉天子之命而来,尔等竟敢如此放肆!”

这一声大喝,如同金刚罗汉的狮子吼,瞬间把那些上蹿下跳的士兵给震住了,他们大眼瞪小眼,个个呆若木鸡。

李希烈早就听说颜真卿是个耿直的硬骨头,如今一看,果然如此。他不由得盘算:此时我还没做好起兵的准备,还是小心行事。于是他悻悻地喝令士兵退下,磨磨蹭蹭地走下堂来接旨,然后把颜真卿请到上座,命人取来酒菜好生招待。

酒桌之上,李希烈寒暄几句之后,开始诉苦:“老太师,我能有今天,全仰仗陛下栽培,怎敢背叛朝廷?外面的人说我要叛乱,那是冤枉啊,烦请老太师给朝廷写上一封书信,替我洗刷冤屈。”

李希烈这样说,就是想利用颜真卿麻痹朝廷,为自己争取战备时间。

颜真卿当然也明白,只见他冷笑一声:“如果你真是冤枉,可以亲自到京城觐见陛下,说明冤情,何必在此做掩耳盗铃之事呢?”


遮羞布被扯下来了,李希烈脸红耳赤,拍案而起:“你就不怕我杀了你?”

“要杀就杀,何必啰嗦!”

“你……”李希烈憋了半天,气恨恨地摔门而去。他万万没想到,颜真卿这么软硬不吃。

李希烈出了大厅,走到军府的后院,他的一个随从问道:“将军,那老儿如此不识抬举,何不杀了他?”

“哼!这颜真卿名扬天下,岂能说杀就杀。京中传来消息,说那老儿此次前来,是宰相卢杞的主意。卢杞是想借我之手杀了颜真卿,可我要是杀了颜真卿,不就中了卢杞的奸计,必然会招致千夫所指啊!”

李希烈说得没错,事实确实如此。

可那卢杞为什么要处心积虑地置颜真卿于死地呢?

很简单,这卢杞是个贪赃枉法之辈,而同朝为官的颜真卿则是一位刚直不阿之人,但凡察觉官员有不轨之举,便毫不留情地予以弹劾。在卢杞眼里,有颜真卿在长安一天,他卢杞就如坐针毡(zhān。所以,他当初推荐颜真卿充当说客,表面上是为了朝廷分忧,实际上是想借刀杀人。


那这卢杞的险恶用意,颜老太师知道吗?

颜真卿当然知道,只是以国事为重,不与他计较罢了。

自从那天酒席上不欢而散之后,李希烈一连好几天没有露面,颜真卿要见他,都被士兵拦住,只说不便相见。如此过了几日,有一天夜里,李希烈忽然来到了颜真卿住的驿馆。

与之前的耀武扬威不同,李希烈这一次一进门就长吁短叹,满面忧愁:“老太师,眼下当真不是我有不臣之举,而是这情势所迫,不得不为呀!”说着,他从袖子里掏出了一份劝进表,展放在桌子上,什么叫劝进表啊?就是他手下那些乌合之众劝他更进一步——当皇上。颜真卿扫了一眼那表文的内容,无非都是一些阿谀拍马之词,盛赞李希烈文成武德,功勋盖世,您不当皇帝谁能当皇帝啊?

“哼,这些人都是乱臣贼子,你与他们沆瀣(hàng xiè)一气,是想和他们同归于尽吗?”


李希烈当然知道颜真卿绝不会轻易被说服,所以听了颜真卿的斥责,他一点儿也不生气,反而叫人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请颜真卿坐到上位:“太师德高望重,如果您牵头劝进,我将来必定尊您为相。”你只要公开支持我做皇帝,我做了皇帝您就是丞相。

颜真卿斜眼瞟了一眼李希烈,满脸的鄙夷之色:“当年,奸贼安禄山叛乱,大唐一度面临倾覆,即使如此,老夫对朝廷的忠心也丝毫没有动摇,而今老夫七十有余,世间的魑魅魍魉(chī mèi wǎng liǎng)见多了,岂能被你这花言巧语而蛊惑。”

李希烈牙根一咬,大吼了一声:“来人!把这老东西拖出去活埋!”

军府的院子里火把摇曳,士兵们挖好大坑之后,李希烈又问:“我再问一次,你从还是不从?”

颜真卿镇定自若:“老夫若是怕死,就不会来见你。”

李希烈无奈地叹了口气,他让士兵把颜真卿带下去、关起来,然后拂袖离去。他本来也没打算真埋了颜真卿,毕竟这位颜真卿誉满天下,杀了他,自己必遭千夫所指,况且,现在天下人皆知,这颜真卿在他李希烈府上,他李希烈还打算利用颜真卿的声望拉拢人心呢。

然而,他怎么都想不到,他还在这边跟颜真卿较劲,唐德宗那边突然派兵来打。这一打,就打得李希烈猝不及防、手忙脚乱,只好仓皇撤到了蔡州,当然,他也把颜真卿带到了蔡州,囚禁在了龙兴寺


撤到了蔡州之后,李希烈急忙联络同党,迅速重振旗鼓,在接下来的数月之内发动了凶猛的反扑,朝廷兵是接连大败。志得意满的李希烈,更觉得四海之内再无对手。这时候,身边的人提醒他,称帝的时机到了。李希烈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便当真开始张罗着要改朝换代。

可李希烈是个大老粗,他不知道如何操办称帝的仪式,他身边的人,也没人懂。

那怎么办呢?

问颜真卿呗!颜老太师学贯古今,他必然知道这其中的奥妙礼数。想到这,李希烈立马派人去询问颜真卿如何举办登基大典。

这个时候,颜真卿已经被囚禁在龙兴寺数月之久了。当初,得知朝廷突然出兵攻打李希烈,他非常震惊,也深感寒心,毕竟自己还在李希烈的手掌之内,朝廷此时出兵竟然全然不管自己的死活。但是转念想到自己至少为朝廷赢得了一段战备时间,于是他就释然了,事已至此,个人的安危,又算得了什么呢。

李希烈的人前来询问登基之事,颜真卿只说了这么一句话:“老夫为皇室效力几十年,只知怎么举办臣子觐见陛下的典礼,却不知如何操办登基大典。”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老夫只会教你怎么叩拜陛下,我绝不会教你如何自己做皇帝。


听到回复,李希烈暴跳如雷,你不是不教我吗?我不办了,他干脆连登基大典都没办,草草宣布自己就是皇帝了。可是一想到颜真卿,他是如鲠在喉,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带人来到龙兴寺,威胁颜真卿归顺。

颜真卿看着眼前的李希烈,觉得他像跳梁小丑,可笑至极。当年安史之乱,叛军势力那么大,最终还是被镇压。而这李希烈毫无自知之明,挑起祸端,又能蹦跶到几时呢?况且,我颜氏家族,一门忠烈,又怎是被逼迫就会归顺的?

颜真卿,面不改色、目不斜视、一言不发,他视李希烈为空气。

李希烈杀人如麻、心狠手辣,谁都没怕过,碰到颜真卿这样的硬汉,却是无计可施:“也罢,朕已经称帝了,留着这老儿恐生事端。”

李希烈用一道白绫勒死了颜真卿。


颜真卿一死,天下震动,三军泪如雨下、义愤填膺(yīng,发誓誓要诛灭李希烈,为颜真卿报仇雪恨。半年多之后,李希烈之乱被平定。当初推颜真卿前去当说客的卢杞,也被逐出朝廷。颜真卿的灵柩(jiù)被运回故乡,安葬到了祖先的坟茔(yíng,唐德宗下令全国哀悼,并停止朝会五天,赐颜真卿谥号“文忠”。

“忠”字,是说颜真卿的忠烈;“文”字,是说他的文学造诣,尤其是书法成就。凯叔以前说过《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而历史上还有一篇行书非常著名,安史之乱,颜家有三十多人为国捐躯,其中最让颜真卿悲痛的,是年仅十几岁的侄子颜季明战死沙场。于是,颜真卿,就着血泪写了一篇祭文,这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

有一句老话叫“字如其人”。颜真卿的“字”筋力刚劲,就如同高山一般巍峨挺拔,就像大河一样雄浑开阔。即使到了今天,已经一千多年之后了,我们再看他的书法,依然可以在字里行间当中感受到他那种伟岸的人格和卓绝的灵魂。所以颜真卿和另一位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在历史上齐名,被称为颜筋柳骨


好了,宝贝儿,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儿。那今天观复猫就会给你讲讲颜真卿的书法,打开文稿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了。

提出今天的问题:颜真卿是大书法家,我在这集故事的文稿里也给你找了一幅颜真卿的字,你可以看看颜筋到底是什么样子,然后你跟凯叔说说你喜不喜欢颜真卿的字啊?如果喜欢,那你喜欢他哪一点呢?如果不喜欢,你为什么不喜欢呢?凯叔必须说啊,尽管他是历史上最大的书法家之一,你依然也有喜欢和不喜欢他的权利,权利在于你,是不是说、是不是告诉凯叔也在于你,咱们留言里见!

颜真卿争座位帖

人物介绍

1.颜真卿

(709—784年八月二十三日),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名臣、书法家。

公元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

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公元784年,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书、楷书。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

2.唐德宗

李适(742年五月二十七日―805年二月二十五日),唐朝第九位皇帝。

公元762年,担任天下兵马元帅,改封鲁王、雍王,在名义上统军平定安史之乱。次年拜尚书令。

公元764年,被立为皇太子。

公元779年,李适即位。

李适在位前期,以强明自任,坚持信用文武百官,严禁宦官干政,用杨炎为相,废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颇有一番中兴气象。后任用卢杞等,政局转坏。

公元783年,爆发“泾原兵变”,李适出逃奉天,后依靠李晟等平乱。执政后期,李适委任宦官为禁军统帅,在全国范围内增收间架、茶叶等杂税,导致民怨日深。对藩镇多事姑息,使其势力日渐增强。他在位时期,对外联合回纥、南诏,打击吐蕃,成功扭转对吐蕃的战略劣势,为“元和中兴”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公元805年,李适于会宁殿驾崩。谥号神武孝文皇帝,庙号德宗,葬于崇陵。

3.李希烈

(?-786年),唐燕州辽西人,唐德宗时为淮西节度使。

公元781年,以梁崇义为首的地方藩镇起兵反唐,李希烈奉诏讨伐,打破梁崇义部,梁崇义兵败自杀。

公元782年,李希烈联合李纳、田悦、朱滔各自称王,公然反唐。

公元786年,被部将陈仙奇毒死。

4.卢杞(qǐ)

(?-约785年),字子良,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人。唐朝宰相、奸臣。

任宰相以后,嫉妒贤能,稍有不顺从自己的人,必定要致他于死地。先后陷害杨炎、颜真卿、严郢、张镒等人,推举同党关播、于颀、赵赞等人。

为了筹集军饷,又实行括率、增收房屋间架税、设立除陌税。长安为此停止交易,百姓痛怨之声,喧嚣遍及天下。

公元783年十二月,被贬为新州司马。

785年正月,遇到大赦令,卢杞调任吉州长史。后改授澧州别驾。不久死于澧州。


名词解释

1.淮西

原称淮南西道,是唐朝为了防止安禄山叛军南下设置的藩镇。

2.安史之乱

是唐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十二月十六日至763年二月十七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

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3.许州

许州即今河南省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

4.掩耳盗铃

掩: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会听不见,比喻自欺欺人。

5.如坐针毡(zhān)

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6.沆瀣(hàng xiè)一气

沆瀣:夜间的水气。讽刺那些气味相投的人互相勾结。

7.魑魅魍魉(chī mèi wǎng liǎng)

原为古代传说中的鬼怪。指各种各样的坏人。

8.蔡州

今河南省汝南县。

9.龙兴寺

位于安徽省凤阳县城北凤凰山日精峰下。

10.义愤填膺(yīng)

义愤: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膺:胸膛。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形容十分愤怒。

11.灵柩(jiù

意指死者已经入殓的棺材。

12.坟茔(yíng)

意指墓地,埋葬死人的地方。

13.《兰亭集序》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每个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14.行书

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的缺点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15.《祭侄文稿》

书于公元758年(唐乾元元年),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行书纸本,纵28.3厘米,横75.5厘米,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

16.颜筋柳骨

“颜”指颜真卿,“柳”指柳公权。都是中国古代书法史上著名的书法大家:颜真卿的书法用笔肥厚粗拙,显得筋健洒脱。柳公权的书法棱角分明,以骨力遒劲著称。“颜筋柳骨”是说他们二人的风格像筋、骨那样挺劲有力。

17.节度使

官名。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受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军区书记和司令职位。

唐朝时期地域版图


唐朝政权世袭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Esther虞头甜欣

    我喜欢颜真卿,我最喜欢他大义凛然的精神

    lisa灵然_wx 回复 @溪水远从千涧落: 说的太好了

  • 真公主1

    我很喜欢,因为他的字很挺拔有力

    路人甲_qgu 回复 @真公主1: 测试题目标

  • 小肥肥_97

    一只胖胖的白公仔 回复 @小肥肥_97:

  • 花开花落皆是缘_

    我喜欢他的字,也许,是因为他的字中透露出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宁死不屈的大气精神。

    赤经 回复 @花开花落皆是缘_: 我叫驴子。 ?????????!?。??。。?我要吃草

  • e白衣不染尘e

    宝贝儿,欢迎收听《凯叔讲历史》。上一集,咱们讲了张巡守城,捍卫了大唐的半壁江山。那这一集,我给你讲一讲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故事。 公元783年的一天,长安城的宫殿里,唐德宗愁眉不展、百官也是长吁短叹,气氛沉重,有如山雨欲来。 发生了什么事啊?为什么君臣上下如此忧虑? 原来,几天前,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拒绝接受朝廷号令,表露出了谋反的迹象。唐德宗今天召集百官,就是为了商议此事。

    6s了 回复 @e白衣不染尘e: 抄袭抄袭

  • 秋意coffee

    沙发

    小汤圆原味 回复 @秋意coffee: 又是沙发!不要在发沙发了,求求你了!

  • 我中国叶锅少年在武汉

    这个不是颜真卿的字,但我觉得很符合颜真卿的字体

    i_Yvonne 回复 @我中国叶锅少年在武汉: 这是行楷

  • 1368851vicz

    我写的

    好晋级距离里 回复 @1368851vicz: 书法硬笔几级啊?

  • 李玉玉书

    只知道颜体是唐楷四大家之一,听了颜真卿的故事,颜筋柳骨,其人其字都令人佩服,这大概也算一种文人气节吧

  • Andy妈妈_ly

    不知道怎么说

    无敌小星星66 回复 @Andy妈妈_ly: ╭( ′• o •′ )╭🖕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