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初至9月中旬,我国在三个海区实行不同时长的海洋伏季休渔,这是我国养护海洋渔业资源的重大制度。9月30日,农业农村部就介绍强化海洋伏季休渔专项执法行动、养护近海渔业资源相关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刘新中表示,随着一系列措施持续实施,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养护取得显著成效,资源衰退趋势得到初步缓解,近海渔业资源最大可持续产量保持在1000万吨以上。
近70万人次出动,违法活动明显减少
刘新中在会上介绍,今年,农业农村部、公安部、中国海警局持续指导沿海各地执法力量,严厉打击各类涉渔违法违规行为。
在执法力量方面,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累计出动执法人员69.6万人次、车辆11.8万辆次、船艇6.2万艘次、飞机142架次,执法力量更加充实。执法力度方面,今年水上巡查117.1万海里、陆上巡查323.8万公里,检查渔船49.9万艘次、渔港码头及渔船自然停泊点11.2万个次,关键区域、重点对象实现监管全覆盖。
此外,今年已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7298艘、“绝户网”11.1万张顶,清理海上布设违规网具88.6万延长米,组织开展集中拆解销毁活动529场次,形成强大震慑。查处违法违规案件9770件,其中移送司法处理案件1176件,追究刑事责任4139人。刘新中说,这三个数字同比都有下降,各类破坏海洋伏季休渔秩序的违法活动明显减少。
产量稳中有升,濒危动物种群数量向好
刘新中说,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因为人多了、消费多了,捕捞多了,海洋渔业资源开始呈现出衰退趋势。渔业管理部门相继采取了多种措施来保护资源。
据介绍,目前,我国海洋伏季休渔的开始时间已经统一为每年的5月1日,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域的开渔时间各不相同,最长的休渔期可达四个半月。我国还制定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和海洋捕捞“双控”制度,将国内海洋捕捞总产量控制在1000万吨以内,海洋大中型捕捞渔船数量控制在现有的5万艘以内,只减不增。
为开展增殖放流,加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近年来,我国建设169个国家级海洋牧场,投放人工鱼礁2000余万空立方米,每年增殖放流各类海洋物种200余亿尾,有效增殖放流和修复近海渔业资源。同时也加强海洋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2021年以来,已累计放流罚没、救助海龟、斑海豹等物种1300多只。
刘新中提到,随着一系列措施持续实施,我国近海渔业资源衰退趋势得到初步缓解。资源量总体呈现稳定态势,有些品种还持续向好。近海渔业资源最大可持续产量保持在1000万吨以上。
据统计,2018-2023年我国近海捕捞产量稳定在950万吨左右,带鱼、鳀鱼、鮐鯵鱼、梭子蟹等主要经济鱼类捕捞产量保持稳定,鲅鱼、鲳鱼、鱿鱼等捕捞产量稳中有升,中华白海豚、斑海豹、海龟等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也呈现向好态势。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